短短一年炎症變癌症!醫生提醒:5種炎症不注意,可能發展成癌症

2024-08-23     39健康網

71歲的郭阿姨退休多年,一直生活在兒子家,幫忙照顧孫子孫女,整日不得閒。

這天,郭阿姨胃疼得睡不著,在兒子的催促下,來到醫院檢查,發現是腸炎。醫生提醒要多注重身體,按時吃藥。

郭阿姨吃了幾次藥後,身體好了點就把醫生的叮囑拋到腦後。就這樣過了一年,卻發現身體頻繁出現便秘,肚子又疼又拉不出。

無奈之下,再次來到醫院,醫生看了病歷,對照表現後給郭阿姨開了腸鏡檢查。這一查,卻查出了腸癌,需要立刻手術治療。

郭阿姨很是後悔,要是早早重視腸炎,是不是就不用走到手術這一步。

一、《柳葉刀》:炎症是癌症的「禍根」之一

說到炎症,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肯定是覺得沒啥大事,更別說將炎症和癌症聯繫起來。但實際上,慢性炎症是一種長期疾病,會在幾個月內、幾年內逐漸發展,而這種慢性低度炎症,會給健康帶來極大的影響。

《柳葉刀腫瘤學》上一項針對184個國家地區、27種癌症發病率的大型研究指出,約有1/6的癌症發生與細菌、病毒感染相關,而通過預防這些感染引發的炎症,可以很好地預防癌症發生。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發表的一篇文章也稱,長期存在的炎症的人更容易導致癌症的高發。炎症是體內免疫系統發起的複雜過程,而我們的免疫細胞遍布全身,會及時對傷口、感染以及刺激等不好的信號作出反應。

身體處於持續炎症狀態下,細胞會不斷快速分裂進行修復,這樣一來發生DNA損傷的幾率會明顯增加。

而大部分情況下,受損細胞會及時被免疫系統發現清除,但也有部分細胞可能會逃離免疫系統的複製錯誤,最終逐漸演變成癌。

浙江醫院腫瘤科副主任江皓表示,慢性低度炎症除了會引起細胞、組織損傷增加癌症的發生風險外,還會讓C反應蛋白、白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α等促炎因子不斷削弱身體的免疫應激反應,這也會間接增加癌症的發生風險,容易給身體造成嚴重損傷。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老年腫瘤科主任余慧青提醒,日常如果頻繁感覺疲勞乏力、狀態差,很可能是身體存在慢性炎症所致。這些症狀很容易被人們所忽略,除了與癌症相關外,炎症還可能與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阿爾茲海默症等相關。

二、5種常見炎症,拖著不治或會發展成癌

調查發現,約有1/5的癌症患者有長期慢性炎症的背景,還有4/5的癌症患者雖沒有慢性炎症背景,但腫瘤細胞內有大量的炎性浸潤細胞。

當身體出現以下5種炎症,若不及時干預,可能會隨著時間推移發展成癌症,需要警惕:

1.慢性肝炎

肝炎患者轉變成肝癌的機率在0.3%左右,大部分患者罹患肝炎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因肝臟是個沒有痛覺器官的神經,只有到病灶生長到一定程度或侵犯到周圍臟器時,才會有明顯的疼痛症狀,這時候病程往往已經發展到了晚期。

2.慢性胃炎

非萎縮性胃炎是非常常見的胃部炎症,沒有及時干預持續發展會演變成慢性萎縮性胃炎。

而當胃炎反覆發作時,胃粘膜反覆受損、修復,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惡變細胞,如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等,沒有及時發現會逐步演變成癌。

3.結直腸黏膜慢性炎症

結直腸黏膜慢性炎症會引起黏膜隆起樣病變,這種病變被稱之為息肉或腺瘤。

其中腺瘤具有極大的癌變風險,息肉發展到癌症所需的時間更長,但只要在還沒有癌變的時候及時發現並切除,就可以防止演變成癌。

4.慢性胰腺炎

胰腺炎也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在急性胰腺炎發作時會帶來強烈的疼痛感。

如若沒有及時干預的話會演變成慢性炎症,而慢性炎症反覆發作會讓胰腺組織不斷受損,導致胰腺癌的發生風險增加。

5.慢性宮頸炎

宮頸炎大部分會發生在分娩、流產以及手術損傷子宮頸後的女性身上,但並不是說宮頸炎一定會演變成癌。

在罹患宮頸炎的同時,還有HPV病毒感染的話,尤其是HPV16/18感染的女性,演變成宮頸癌的風險會明顯增加。

三、給身體消炎,可以試試多試試5個方法

慢性炎症會給健康帶來極大的傷害,但也別過於憂心。從慢性炎症發展到其他疾病是一個很長期的過程,只要在過程中積極進行干預,完全可以預防炎症進一步發展。

1.多吃抗炎食物

《抗炎飲食預防腫瘤的專家共識》內總結了一些日常可經常吃的抗炎防癌食物:

全穀物:如糙米、燕麥、黑米、玉米等粗雜糧,建議與細糧搭配食用,對維持餐後血糖穩定、抗炎有好處。

優質蛋白質:如魚類、雞蛋、瘦肉、大豆、堅果等食物,儘量少吃加工肉類。

不飽和脂肪酸:如金槍魚、三文魚、核桃、杏仁、橄欖油以及菜籽油等食物,對身體內環境形成抗炎環境有辦證過戶。

蔬果:蔬果內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有助於讓體內形成抗炎環境。

2.養成運動習慣

運動時肌肉會相應地收縮,在這個過程中會分泌一些細胞因子和小分子肌動蛋白,這些物質進入血液內可一定程度減輕全身炎症反應。注意,運動要長期堅持。

3.學會釋放壓力

長期處於抑鬱、焦慮等負面情緒下,會破壞身體調節炎症活動的能力。日常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態度,感覺情緒不對時及時紓解。

4.好好睡覺

建議每日23點前入睡,保持7~8小時的睡眠時間。規律的睡眠時間可讓褪黑素規律分泌,而褪黑素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

5.積極應對疾病

在身體罹患一些病症時,如長期感覺疲勞或本身存在慢性炎症,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改善病情。

慢性炎症很多人都有,但很少人會重視,它最開始並不是什麼大毛病,但隨著時間推移,對於身體的傷害也在累積,最後可能一發不可收拾。日常有炎症的朋友,儘早對症治療。

參考資料:

[1]《經常有炎症的人更易得癌!3個抗炎方法,很多人沒做對!》.健康時報 2024-06-08

[2]《從「炎症」到「癌症」只有三步!醫生:給身體「抗炎」,做好這 4 點!》.科普中國 2023-09-25

[3]《人人都逃不過「炎症」侵襲!1/6癌症都與它相關》.生命時報 2021-09-1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0cb98587e0cb0549b2f1305149276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