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獻給祖國70載華誕的最好禮物?有著輝煌歷史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以下簡稱人藝)用一場快閃活動做出了回答。
9月8日,在北京衛視《新聞聯播》結束後,一段獨特的視頻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始建於1954年的首都劇場,一場特別的「演出」即將開始。紅色的幕布緩緩拉開,92歲的藍天野,79歲的呂中,66歲的濮存昕集體亮相,為大家帶來一段深情的朗誦。
隨後,動聽的旋律響徹劇院,在全體觀眾的歡呼聲中,宋丹丹、馮遠征、梁丹妮、吳剛、岳秀清、陳小藝、王斑、何冰、徐帆、王茜華、于震、王陽、程莉莎、王雷、楊佳音、閆銳、辛月、劉智揚、孫茜、藍盈瑩、李小萌等「人藝」老中青三代演員手持五星紅旗,高唱著《我和我的祖國》相繼出場。「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毫無準備的觀眾們被歌聲感染,不由自主地起立放歌,自發加入到大合唱中。一時間,鮮艷的五星紅旗四處舞動,劇場成為一片紅色的海洋;動情的歌聲響徹四方,不少觀眾心情激盪、熱淚盈眶。
歌聲如一條飄帶,將現場所有人連接在一起;快閃視頻則如同一本光陰的畫冊,書寫出人藝的故事。今年67歲的北京人藝,製作過300餘部戲劇精品,在新中國戲劇發展歷程中占據著重要位置。院長任鳴在排練廳撥響的導演鈴,象徵著人藝的傳承;徐帆在後台展示的旗袍,是她1995年主演《阮玲玉》時穿的戲服;陳小藝手中的劇本,源自她2008年主演的話劇《蓮花》……還有鏡頭中的後台長廊、人藝博物館、話劇名錄和戲劇書店,它們共同記錄了人藝的成長足跡,記錄了新中國戲劇發展的重要時刻。
人藝演員隊隊長馮遠征告訴本報記者,劇院想了很多種方式為祖國慶生,最終決定組織快閃活動。「如果以戲劇的方式為祖國慶生,從創作到排演需要一個很長的周期,但快閃不用,真的是很『快』就能夠完成,能讓演員和觀眾都參與進來,而且能達到一個很好的臨場效果。」
本報記者還採訪到了家鄉演員原雨,她說,如果用詞語形容當天的場景,那就是「感動」和「自豪」。「劇場從來沒有這麼熱鬧過,台上台下打破了界限,我們和觀眾站在一起,唱在一起,特別開心也特別振奮。」歌唱到最後,一股自豪感在她心中油然而生,「為我是人藝這個大家庭的一員而驕傲,為我們的偉大祖國而驕傲。」
馮遠征說,這是演員們當天的普遍狀態。「大家都很支持這次快閃活動。濮哥(濮存昕)本來在天津有演出,專門坐高鐵回來,劇本朗讀結束後又折騰回去了。92歲的天野老師克服困難,大老遠地趕過來。很多演員都是專程從外地回來的,參加70周年慶祝活動是大家的一個共同心愿,活動結束後大家都很激動,對我們來說,這像一次回家的大聚會,也是新老演員溝通的一個機會,是北京人藝充滿凝聚力的體現。」
在大家齊心協力下,第一遍快閃錄製就很成功,為了補錄一些鏡頭,當天一共錄製了三次。劇院宣傳策劃處處長孫丹告訴記者:「其實我們很擔心觀眾會疲勞,沒想到大家比我們還興奮,第一遍唱完了就有人喊『再來一次』,還沒唱夠!大家一方面為表達愛國之情而感到激動,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他們對人藝是有真感情的。」
節目播出幾天後,好評與反饋仍如潮水般湧向人藝。馮遠征說:「現場有觀眾都唱哭了,在喊『中國我愛你』的時候,都是發自內心的。」很多觀眾在人藝的留言簿中為活動點贊,「北京人藝,燦若星河」「感動!北京人藝!我們的祖國!」更多觀眾在觀看視頻後向祖國「表白」,為祖國送上祝福,這或許是這次快閃活動的最大意義——用藝術的語言祝福祖國,一同歌唱祖國壯麗的新時代。 本報記者 李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