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人民生活:文藝創作最牢靠的方法

2024-10-27     北青網

「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文藝的一切創新,歸根到底都直接或間接來源於人民。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昭示了文藝創作最牢靠的方法: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

2024年6月28日至7月10日,北京人藝京味兒經典大戲《天下第一樓》重張上演,邀新老「顧客」再聚老字號「福聚德」,品「京師美饌」,解「苦辣酸甜」。《天下第一樓》作為北京人藝的看家戲之一,自1988年上演至今已36年,是北京人藝京味兒經典的代表作之一。圖為該劇劇照。中國文聯供圖

走出自己的方寸天地,方能邁進創作的廣闊世界。10年來,中國文聯按照黨和國家的要求,持續開展「中國精神·中國夢」、「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文藝實踐,以更高的組織化程度和專業化水平,團結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教誨囑託,把藝術創造向著億萬人民的偉大奮鬥敞開,向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敞開。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獎項的《中國機長》、《人生大事》、《媽媽!》,獲得大眾電影百花獎獎項的《你好,李煥英》,獲得中國電視金鷹獎獎項的《裝台》、《人世間》等,以及熱播劇《繁花》、《狂飆》,題材各異、體裁有別,但無不是生活沃土的饋贈,表達出老百姓樸素的情感期待。近年來,中國文聯持續組織藝術家赴青藏高原、內蒙古草原、新疆天山南北採風創作,與當地百姓面對面交流、心貼心溝通,沉浸式感受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美好生活,汲取創作靈感、收穫累累碩果。藝術家們紛紛感慨:「只有真的走進人民生活中去,我們才能知道,哪裡是藝術家應該出發的地方!」著名編劇高滿堂用5年時間,深入6個省份,採訪200多人,成就了再現中國農村近60年風雨歷程的電視劇《老農民》。被問及成功的原因時,他說:「就一句話:作品要上去,作家要下去。這是老生常談,卻是創作顛撲不破的真理。」人民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人民。只有在人民生活中打深井、尋源泉,文藝創作才能獲得甘洌的滋養;只有在生活沃土中紮下根、勤耕耘,文藝創作才能收穫豐厚的回報。

新時代新征程上,文藝工作者既要手握時代的放大鏡,感知人民的喜怒哀樂,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感悟人間的冷暖幸福;又要端穩歷史的望遠鏡,用高於生活的藝術表達再現豐富多彩的人民生活,塑造更多新時代中國人的典型形象,用火熱的創作實踐鑄就文藝高峰。

責任編輯:張元(EN00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e9b8f68afee24b7e451151039567b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