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風波:罵國人不配有精神生活,騰訊方犯的錯誤有多嚴重?

2019-12-24     邊城碼頭青年


你去一家飯館吃飯,按照菜單的價格點了幾道菜,邊吃邊贊,不錯不錯。
老闆看到後,拿著勺子衝出來,一把抓住你的筷子,說,既然這麼好吃,那要加錢。

你肯定不樂意,據理力爭:這太欺負人了吧?我是按菜單價點的,你不能事先不告知,來個突然漲價啊。而且隔壁飯館跟你家一樣的菜,便宜,量又足,還沒那麼多事。

老闆說:他們家的菜譜是偷我們家的,是盜版,你要是去吃了,就是支持盜版。

見僵持不下,效果不好,老闆又說,不加也可以,但你要等飯菜冷了才能吃。


對,這就是一些平台前段時間干出來的事。

最近,大IP《慶餘年》電視劇大火。之前對收視率沒底的平台方,見收視效果好,看的人多,趕緊開VVIP收費,推出超前點播服務,VIP會員再交50元可在更新時多看6集。之前播《陳情令》時,平台方已經這麼干過,狠割了一撥韭菜。

但這次踢到石頭上了。

追《慶餘年》的群體明顯更成熟更理性。一時,網友噴,官媒抨,罵他們吃相難看製造焦慮。其實懂風向的人,見此情況,只要躺倒認慫,象徵性表個態,等風頭過去,新的熱點出來,也就沒啥事了。

可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會變得愚蠢而膽大,當然,也可能是一向都蠢。

豬隊友「新聞哥」,看到同門受辱,拔刀相助,在公號上發表一篇題為《中國人不配擁有精神生活!不配!》一文。

新聞哥的觀點是中國人喜歡支持盜版,寧願排隊一小時買杯30多塊錢的奶茶,寧願花200塊買根口紅,也不願花幾塊錢買本電子書,更不願充錢提前看慶餘年。廣告不願看,內容不願買,導致視頻平台很窮,內容行業很慘,中國手藝人快餓死了。最後,新聞哥得出中國人不配擁有精神生活的結論。

這下惹了大麻煩。

本來只是錢的問題,但現在變成不是錢的問題了,變成要命的問題了。

我做過七年頭版編輯,曾經因為標題問題,導致報紙被全球媒體關注,還被新聞聯播連續批評,教訓慘痛。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但群眾更喜歡看標題,一是因為字號大,二是因為它代表你的態度。內文長篇大論,大家不耐煩看,即使哪裡說得不妥,大家也懶得找出來傳播。但是提煉成標題以後,它就成萬眾矚目的焦點,藏無可藏。那麼大字號,一個截圖,全網皆知。

我懷疑「新聞哥「的操刀人沒在傳統媒體歷練過,更沒隔三差五學習過有關精神,否則怎麼敢起這麼樣的標題來和中央精神對著干?

既然你敢給中國人貼標籤戴帽子,那我也來給你戴一頂帽子,看你能不能承受得起。

進入新時代以後,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人民需要的美好生活,分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整個國家都在為這個目標而努力之際,」新聞哥「公然和中央唱反調,說中國人不配擁有精神生活。而且,標題上還加重語氣再次強調:不配!

這不是反天了嗎?

兩天後,才意識到錯誤有多嚴重,才有了昨天凌晨「新聞哥」的道歉。這是有多遲鈍啊。

道歉有用嗎?我不知道。但我不相信有關部門那裡,會不給你記上這筆帳。不是你們做公司的才有KPI考核,有關部門也有考核。

這些不好細說的事,就不說了。

我們來聊一下中國人到底配不配擁有精神生活的事。

新聞哥的觀點是,視頻網站虧得一塌糊塗,是因為很多國人不尊重版權,不願為了正版影視資源付費,更不願意去買超前點播。但是,我納悶的是,既然這個行業不好做,為啥大公司心急火燎地要進入這個行業?既然一直賠錢,還賠了上百億,那為啥不幹脆關門走人呢?沒見過這麼做慈善的呀。

經過滴滴等網際網路公司燒錢圈地運動以後,大家對資本家的算盤看得越來越清楚,也越來越難被忽悠。你現在燒錢,是為了跑馬圈地,等取得壟斷地位以後,只此一家別無分店,關門打狗,不給錢不能走。

想想滴滴剛進入市場時,大把的補貼,那時坐車多便宜。等到用戶習慣養成,競爭者被幹掉,滴滴開始收割。當初灑出去的錢,統統都賺了回來。你現在用滴滴打車,有比計程車便宜很多嗎?開滴滴的司機,被平台抽成多少,你知道嗎?

明明是為了賺以後的錢,還要怪消費者不上道不配合,把自己描述得多麼多麼地高尚,這不是蠢,而是壞。

我是靠寫文章維持生計的,我的粉絲中,相當部分是北上廣深以及新一線城市的吃瓜群眾。他們很少給我打賞,我有罵過他們不配待在北上廣深寧杭成渝嗎?他們即使這樣對我,我還不是得經常點燈熬油寫點他們愛看的,寵著他們慣著他們嗎?我能做的,就是努力揣摩他們的喜好,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讓他們看得舒服看得順眼。否則,他們取關我,我只能幹瞪眼。天底下那麼多號,取關一個有什麼打緊。

是不是這個理?

所以我很不能理解,為什麼新聞哥敢這麼懟自己的目標群體,店大欺客?

而且支持視頻網站也不等於支持原創。

視頻網站是中間商,中間商賺的就是差價,一邊極力打壓原創的價格,一邊高價賣出觀看原創的價格。

所以,消費者並不欠平台方什麼。

中國人的精神生活的現狀,和你們平台有沒有關係呢?

這幾年,無論是電影還是網劇,流量明星的片酬成本已經成了製作成本的大頭。而流量明星動輒幾千萬上億的身價,也跟各大平台盲目崇拜流量有密切的關係。你把成本抬上來,自己虧損了,還怪用戶吝嗇摳門不充錢。

除了少數的幾部,中國的視頻網站播放的都是什麼垃圾?平台投資的劇里,有幾部能看的?網際網路公司真的懂拍片嗎?大數據、流量、IP,它們真的能衡量一切嗎?劇本質量、演員演技,真的不重要嗎?

自己喂人吃一堆垃圾,還怪人營養不良。

難道你們認為,中國人就只配擁有這樣的精神生活?

別又把鍋都甩到廣電頭上。

看看隔壁的日韓和印度,他們的有些題材,在國內確實沒法拍,但那些日常生活的題材,總沒人摁著你的手不讓拍吧?有錢也寧願送給外國人,買人家的版權翻拍,卻不願意找幾個國內的好編劇寫原創劇本。

國內沒好編劇嗎?肯定不是。那麼多國產經典電視劇,沒有好編劇是怎麼出來的?只要錢到位,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何況這些編劇根本就不貴,小鮮肉片酬的零頭就夠請一個最好的編劇寫完一整部劇了。

這次事件,其實也打亂了視頻網站的資本布局。

多收了上億點播費,對於上百億的虧損來說,杯水車薪。但是本來已經在輿論場臭大街的看盜版行為,突然一下子被視作對抗大資本的武器,很多人看盜版竟然不用覺得良心會痛了。

眼看韭菜長勢喜人,突然不方便立刻收割了。現在,你說誰的心會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hHGSm8BMH2_cNUgtnZ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