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佳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
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 天寒無雨,不見彩虹。二候天騰地降,天氣上升地氣下降,陰陽不交,天地不通。三候閉塞成冬。小雪到了,北方是冰雪封地天氣寒,而南方北風呼嘯同時會有陰雨綿綿,又冷又雨,是我最不喜歡的天氣。
在這種節氣里,防寒保暖肯定是養護孩子的重點。許多孩子冬天手涼腳涼,我們選擇衣物和手套鞋襪時應注意要既保暖又透氣,最好還要輕薄些,太厚重的話孩子會不喜歡。睡前,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泡泡腳,全身心都暖乎乎地帶著孩子上床,一起窩在暖乎乎的被窩裡睡個好覺。
因冬天陽氣回收至體內,天氣寒冷消耗能量也多,孩子的胃口會比夏天來得好。孩子胃口大好時,我們還是要堅持反饋式喂養,結合睡眠大便情緒來觀察。
正常的胃口好,當然是值得老媽們開心的。如果出現胃口過好,不知飽,吃多了腹脹,嘴唇發紅,有口氣,大便不通暢,睡覺愛翻滾哼唧或者趴睡跪睡,則需考慮喂養是不是已經超過孩子的消化吸收範圍。首先做的應是調整飲食,然後才是考慮是否用些食療或者中藥進行干預。
看,小雪,是個富有詩意的節氣名,拿來做女孩子的名字也是極好的。但是,成為了中年老母之後,面對這麼詩意的節氣,我想的也是如何利用天時來更好的養娃。
曾經,北風呼嘯的冬天,全母乳的我半夜起來喂奶,那時只會坐著喂,不會躺著喂。我困得不行,孩子的爸爸在床上呼呼大睡。此情此景,或者帶娃很疲倦的時候,我問了自己很多遍為什麼要生孩子。失去了自己大部分的時間,除了上班,回家就是帶孩子。
我看著我家兩個小生命慢慢長大,跟著她們一起經歷春夏秋冬,到後來聽著她們念二十四節氣歌。她們記得清明節要吃清明粄,入暑吃涼粉(仙人草做的仙人粄),入冬吃蘿蔔等等。她們說,最喜歡的人是媽媽。
我似乎有點明白做一個母親的意義:跟著孩子再一次成長,重新認識自我,再一次去體驗生活。不論女孩時期是高冷范,傲嬌范,女神范等等,成為媽媽後,話題都會變成圍著孩子轉悠,全都變得接地氣而溫和起來,可以淡定地說起自己孩子大便的顏色氣味。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同時也調理好自己的身體,能夠更好地陪伴孩子,是好多中年老母學中醫的初衷和願望。
為了實現這一願望,我認識了很多很多在中醫育兒路上努力的媽媽們。為了這些可敬可愛的媽媽們,在小雪節氣里,我們推薦的美食是番薯(也就是紅薯)。它既能減肥瘦身又能補充足夠能量,不僅頂飽,還能像陽光一樣帶給我們身和心的溫暖。
番薯,所謂番,就是從番外進來的,大概是四百多年前傳入中國。它適應力強,不挑地,產量高,儲存方便。種植也相當簡易,弄點番薯藤插進地里,就能長出一大片。
《本草綱目》記載它具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的作用,《金薯傳習錄》云:能治痢疾,濕熱,小兒疳積。番薯是全身寶的植物,番薯藤和葉也叫豬菜,優質飼料來的,可讓豬催肥壯膘。專門種來食用葉子的番薯葉是我們廣東這邊夏季最常吃的蔬菜,也叫龍鬚菜。
在我小時候,家家戶戶都養豬。家裡煮一大鍋的番薯,好的番薯挑來吃,剩下的拿去喂豬。番薯藤和葉用刀剁碎了,也一起喂豬。那時也有很多潮州人過來我們這邊租田種菜賣。他們在田地里搭一座簡易的小屋,一家好幾口人就住在裡面。至今,也還有不少這樣的屋子。沒有空調,沒有磚牆,只有田間小路通向小屋。他們就靠著種菜養活一家人。而他們的孩子卻通常很健壯。我老爸經常說,你看看人家潮州人的小孩,哪裡有什麼好吃的,就是番薯煮粥都長這麼好。
番薯煮粥是非常適合給孩子們食用的,在大米粥里配上切好的番薯粒,米粥香和番薯香混在一起,溫暖而且香甜。但番薯會在胃中產生酸,胃潰瘍和胃酸過多的人不宜食用的。而且番薯含有氧化酶,會在人的腸胃內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易使人腹脹,所以為什麼我們吃完烤番薯會放屁就是這麼個原因。為了避免出現這些問題,可以把番薯煮粥,或者在餐前餐後吃,避免空腹吃,還有一次吃適量就好,不宜過量。
番薯的品種非常多,單顏色都有紅色,紫色,黃色,白色,紫白相間等等。做法也非常多。蒸、煮、烤、焗,也可做成番薯干、番薯餅,薯粉條,還可以煮成糖水。孩子感冒時容易出現沒有胃口,可以做紫蘇番薯糖水,放一根番薯,適量紫蘇,再放些姜和紅棗去,既開胃又能治感冒。
這裡我們推薦一種懶人做法,比蒸出來的更甜,可媲美烤番薯,姑且就叫做燜番薯吧。把番薯洗乾淨,放入電飯鍋或者高壓鍋,放一小碗水,調成煮飯模式就行。經過水的軟化,這樣做的番薯軟綿香甜,更加的適合孩子們食用。如果不喜番薯,這樣的做法同樣適合新鮮的山藥,或者板栗等。
在寒冷的小雪節氣,一家人圍在一起吃著暖乎乎的番薯(或山藥、板栗),身心也是暖的。中年老母厲害起來,不單是把小孩和家人還有自己的身體顧好,還能把生活過成煙火氣濃郁的詩。願我們在有詩意的小雪節氣里,成長為更好的父母。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轉發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哦!關注羊爸爸,教你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你健康養娃,用中醫的方式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