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一哭就喂奶,過度喂養有風險

2019-10-28     和喜母嬰護理

不論是母乳親喂亦或是奶瓶喂養,都有可能遇上一不小心就給寶寶過度喂養的情況。過度喂養並不是好事,它對寶寶會有什麼影響呢?

一、過度喂養有什麼危害呢?

1、肥胖

嬰兒時期肥胖的孩子,很有可能在兒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繼續肥胖。所有國家的嬰幼兒肥胖的流行率都在上升,其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上升速度最快。全球超重或肥胖兒童的數量從 1990 年的 3100 萬增加到 2015 年的4200萬。

2、成年後更容易面臨各種健康問題

伴隨兒童肥胖而來的,是數種健康併發症、糖尿病和心臟病等疾病的早發、成年期持續肥胖和非傳染性疾病風險加劇。超重和肥胖的4200萬五歲以下兒童中,幾乎有四分之三生活在亞洲和非洲。肥胖可影響兒童當下的健康、受教育程度和生活質量。患有肥胖症的兒童很可能到成年仍然保持肥胖,面臨發展成為嚴重 的非傳染性疾病的危險。

3、消化吸收不良

嬰幼兒的消化系統還沒有發育成熟,要去消化超過自身消化能力的食物,對於嬌嫩的身體來說是一種負擔,也是一種隱患。大人吃撐了,吃多了會不舒服,難道小孩子就不會麼?

二、為什麼會過度喂養?

一方面跟我們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有關,覺得小孩子吃得白白胖胖的,就是養得好,能吃就是福。喂奶的時候不把奶瓶里最後一滴奶喝完或是碗里最後一口輔食吃完,長輩都會覺得孩子這頓沒吃好。如果是吃得乾乾淨淨,則是會特別為寶寶開心,吃得太棒了!家長帶著寶寶出門遛彎的時候,隔壁鄰居大媽大嬸看到了,夸一句「你們家寶寶帶得真好哎,長得那麼胖!」保管家裡的祖輩們開心得眉開眼笑。

儘管這是長輩們愛寶寶的一種方式,但還是並不就一定是對的。所以作為寶寶的家長,還是要多跟長輩溝通,大家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目標都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則是跟家長們對於寶寶的飢餓判斷不準確,以及不知道孩子吃多少是夠了有關係。還有許多家長為了能夠更清楚知道寶寶到底一餐吃下去多少,而刻意把母乳擠出來瓶喂的。

三、怎麼知道寶寶餓了?

是不是戳戳嘴角,寶寶要是轉頭過來做出吮吸舔舌頭的動作,就說明是餓了呢?

其實並不一定哦。當有物體碰觸到嬰兒的嘴角,她會試圖尋找到物體來源並做吸吮的動作,這種行為被稱作「覓食反射,是新生兒無條件反射中的一種。該反射3~4個月後會逐漸消失。也就是說,這是新生兒的本能,並不能代表她有這樣的反射就說明她是餓了。

哭就是餓嗎?餓的徵兆是什麼?

寶寶有可能會被餓哭,但是哭並不就代表寶寶餓了,有很多原因都可能會讓寶寶哭,甚至有些寶寶還會被自己放的屁給嚇哭。光憑哭這一點來判斷,寶寶是不是餓了,可不夠。

而且往往等到寶寶已經餓哭的時候,通常她已經非常餓了,這時候情緒很不好,喂起來反而不容易,而且因為哭吸進去更多空氣,更容易溢奶。

哭不一定是餓,覓食反射也不一定是餓。

四、怎麼知道寶寶是不是吃夠了?

1、觀察寶寶尿便量情況。一般來講,嬰兒每天能尿濕5~6個紙尿褲,就說明嬰兒是能吃飽的。

2、通過觀察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記錄生長曲線表來檢測寶寶的體重、身長、頭尾的增長情況。如果生長發育正常,就說明寶寶的攝入是足夠的。

3、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和情緒。當然這也不是評判奶量攝入是否足夠的唯一標準,可以作為參考。

五、如何預防過度喂養?

1、介紹適當的輔食,避免添加糖或甜味劑的使用;

2、回應性喂養,以鼓勵嬰兒幼兒食用多種多樣的健康食品;

3、不應給嬰幼兒喂食高糖、高脂肪和高鹽食品和飲料;

4、不同年齡段兒童每份食物的適當分量。

養育孩子不是件輕鬆簡單的事情,但也不必過分小心。多看看孩子的真實需求,而不要以大人的需求來代替孩子的需求,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hvgGG4BMH2_cNUg0vg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