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節到~
作為我國最重要的節日
中國人過春節已有四千多年歷史
如果時光倒流回唐宋明清
古人春節又是怎麼過的呢?
很多人以為古代物資匱乏、思想陳舊
覺得古時候春節很無趣
如果這麼想,那你可就錯了!
首先古代春節也是有假期的
根據《唐六典》卷二記載
「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
這裡的「元正」說的就是春節
也就是說唐朝春節放七天假
跟現在的春節假期時間一樣
宋朝的春節叫「元旦」
專指大年初一
根據宋人龐元英的《文昌雜錄》記載
一年「凡七十有六日」
元旦、寒食、冬至各放假七日
不過雖然只有七天
但元宵節也放假七天
兩個節日加起來接近半個月
再加上祭祖、天慶節
前後滿打滿算能放一個月!
有放假的就有不放假的
民國初年,不論是除夕還是大年初一
政府各個機構都要正常上班!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34年
民間才又可名正言順的過春節
說完了放假,咱們再來看看古人的飲食
中國人過年常吃的餃子在唐朝就已出現
在宋朝稱為「角子」
在元朝被叫做「扁食」
因餃子形如元寶
被人們賦予「招財進寶」的含義
久而久之,到了明朝
餃子成為北方人過年的必備食品
當然過年餐桌上肯定少不了肉
據記載,在魏晉直至唐宋這段時間
由於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
養羊區域擴大,羊肉超過豬肉
成為中國人餐桌上最主要的肉食
而到了明清時期
人們的飲食習慣已趨同於現代
從南北朝時期開始
春節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大節
春節的活動也逐漸豐富起來
比如唐朝春節期間取消宵禁
「金吾不禁夜」
還設置了高二十丈
燃燈五萬盞的「火樹」
讓市民逛燈會三整夜
另外大家熟知的賀卡拜年
也是來源於唐朝
在宋朝,因為火藥的發展和運用
過年放爆竹開始盛行
並且宋朝過年期間還會開放賭禁
任由百姓自由娛樂
現代人過年愛打麻將也許就是從這來的~
而到了明清時期,年俗已經十分成熟
比如我們熟知的貼門神、掛春聯
接灶神、逛廟會等等
看完這些
想必大家對「年味兒」有了新的認識
當真是「古會玩」啊
過年你最期待什麼呢?
.............................................................................................
祭灶
已幸懸車示子孫,正須祭灶請比鄰。
歲時風俗相傳久,賓主歡娛一笑新。
——陸遊《祭灶與鄰曲散福》
給壓歲錢
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
——吳曼雲《壓歲錢》
舞龍舞獅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包餃子
略同湯餅賽新年,薺菜中含著齒鮮。
——何耳《水餃》
放煙花
天花無數月中開,
五色祥雲繞絳台。
墮地忽驚星彩散,
飛空頻作雨聲來。
——瞿佑《煙火戲》
貼春聯
餞歲愁雖劇,迎年喜亦深。
桃符帶草寫,椒酒過花斟。
——陸遊《己未新歲》
祭祖
於穆濬哲,維清緝熙。
肅事昭配,永言孝思。
滌濯靜嘉,馨香在茲。
神之聽之,用受福釐。
——韓休《郊廟歌辭·祭汾陰樂章·南呂羽》
圖文源自網絡僅供學習交流如涉版權問題請聯繫處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puI5G8Bgx9BqZZIEsr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