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風喚雨,雷電招來,相信這些話語對於現代人來說是一種無稽之淡。因為從古代以為風雨,雷電這些現象都是背後所謂的「神靈」在操縱,到現今已經能夠用科學手段來解釋這些現象。
但在科技還沒有發達的那個年代,假如出現了一個能夠「呼風喚雨」的人,會是怎麼樣一番景象?在20世紀初的美國,就有一個人被稱為「造雨者」,圍繞這個「造雨者」身邊發生的事情,令人難以置信,即使在今天他的做法仍然是人們爭議的焦點。
(查爾斯做出接雨的手勢)
說起查爾斯這個人的經歷,頗有點意思。查爾斯出生在1875年的堪薩斯州,在成為人們口中所謂的「造雨者」之前,他只是一位謙虛的縫紉機銷售員,每天為了生計而奔波著。
但查爾斯還有另外一個愛好,那就是喜歡花草樹木,他會將所有的業餘時間用於學習當時和農業頗有淵源的草木業。廣泛閱讀這方面文章讓他最終產生了一個想法:既然農作物生長受制於氣候,受限於雨水,那就自己創造雨水。
1902年的時候,他自己製作了一個大型鍍鋅蒸發罐,秘密地混合了23種化學物質,查爾斯聲稱他的這個東西為「雨水促進劑」,能夠在乾旱的地方也引起雨水。
(年輕的查爾斯在調製「降雨配方」)
當然,一開始並沒有人相信他,即使在今天要在萬里無雲的地方引起雨水還不一定可行,何況在當時?推銷員的工作在這個時候能夠很好的派上用場了。
他在推銷途中遇到了一位名叫弗雷德的男人,在聽到查爾斯的計劃後,他開始為查爾斯開展公關活動。1904年2月,適逢當時許多洛杉磯牧場主正苦惱已經很多天沒有降下雨水,他們在報紙上看到查爾斯報價50美元的「降雨」宣告。
更吸引人的地方是,如果不能降雨水,那麼查爾斯將不收取分文。於是乎這些牧場主委託了查爾斯進行「呼風喚雨」。
(牧場上搭建的蒸發台)
查爾斯和自己的弟弟在當時的拉克雷森塔地區搭建了一個「蒸發塔」,然後將自己調製的秘密配方溶液裝滿在鍍鋅的水箱中,放置在塔上讓其蒸發,混合到空氣中。
接下來等待的就是「奇蹟」的降臨。令人驚訝的是,他的方法奏效了,當地的農場下起了一小陣雨。雖然根據當時氣象局的報告指出,降雨只是一場即將來臨的暴風雨的一小部分,但查爾斯的支持者對此卻視而不見,並且以100美元的報酬感謝查爾斯。
查爾斯的名聲開始不脛而走,許多地方的農場主,甚至是整個地區的負責人也想找到查爾斯進行降雨,但查爾斯謙虛的表示:「我不能製造雨水,我只是吸引了雲而已。」
(查爾斯在檢查蒸發裝置)
同年12月,查爾斯接到了來自洛杉磯一群商人的挑戰,如果他能夠在接下來的5個月里能使降雨達到18英寸(45.7厘米),他將獲得1000美元的獎勵。當時的洛杉磯並非異常乾旱,這群商人目的一是為了降雨,二是如果失敗了,那麼查爾斯的「神秘」就會不攻自破。
年輕氣盛的查爾斯決定接受這個挑戰。同樣的,他在洛杉磯內的阿爾塔德納山地建造了多個蒸發塔,然後將自己的秘方放置在塔頂。
同樣難以置信的是,查爾斯在短短三個月內就完成了目標,降雨量達到19英寸,商人們無法否定他的成果,只能給他1000美元。而查爾斯「造雨」的非同尋常能力更是一鳴驚人,成為眾多報刊和雜誌的常客。
事實上在1905年的《道森日報》報道里記載著:「毫無疑問的事實是,他接到了19個在山上進行降雨的請求,而他出色的完成了19次的任務。」
(1905年道森日報對查爾斯的報道)
1906年,他被邀請到加拿大偏遠的育空地區,為克朗代克金礦的開採創造降雨,即使他簽下了一份10,000美元的合同,但他失敗了,沒有能夠「召喚」雨水,最終賠付了1100美元就退出了這一次約定。
(加拿大克朗代克金礦)
這一次查爾斯失敗了,當很多人以為經過這次經歷後的他會一蹶不振,但沒有想到的是,這沒有妨礙人們對他「造雨」能力的信任。
在1906年到1914年之間,他出色的完成了17個「降水」的請求,從阿拉斯加到德克薩斯州的每個客戶都很滿意查爾斯的工作。
1915年,適逢聖地亞哥遭遇罕見的乾旱,最終當局通過審議,決定聘請查爾斯「造雨」,而這一個決定,也成為後來眾多報刊報道的焦點:「莫雷納大壩水庫」事件。
