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以後年輕與否,看的是這三點

2023-08-17     十點讀書

原標題:40歲以後年輕與否,看的是這三點

新一季《披荊斬棘的哥哥》官宣陣容,第一個出場就是48歲的林志穎。

去年7月,林志穎發生了一起嚴重車禍,好在被及時救出,又經過了積極的復健。從視頻來看,他容貌未改,身形挺拔,只是比車禍之前多了些滄桑和堅毅。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創造「不老神話」,然而歲月無情,人終究會成長、會老去。

中年以後,一個人年輕與否,拼的不是體力、不是一往無前的熱情,而是生命的柔韌和心靈的開放度。

跳台選手葛西紀明是參加過8屆冬奧會的歷史「第一人」,他從19歲時就開始參加冬奧會,二三十歲的黃金時期,成績都不理想,一次次和冠軍擦肩而過。

直到37歲時才「第一次感覺對跳台滑雪開竅」,此後,他在41歲時創造了人生中的最好成績,奪得奧運會銀牌。

回過頭來他發現,年輕時只會肆意揮霍年輕的身體,30歲之後才知道,毫無章法的努力事倍功半。經歷大量的試錯之後,他終於在40歲之後找到了讓自己保持最佳狀態的方法。

葛西紀明|人民郵電出版社

在《不疲憊的精力管理術》中,他寫到,「伴隨年齡的增長,身體的變化、體力的退化是一種必然,只有靈活運用身體的能力,才能打造不疲憊的身體和不屈服的內心。

一個人變老,是從思維固化開始的。

他們不再對新鮮事物保持好奇,一味沉溺在自己的經驗里,把「我走過的路比你吃過的鹽還多」掛在嘴上。

或許他們年輕時經歷了一些挫折,人到中年,更感無力。相信30歲精力最充沛的時候都做不到的事,40歲更加力不從心。

他們忘了最重要的一點,40歲之前的努力是在播種,如果能繼續澆水的話,40歲之後就會結出果實。

積極的正向思考,是保持年輕心態的必要條件。

幫助大腦形成正向思考的方法有兩個,一是保持笑容,二是儘可能多地使用「積極語言」。

笑容的力量比我們想像更大,它能將許多負面的情緒轉向正面。

當你越來越頻繁地露出笑容時,激烈的情緒波動也會緩和下來,總是封閉著的情緒也有了對外抒發的機會,幸福感也會一點點地提升。

另一個方法是儘可能多地使用「積極語言」。

日本有個詞叫「言靈」,指的是人們所說的語言里寄宿著靈魂。

如果一個人總是把「我不行了」掛在嘴邊,就會在做事之前產生一種註定失敗的感覺;如果總是說「反正我這種人」,那通常不管做什麼都徒勞無功;如果說出「累死了,我不幹了」這種話,其實就是在製造「身心俱疲」的狀態。

不妨用「沒問題,我一定行」「我總有辦法試試看」和「今天我努力過了」這三句話來替代,改變了看待事物的方法和思考方式,就會改變人生。

40歲之前,人們運動的目的是塑造「強韌的肌肉」;40歲之後,身體最好的狀態就不再是強韌,而是柔韌。

一個水晶杯,表面看上去光彩照人,但是跌落了,就成了碎片;一個矽膠的杯子,任你如何摔打,還能自己恢復原貌。

心情不好的時候推不倒翁、打沙包,捏水晶泥,都能減壓,是因為不管你怎麼破壞它,抖一抖,它還是原來的樣子。

身體也是如此,長期久坐、長期不良姿勢、壓力等原因,都會讓肌肉變得僵硬,有的人剛剛40歲,就連手臂抬過肩膀的動作都做不到了。

柔韌度決定了我們的關節韌帶、肌腱、肌肉、皮膚和其他組織的彈性和伸展能力,決定了身體的活動範圍,缺乏柔韌度的肌肉不僅無法保護內臟,自身也很容易受傷。

另外,「身體僵硬」的程度與「心靈僵滯」的程度也成正比。

葛西紀明大部分時間都是和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一起訓練,他和這些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認知觀念有很大不同,但是溝通起來卻沒有代溝的存在,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有彈性的思考方式。

身體柔軟度變高了,內心也會更加柔韌,心態也會更加寬容。

你可以隨時做一些伸展類運動,不僅能提高身體的柔韌度,還能加速新陳代謝,為心靈減壓。

也許它不像跑步那樣短期就有明顯的效果,但只要把拉伸作為一種習慣,扎紮實實地努力,就會回饋我們更好的身體和更放鬆的心靈。

葛西紀明在20多歲時,經歷了嚴酷的訓練,身體已經達到極限,卻一直沒能取得理想中的成績。不停地努力,卻始終看不到成功的曙光,好幾次差點內心崩潰。

「明明已經那麼努力了,我是不是只能如此了?」

產生這種想法的時候,他意識到了自己精神層面的軟弱,此後,他開始了精神層面的強化訓練。

年輕時,他覺得訓練辛苦是理所當然,自己要取得成績,就必須意志力強大,只要感到不安,就會埋頭苦練。

但是來自芬蘭的教練要求他把重點放在舒緩壓力上,比如在休息日可以開沙漠越野車、坐雪橇,玩兒個盡興。

這樣忙中偷閒、盡情玩樂,不僅提升了他的比賽成績,也讓他知道「精神柔韌」的重要性。

人到中年,各方面的壓力都撲面而來,如果還像年輕時那樣「正面對抗壓力」,內心其實很容易屈服,就需要一些精神訓練來提升內心的韌性,作者將其總結為「三角形法則」,包括:

不讓頭腦感到疲倦、用笑容和語言創造正向思維、喚醒躍躍欲試感。

騰出一塊「完全不想任何與壓力來源相關的事的時間」,學會管理壓力,心情會變好,心態也會更加積極向上,不那麼容易屈從於現實。

時間是一種客觀的存在,變老是不可更改的生物機理。

頭髮漸漸變得灰白,地心引力的作用逐漸顯現,皮膚漸漸老化,無論如何,每個人的外表都會變老。

但是,行為和心理卻不是。

人過中年,保持正向的積極思考、有柔韌度的身體、鬆弛的內心,才是保持年輕的必需品

作者 | 甘藍藍,寫好別人的故事,過好自己的日子。

主播 | 佳音,十點讀書籤約主播。

圖片 | 視覺中國

十點讀書開通福利社群啦!

每天分享一個高性價比好書、好物

一手降價消息、上新福利、各種知識小課堂……

現在加入,還有新人5元購物券

長按識別二維碼,快來進群玩兒吧!

(*小助理手動加群,大家加不上可以耐心等候一會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00f82da553b360e30b759f0cc31e5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