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階段,性別意識的產生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通常看來,孩子在3周歲,也就是可以上幼兒園的階段,性別意識逐漸顯現出來,在此之前,孩子的性別意識還不清晰。而當孩子的性別意識產生後,家長有必要進行適當的性教育,其中父母要懂得避嫌就是一個很直接的變化。
朋友家的寶寶3歲了,之前一直是朋友和老公一起給孩子洗澡,直到有一天孩子說:「媽媽,為什么爸爸和我們長得不一樣!」朋友這時才意識到孩子已經產生了性別意識,這時有必要讓老公避嫌了。在此之後,就由朋友自己給孩子洗澡,並且告訴寶寶衣服遮擋的部位誰都不可以碰,如果有人碰過一定要及時的告訴媽媽。
在孩子性別意識誕生之後,家長懂得適當的避嫌非常關鍵。避嫌並不會影響親子間的親密關係,而且有助於孩子性格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
1.當孩子對身體部位很關注的時候,父母要開始避嫌
閨蜜發現近來孩子對爸爸媽媽換衣服的時候非常感興趣,喜歡目不轉睛的盯著看,這種表現在洗澡的時候也表達的比較明顯。孩子對身體部位有了很大的好奇心,閨蜜意識到雖然寶寶才2歲半,但是性別意識已經開始萌芽,在生活習慣上,自己和老公應該恰當的避嫌,這樣才有助於孩子的性別意識培養。於是從此以後,朋友和老公換衣服或者上廁所的時都會自覺的關上門。家長適當的避嫌也有助於孩子保護隱私意識的形成。
2.當孩子開始問一些與性別差異有關的問題時,父母需要避嫌了
張姐在寶媽群里求助說:「孩子問我為什麼媽媽和爸爸的身體構造不一樣,我該怎麼回答,孩子正在渴求的望著我,在線等,急!」寶媽群里頓時熱鬧起來,紛紛表示自己也遇到過這種尷尬的話題。其中隔壁趙姐的答案贏得了許多人的點贊,趙姐說:「直接告訴寶寶,因為媽媽是女生,爸爸是男生,所以身體構造是不一樣的,這是天生的。對於正常的生理現象,家長越是故作神秘,越容易給孩子造成認知誤區。另外,你也要懂得避嫌了,這對孩子的性別意識形成有幫助。」當孩子開始問一些與性別差異有關的問題時,家長應該儘量直接明確的給予答覆,同時可以注意開始適當的避嫌了。
3.當孩子與父母親近會覺得有些害羞時,家長就要懂得避嫌了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理應十分的親密,一些很親近的表達也是很有愛的表現,比如說親吻、擁抱都很常見。但是如果在這種狀況下孩子有害羞、不好意思或者抗拒的情緒時,家長就要避嫌了,這說明孩子的性別意識已經產生。
當孩子處於性別意識逐漸形成的時期,家長要多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適當的進行引導和避嫌,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性別意識,同時注意進行性教育的灌輸。當家長不懂避嫌的時候,會阻礙孩子的健全人格形成,或者造成心理上的障礙。
1.影響孩子的獨立性格的養成
比如說父母沒有及時的和孩子分床睡、分房睡,那勢必會造成孩子對父母的過分依賴,在行為表現上缺乏獨立性,看待事物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沒有自己的見解,進而影響孩子的獨立性格養成。
2.使孩子缺乏性別邊界感,影響孩子日後的人際交往
當孩子的性別意識模糊時,與人交往會缺乏一定的邊界感,進而會給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擾,在行為表達上會有些不恰當,很難與他人正常的相處。
3.使孩子缺乏保護隱私的意識
根據研究,最初的性教育由同性父母傳播最為恰當。父母沒有對此沒有正確的概念時,就很容易使孩子缺乏自我隱私保護的意識,當孩子脫離家庭時,就很容易因此而置身於危險之中。
可見父母適時的懂得避嫌,對孩子的心智發育都很有幫助,對孩子的人際交往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好處。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有必要對如何幫助孩子建立性別意識有更多的思考。
1.在穿著打扮上符合孩子的性別
一些家長喜歡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搭配孩子的衣服,比如說給男孩穿裙子,認為這樣很萌、很可愛,但是事實上並不利於孩子的性別意識形成,讓孩子在性別認知上出現混淆。父母在孩子的穿著打扮上儘量符合孩子的性別,這樣對孩子的性別認知有幫助。
2.注重性教育方面知識的傳達
有些家長對性教育的認知很狹隘,認為談到這方面的內容會很不好意思,但是父母諱莫如深的態度,反而影響了孩子對性別的認知,會更加的好奇。因此父母的隱瞞、避諱對孩子的心理發育造成了局限和阻礙。
孩子3歲左右,就應該開始注意這方面的問題了,家長有必要為孩子營造寬鬆的性別意識形成空間。對孩子提出的問題,家長儘量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進行解答,同時在行為上適當的進行避嫌,幫助孩子意識到男女有別,引導孩子學會保護隱私,這也是對孩子即將進入幼兒園學習的一種自我保護教育。
家長適當的避嫌並不會影響親子關係,也不會導致親子關係的疏遠,你們覺得養孩子有沒有必要避嫌?你是從孩子幾歲時開始避嫌的呢?歡迎留言評論。
————————
我是一名三歲寶寶的媽媽,育兒是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寶寶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更細緻的關懷。大家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都可以來找我共同探討,一起解決。
我是雅雅媽媽,每天在帶娃養娃中與寶寶一起成長。
每天分享育兒經驗,歡迎各位寶爸寶媽與我共同分享養娃過程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