(當時聖地亞哥城市一角)
聖地亞哥由於沒有天然的水庫,人們的生活依賴於莫雷納大壩水庫,當乾旱侵襲水庫後,整個城市面臨用水危機。
無計可施下,當局聘用查爾斯,但背後也有一定的原因:「如果降雨了,是我們的勝利,如果沒有降雨,則是查爾斯輸了。」可想而知當時查爾斯的名聲地位之高,但同時在他背後的各種暗涌。因為即使失敗了,當局也可以將責任推卸給查爾斯用於安撫民心。
在沒有任何書面承諾下,查爾斯還是在莫雷納湖周圍建起了一個個20英尺高的蒸發塔,還有在莫雷納大壩水庫旁邊建了一座秘密基地。
(1915年在聖地亞哥周圍搭建的蒸發塔)
查爾斯開出的條件看似簡單,但放諸以今天的技術也並不容易:「在12個月里注滿水庫,報酬為10,000美元,如果失敗了則分文不收。」
在繼續經歷了數周的乾旱後,1916年1月上旬,聖地亞哥的上空居然真的開始雲層密布,下起了細微的小雨。當時水壩管理者的妻子在塔頂訪問查爾斯的時候,他表示:「現在你還沒有看到真正的下雨,等兩個星期吧,天就真的要下雨了」。
他的這句話,真的應驗了!查爾斯和他的弟弟也一下子成為了整個城市英雄般的人物。
(查爾斯和弟弟保羅)
起初整個聖地亞哥的民眾興高采烈,覺得這個看似滑稽的計劃卻真的實現了降雨而為之驚訝。但是當降雨持續了一周之後,喜悅變成了憂慮,讚美變成了哀求。
因為這一場雨變成了沒人能夠預料的暴風雨,莫雷納大壩水庫不但是注滿了,泛濫的雨水更是不斷往下游城市灌注,衝破沿路的建築和橋樑。
率先遭到破壞的就是郊外的農田魚塘,這些地方几乎無一倖免的遭受了這場暴雨的肆虐。
到1月27日,處於不同關口的斯威特沃特水壩不堪重負而破裂,崩塌,導致雨水造成的破壞加劇。
(斯威特沃特水壩)
雨水幾乎將整個城市都摧毀了,即使是城市中心繁榮的地區也變成了水塘。
最終經過統計,短短不夠一個月時間裡降雨量高達30英寸,記錄為該地區有史以來最濕潤的一個月份,但同時約20多人在這場暴風雨中被奪去了生命。
(聖地亞哥歷史學會保存的當年照片)
查爾斯在2月4日出現在公眾面前,聲稱他已經履行了要求將水庫注滿,造成損害是當局沒有足夠預防措施,但另一方面是當局面臨著350萬美元的賠付,他們將責任推卸給查爾斯,只要他承擔賠付則會按照承諾支付10,000美元酬金。
因為雙方均沒有書面協議,因此這一件事最後被裁定為「上帝的行為」,雖然查爾斯最終得不到任何報酬,但他的名聲已經遍布美國各地。
(查爾斯在工作室調製配方)
即使這件事造成了轟動,但在往後日子裡他仍然接到很多的「降雨」請求,然而在大蕭條時期,由於已經沒有人關心所謂的乾旱,因此在妻子和自己離婚後,他只能回到縫紉機廠工作。
查爾斯,也從當時頭頂「呼風喚雨之人」這個如雷貫耳的稱號逐漸的退出了人們的視線。
(晚年的查爾斯)
但這些年來關於查爾斯傳奇的經歷一直以流行文化,書籍還有歌曲的形式流傳下來。包括1956年的愛情電影「造雨者」就是基於他的一部分故事而拍攝。
(電影《造雨者》劇照)
雖然在劇裡面他被描述成一位「騙子」,但他絲毫不介意別人對他的這種懷疑,甚至出席這部電影的首映禮。
(出席首映禮的照片)
兩年後,1958年1月12日,查爾斯離開了人世,他被埋葬於加利福尼亞州的森林草坪紀念公園公墓里,帶著自己的秘密配方,永遠消失在了人世。
雖然後來很多人試圖證明查爾斯並非研發出了什麼配方能夠導致下雨,只是因為他觀察氣象的技術還有選擇了很有可能下雨的時機。
但這仍然阻止不了他的事跡進入聖地亞哥市中央圖書館,阻止不了人們對他的研究。
(圖書館對查爾斯事跡的記錄和介紹)
那麼對於這一個聲稱自己能夠呼風喚雨的人,究竟是真的憑藉實力,還是哄騙取巧?或許只有後人從他的過去記錄文件里去考證了。
但毋容置疑的一點是,「THE RAINMAKER」(造雨者)這個稱號存在一天,查爾斯就會繼續成為人們心中難以置信,並且想去挖掘他埋藏起來的真相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