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功的商人到零存款的剩女,面對人生的選擇,她忽視了這條規律

2019-11-17     冷愛

關鍵詞:工作情感未來如何選擇?

問:本人15年前專業美院畢業,學原畫設計。在國內台灣動漫公司工作六年後,因為身體環境原因轉行,當時月入八九千。

當時公司有韓國人投資,韓國領導賞識我,帶我一起出去單幹。這時發現自己性格脾氣很適合韓國,也喜歡那裡,就自己出來開韓國服裝店。

最多時兩個商店,6個中國店員,1個韓國店長,1個韓國店員,1個朝鮮族翻譯。店開6年買房買車。

但個人能力和精力有限,加上當時交往的韓國男朋友,生活習慣完全偏韓國。又急需解決婚姻問題。(服裝店都是女客,且在江蘇我同齡男性基本都已婚,只能去首爾找)考慮後把店賣了,到首爾讀語言學校,一邊讀一邊解決個人問題一邊看有沒有工作。

雖然目前在首爾已生活二年,但是對口工作很難找。(做普通店員對個人能力完全是浪費。去公司上班語言過不了,畢竟自己才讀一年語言,要達到公司標準起碼學三年。錢也花光了,沒有心情繼續求學)。

在首爾,朋友圈子層次都不低,韓國朋友為主,就是工作找不到。想要做中韓貿易這塊。

在首爾時,已經和韓國男朋友分手。現回國內第三周,看看有沒有可以做的。如今積蓄花光,又是單身,國內沒什麼人脈圈子,機會很少,普遍安逸。

訴求:究竟在首爾繼續堅持還是回國內上海或者蘇州,或者老家?老家有房子,不需要交房租。首爾現在有房,行李都在,租賃形式。

現在工作情感未來落差多重打擊!對自己完全沒有信心,都有抑鬱症了!在韓國天天收聽情感微問答。不知道現在是像我母親一樣說的跟大部分人走一樣的路,還是說自己失去很多繼續呆在韓國。

現場回答

在這個世界上,尤其是人生的選擇,不存在對和錯,只有代價。

只有我們想要一樣什麼東西,需要付出什麼代價。

在思考人生選擇的問題上,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個我的決策模型。

很早之前,我發現了這個規律。用投資來舉個例子,大家會更容易理解。

比如說你想投資,去投資買一個債券。那債券的特點是什麼?低風險,高流動性,但是利潤較低。

而如果你去買一隻股票,股票的特點是什麼呢?是高風險,高流動性,但同時可能帶來高利潤。

但不管你買什麼,這些產品都不可能滿足所有的優點,像債券很安全,風險很低,但它利潤也低。

人生的選擇也一樣,不存在一個沒有風險同時又有很高收益還保持高選擇權的事情,沒有這樣的選擇,沒有這麼完美的事情。

當我們失去一些選擇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低風險,高收益。

當我們擁抱高風險的時候,可以擁抱高選擇權及高利潤。

這樣說大家可能還是很茫然,我再舉一個情感上的例子。

比如一個女人,她要選一個男人。

這個男人很難同時滿足三個條件:

  • 跟他在一起特別開心;
  • 他很專一;
  • 又很有錢。

你很難同時讓一個男人滿足這三個條件,除非你自己也滿足三個條件,這不太可能。

一般的男人只有其中一個條件,厲害的男人可能有兩個,最厲害的也許有三個,反正我沒見過。

又高又帥,又專一,又特別可愛那種我沒見過,如果是那樣的男生,他應該喜歡男生吧?

總而言之,我想說的是,人生就是不完美的。

所以當你去做選擇的時候,你說沒有得到父母的認可,這個選擇跟周圍的人選擇不一樣,這時候就意味著,高風險來了。

為什麼?因為大部分人的選擇一定是低風險的選擇。

而高風險的時候意味著你得到了另外兩樣東西,有可能是潛在的發展空間,高選擇權,高額利潤。

選擇就是流動性。

所以,人生的選擇就是一個三角悖論,比如你去首爾這件事情就是這樣,代入進去你就知道了。

插畫|申鎮,花鎮視覺設計師

本文插畫,任何組織及個人未經「花鎮」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rz6d24BMH2_cNUgR6i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