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爸爸媽媽就教導我們要多吃蔬菜,以至於很多時候我們開始反感吃蔬菜。
但如果有一天,爸媽對你千叮萬囑:「千萬不要吃蔬菜」,這事你敢信嗎?
或許只有一種蔬菜能讓以上的情況發生,那就是魚腥草。
魚腥草,學名叫蕺菜,在一些地方又叫折耳根或豬鼻拱,在它面前,咸甜大戰,香菜之爭只能是弟弟話題。
折耳根其實是一味中草藥,但雖說能治病,卻也不怎麼受人喜愛,因此它的發現者才給它取了「魚腥草」這麼個一聽就勸退的名字。
但即使如此,折耳根也沒能躲過被中國人擺上餐桌的命運,據說在古時候,吃不飽飯的人漫山遍野挖野菜充飢,也就在那時候,折耳根開始從草藥變為菜肴。
如今食用折耳根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我國南方,比如雲南、四川、重慶、貴州、湖北等地。但因為折耳根天生的「引戰」屬性,在餐桌上它比以往更加飽受爭議。
折耳根的一大爭議在於它的味道,對於討厭它的人來說,那簡直就是世上最難聞的氣味。
恨折耳根的人難以理解為何有人愛它,但喜歡折耳根的人卻一刻也不能沒有它。
貴州人表示:
雲南人聲援:
四川人緊隨其後:
在最愛折耳根的雲貴川,你能發現幾乎空氣都是折耳根味的。
這裡要重點介紹下絲娃娃,這是一種類似春卷的吃法,是貴陽的著名美食,有機會可以去品嘗一下哦,真的很好吃。
當然如果只是一般的好吃或不好吃,就跟香菜之流一樣了,折耳根真正的爭議在於:它有毒。
研究表明,折耳根含有馬兜鈴內醯胺,這種物質因為很難被身體分解掉,因此會慢慢在體內堆積,最終造成不可逆的腎臟損害。
並且因為目前還沒有具體的研究數據表明,馬兜鈴內醯胺在體內累積到何種程度會給人體致命一擊,且因為其不可逆的效果,導致「劑量效應」在它這裡不太適用。
從健康角度來說,很多專業人士並不提倡大家吃折耳根,但從飲食習慣上來說,很多人表示已經吃習慣了,就算知道有毒,也還是會繼續吃,只是會慎重些。
這是一種飲食對精神造成的巨大影響,是吃得的愉悅和身體健康之間的抉擇,就像油炸食品,宵夜一樣難分對錯,最終吃還是不吃,只能看個人的選擇。
折耳根絕對是食物界最具爭議性的角色之一,
它的味道,它的毒性,種種都讓人對它愛恨交叫,
至於最後是選擇吃還是不吃,
相信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那麼你的選擇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