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建議:睡醒後賴會兒床,對身體真的有好處

2023-11-02     科普中國

原標題:強烈建議:睡醒後賴會兒床,對身體真的有好處

鬧鐘響起之後,會發生什麼?按掉鬧鐘,然後一骨碌起身,揉著惺忪的睡眼往衛生間跑……

但是,難道這不是拂逆人性嗎?想到一睜眼即將要面對的一大堆頭疼的事情,我還是閉上眼多睡會兒吧。天氣越來越冷,更沒有勇氣起床了。不是我懶,連最新的科學研究也是這麼說的。

晨醒後賴床 30 分鐘,對健康有益

2023 年 10 月 17 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睡眠研究雜誌》(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睡眠喪失?關於早晨為什麼要使用間歇性的鬧鐘,以及它如何影響睡眠、認知、皮質醇和情緒(Is snoozing losing?Why intermittent morning alarms are used and how they affect sleep,cognition,cortisol,and mood)"的論文稱:

與早上鬧鐘響起後立刻起床相比,設置重複響鈴的鬧鐘,並且在第一次鬧鐘響起後再打個 30 分鐘的盹兒,賴會兒床,或可改善大腦認知表現,減少身體疲倦感和一天的情緒狀態。[1]

圖源:unsplash.com

研究分為兩個部分。在第一部分,研究人員用問卷調查的形式收集了平均年齡為 34 歲、其中女性占 66% 的 1732 名參與者的睡眠數據,發現有 69% 的人會使用鬧鐘的重複響鈴功能或者會設置多個鬧鐘,每個鬧鐘之間的平均間隔為 8 分鐘,在鬧鐘響了之後,他們平均會賴床 22 分鐘。

研究還發現,年輕人更喜歡賴床,年紀稍大一些的人更能做到鬧鐘響了之後立刻起床,兩撥人比較而言,喜歡賴床的人平均年齡要小 6 歲;而且他們更可能是晚睡類型,晚睡的比例比不賴床的人高出4倍;賴床的人在工作日的午睡時間也略短,比不賴床的人平均少 13 分鐘;但這兩撥人的睡眠質量並沒有表現出差異。

圖源:unsplash.com

第二部分研究包含了一些精心設計的實驗,研究對象也縮小為 31 名喜歡賴床的人,研究人員測量了被試者(心理學實驗或心理測驗中接受實驗或測試的對象)的睡眠質量、認知能力、皮質醇水平和情緒狀態。

結果發現,這些喜歡賴床的被試者在醒來後的 40 分鐘里,在認知能力測試上的表現更好,而且身體疲憊和困頓的現象有所改善,情緒也隨著清醒時間的延長而明顯改善——與剛醒來後相比,醒來 40 分鐘後更善於交際,心態更樂觀。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鬧鐘響了之後再賴床 30 分鐘,不會產生負面影響,反而能幫助那些早上昏昏欲睡的人徹底清醒過來,並且提高醒來後的認知表現、身體狀態和情緒狀態。

圖源:unsplash.com

早上鬧鐘響了之後再賴會兒床,對健康是有益的,因為它可以讓我們逐漸清醒過來,而不是從深度睡眠或快速眼動睡眠中突然醒過來,逐漸醒來的方式對我們的大腦和身體來說更加有益。

這是因為人體處於睡眠狀態時,心跳變慢,血液循環變慢,體溫變低,代謝減慢;睡醒之後,人的身體由睡眠時的抑制狀態轉入到興奮狀態需要一個過程。

剛睡醒時,警覺性和認知能力降低、感知和運動能力下降、情緒調節能力未被喚醒,所以很多人會有「起床氣」。而且如果鬧鐘響後一骨碌爬起床,身體未必能及時適應過來,容易出現頭暈、心悸、體位性低血壓等症狀,對於高血壓患者甚至可能引發心血管突發疾病方面的意外。

賴會兒床,能給心血管系統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也是給全身的肌肉和關節一個甦醒的信號。起身後,還可以試著在床上坐一會兒,活動一下四肢、脖頸和關節,讓身體進入工作狀態,覺得反應正常了再慢慢下床。

圖源:unsplash.com

冬天來了,如何科學地賴床?

冬季來了,被窩太溫暖,外界空氣太陰冷,特別是一入冬就遭受濕冷空氣攻擊又沒有暖氣的南方地區,冬天的早上簡直是「起床難,難於上青天。」

與此同時,冬天還是各類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尤其是在 12 月次年 2 月的最冷的三個月,在凌晨 5 點至早晨 9 點的時間段,如果起床過猛,身體的血液供應不上,有可能造成體位性低血壓,心慌,暈厥等症狀。

因此,在冬天的早上如何科學地賴床,就很重要了。下面是給想要科學賴床者的幾條建議:

1

保證充足睡眠時間,避免晚睡、熬夜

長期晚睡、熬夜、睡眠時間不夠,會導致身體的免疫力失調,對健康不利。對於那些原本早上就起不來床的人來說,前一天晚睡和熬夜,第二天更加起不來床。建議晚上 22 點左右就上床,不玩手機,合上窗簾,調暗室內光線,聽一些舒緩的音樂,做一些冥想,放鬆身心,儘快入睡。

2

減少起床焦慮

很多人擔心自己早上起不來,就會給自己定很多個鬧鐘,3~5 分鐘響一個,但太過於擔心第二天早上起不來的話,頭一晚的睡眠質量也會受影響。與其早上痛苦掙扎著起床,不如放心給自己一段賴床時間。

3

賴床時間不要太長

賴床以 30 分鐘為宜,對人體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是有益的,但時間過長可能又會抑制大腦和身體的機能,重新進入睡眠狀態,反而不利於清醒。

4

肚子餓的時候不要賴床

肚子餓的時候不要賴床,建議及時起床吃早餐。這是因為餓著肚子賴床,可能會餓出低血糖、膽結石、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對健康不利。所以肚子餓時,就別賴床了。

5

有尿意和便意時不要賴床

因為長期憋尿會讓膀胱失去彈性、破壞腎臟功能;而長期憋屎對腸道和肛門而言,都是一種負擔,增加痔瘡、心腦血管疾病、下肢靜脈血栓、腰椎間盤突出、結直腸癌的風險,造成習慣性便秘。所以,當有尿意和便意時,一定要及時起身,去洗手間排空膀胱里的尿液和直腸里的便便吧。

6

醒來後,先在床上活動身體

早上賴完床,醒來以後,可以先不急著起床,而是伸個懶腰,在床沿邊上坐一會兒,活動一下脖頸、四肢、腰部和手腕、腳腕,對喚醒身體機能和精神狀態都有好處。

參考資料

[1]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sr.14054

策劃製作

作者丨曾心月 科普作者

審核丨李菁晶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教授、主任醫師

責編丨王夢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fc5cb5f7212011f36ac3248eb9ad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