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子有一位朋友,會時不時地出現胃疼、頭痛的症狀。去醫院查了胃鏡和頭部CT,找不到任何病因。她和華子說,每次出現症狀,都是在她陷入不良情緒的時候。比如工作的壓力大,或是在感到焦慮時,就會出現身體各處的不舒服。
華子告訴朋友,她很可能是遇到了植物神經紊亂,這是一種找不到病因的疾病,因為不存在任何器質性病變。但植物神經功能的紊亂,會導致中樞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心血管系統等出現症狀。
一、找不到病因的疾病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一個人生病了,肯定是某個器官出了問題。但植物神經紊亂對於現代醫學來講,仍然是「疑難雜症」,因為雖然會有頭痛、胃疼、心慌、尿頻等症狀表現,但是經過各種檢查,卻找不到生病的證據。
也就是說,找不到病理表現可以解釋患者出現的症狀,但是患者的症狀與承受的痛苦又是客觀存在的。所以說,植物神經紊亂是一種找不到病因的功能性疾病。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成年人發作植物神經紊亂的機率約為11%,中國人的發病機率在15%~20%左右。
二、與不良情緒相關的疾病
植物神經負責控制人體內臟器官的活動,當發生紊亂之後,各種器官的平滑肌、神經遞質調節就會出現問題,進而導致內臟器官出現各種異常,出現不適的感覺。
造成植物神經紊亂的原因,雖然找不到具體原因,但絕大多數與不良情緒相關。
華子接觸過很多有植物神經紊亂的人,他們基本上都有相似的性格,比如多愁善感、多疑、敏感、膽子小、情緒自控力差、沒有自信、習慣依賴他人、要求完美等。這些人特別容易接受不良暗示,對自我健康產生懷疑,從而誘發了植物神經紊亂。
三、對症治療與心理調節
因為「沒有病因」,所以對植物神經紊亂的治療,傳統方式主要是進行對症治療。比如出現失眠、早醒等症狀,就給予安眠藥物;如果有胃欲減退、消化不良的症狀,就給予助消化藥物;如果出現心慌、心動過速的症狀,就使用降心率藥物等。
對症治療只能緩解一時,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在停藥之後,症狀又會復發,而且有很多人即使用了對症藥物,也沒有效果。
但是人們在治療過程中,發現了一件事,就是很多有植物神經紊亂症狀,同時並發焦慮症或是抑鬱症的人,在接受心理治療之後,植物神經紊亂症狀也會隨之減輕或是消失。
因為焦慮症、抑鬱症的發生,與大腦內的多巴胺、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紊亂相關,造成大腦中樞神經活性不足,就會使人進入到情緒低落狀態,進而影響到植物神經系統,出現各種症狀。
所以接受心理治療,以及使用對中樞神經遞質有調節作用的抗焦慮、抗抑鬱的藥物進行治療,可以緩解不良情緒,從而使因為焦慮、抑鬱引起的植物神經紊亂症狀得到有效的控制。華子經常建議有植物神經紊亂的人去看心理醫生,就是因為這個道理。
其實植物神經紊亂可以根治,因為器官並沒有實質上的病變,只要了解疾病成因,在思想上消除恐懼的心態,增強對情緒的控制,就可以消除症狀達到完全治癒。
總結一下,植物神經紊亂是一個難纏的疾病,沒有確切的病因,也找不到實質上的病理表現,但是與不良情緒的相關性很大。在用藥對症治療的同時,還應該進行心理治療。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對用藥有疑惑,請諮詢醫生或是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