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年入百萬,21世紀最離譜的網絡謊言!

2023-02-10     功夫財經

原標題:人均年入百萬,21世紀最離譜的網絡謊言!

作者|鄧新華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5.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9%。

《中國統計年鑑2022》數據顯示,中國90%的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

另外一個機構發布的一份數據更是顯示,全國共有13.28億的人月收入不足5000元,占了全國14億人口的94.8%。

許多人看了上邊的數據,表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網上不是人均年薪百萬嗎?怎麼還有13.28億人月收入不足5000元?

01 網絡炫富不必當回事

其實這個數字很正常,因為是按全部人口平均算的。人均年薪百萬,當然是錯覺。

中金公司的數據顯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萬元以上的人,也才70萬人。那麼為什麼網絡上、身邊,動輒就看到有人說自己月薪幾萬、幾十萬呢?主要是兩個原因。

一是,收入較高的人,更樂意說出自己的收入,同時他們的收入數字也容易讓人印象深刻,給人造成的錯覺,就是高收入的人太多太多了。實際上,月收入1萬元以上,就已經屬於前10%的人了。

中金公司的一個員工,1993年的,他老婆就在網絡上曬出自己老公月薪8萬元的收入證明,還裝模作樣地問:「93年老公的收入水平,所以算婚後財產嗎?」

這給人感覺,連1993年生的證券公司員工都年薪百萬了,那年薪百萬的人豈不是到處都是?但其實這只是極少數人。

中金公司這個員工的老婆的炫富行為,當時激起了巨大的網絡輿論風暴,這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真實生活中,年薪百萬的人其實是不多的。如果真的很多人年薪百萬,這個女人的炫富行為就不會引起那麼大的波瀾了。

媒體以前經常報道,順豐某快遞小哥月收入1萬多元、2萬多元,人們看到報道,就會產生一個印象:快遞小哥都月入萬元了,那不是遍地月薪萬元嗎?但這只是快遞小哥中的少數人。這些人分到地段好,勤勞苦幹,才能達到這個收入水平。

絕大部分快遞小哥收入是在5000元到1萬元區間內的,家庭成員一平均,就歸屬於人均月收入5000元以下群體了。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不少人由於虛榮心,誇大自己的收入。

回老家過年,你聽到別人都說自己月薪2萬元,你月薪5千元,也得說月薪萬元,要不然實在不好意思。但那些說自己月薪2萬元的,其實可能只是月薪6千元。於是,月收入就這樣升高了。

02 怎樣讓人們普遍月入過萬?

多印錢當然能夠讓人們輕鬆地月薪萬元以上,但那不是真實的收入增長。如果換成辛巴威幣,還人均月薪億元以上呢。

要想儘快讓人們的真實收入普遍地達到萬元以上,沒有其他辦法,只能依靠經濟持續地高速增長。

如果GDP增速仍然在8%以上,則意味著人們的真實收入以較高速度增長。按某機構的數據,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0-10000元的人數是6328萬人,假如人們的收入以也以8%的速度增長,則再過9年,就能增加6000多萬月薪萬元以上的人。

當然,現實中,真實人均收入增速並不是和GDP相等的,但是兩者正相關。

但是這些年不知怎麼回事,社會上流行一種論調,說經濟增速不要太高,太高不好。

宏觀經濟學者任澤平就常常夸自己,說自己很早就提出「新5%比舊8%好」。不知任澤平想過沒有,如果人們的收入按5%的速度增長,則需要經過15年,才能增加6000多萬月薪萬元的人。9年和15年,差別大不大?

所以我想問問任澤平,你這「新5%比舊8%好」,是不是因為你自己拿著高薪,所以說話不腰疼?

《中國統計年鑑2022》顯示,2021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106837元,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62884元,前者比後者高了4萬多元。

可想而知,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是絕對主力。

如果一個家庭,夫妻都在體制內工作,則很大可能年收入在21萬元以上,三口之家,人均月收入5000元,是很輕鬆的事。

社會上玩命考公務員、考編制,北大清華博士生畢業進街道辦工作,這都是有原因的。

所以,要想儘快使得人們的真實收入普遍地達到萬元以上,必須從民營企業員工收入挖潛。

給民營企業更為寬鬆的發展條件,既能使得經濟維持較高增速,同時,也能拉近民營企業員工和體制內人士的收入差距。

但弔詭的是,網絡上卻掀起一波波對民營企業家的攻擊,許多攻擊者自身也是民營企業低收入員工。你說他們攻擊得不對,他們就會說:「我們怎麼不攻擊華為,不攻擊曹德旺?」

是,你不攻擊華為,不攻擊曹德旺,但你對民營企業家這個群體的攻擊,難道對你的收入提高有幫助?你想提高收入,不靠民營企業的發展,難道靠體制內的人來幫你提高收入?難道他們會把自己的收入分給你?

最近ChatGPT備受關注,沒想到美國的人工智慧發展速度這麼快。去年美國在核聚變上實現能量凈輸出的突破,也讓人驚訝。

如果美國的機器人發展足夠快,低端製造業回流美國,也不是不可能的。甚至世界製造業格局因此而重塑,也不是不可能的。從中國老百姓收入的角度看,這可能會對人們本就不高收入構成了比較大的威脅。

所以這個時候,沒說的,放下對民營企業的偏見,放下對企業家群體的敵視,努力發展、發展、發展吧。

只有民營企業快速壯大,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才能快速提高,中國經濟才可以從容面對來自美國科技突破的挑戰,老百姓才能實現收入增長。

好在,「拼經濟」已經是今年上上下下的共識。拼吧!

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功夫財經無關。如因作品內容存在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功夫財經聯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e8e6776e35b66cf96c8307827b973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