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穿「新中式」旗袍上熱搜,我們老祖宗的審美有多好?

2022-05-16     桃紅梨白

原標題:AB穿「新中式」旗袍上熱搜,我們老祖宗的審美有多好?

文丨水星 圖丨來源於網絡

這兩年,新中式風越來越火了。

前幾天Angelababy錄製綜藝節目時的路透造型上了熱搜,baby身穿淺粉色改良旗袍,確實蠻美的。

搭配精緻小巧的珍珠項鍊,有一種民國大小姐的感覺。

央視五四晚會時,趙麗穎也穿了一件白色改良旗袍。

旗袍在設計上強調了肩膀和腰部線條,加上清爽的小立領,更加挺拔秀麗。

所謂的「新中式」,簡單來說就是把中國傳統服飾進行改良,保留原有的中式元素,再加入當代設計,變成大家日常可以穿出門的衣服。

最常見的就是各種改良旗袍。

像林允、周冬雨穿的旗袍,就加入了泡泡袖元素,讓原本成熟性感的旗袍看起來更具少女感。

或者更加強調腰線設計,修飾自身比例,讓旗袍變得更加好穿。

對比一下就能看出區別,左邊是傳統的旗袍,右邊是改良的旗袍。

所以今天正好順著這個話題, 好好跟大家聊一聊「新中式」。(友情提示:本文不含有任何商業植入)

說起中式風格,就不能不提到「中國審美」。

《如懿傳》劇照

我們老祖宗的審美究竟有多好?

先拿壁畫來說。

壁畫是最原始的繪畫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也是中國畫傳統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又數敦煌莫高窟壁畫規模最為宏大。

莫高窟第285窟

不管是瑰麗的色彩,還是壁畫中對山河風景、飛天仙女的描繪,都非常高級、華麗。

是現在看了都會覺得驚艷的程度。

莫高窟第130窟

像這幾年流行的「敦煌配色」「國風配色」等等,大部分都取自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顏色。

敦煌莫高窟壁畫對審美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

許多服裝品牌都曾以敦煌為靈感來設計服裝。

DAZZLE 2021 秋冬大秀,就以敦煌為靈感

結合了敦煌壁畫中的經典形象與配色

張藝謀的電影《十面埋伏》,也是以敦煌壁畫的配色為靈感,製片人張偉平曾在採訪中提到:

影片的主色調是敦煌色,這種顏色很有內涵,有一種博大精深的質感。

《十面埋伏》劇照

瓷器作為中國文化的另一個載體之一,也在凸顯著中國的高級審美。

汝窯的代表色天青色,指的是雨後初晴時,天邊的第一抹青色,淡淡的青色溫潤清透,有種清淡含蓄的美感。

北宋汝窯天青釉器殘片

雍正的高級審美之前還上過熱搜,淡雅的檸檬黃、水潤如少女的胭脂紅,比起現在代表著高級的的莫蘭迪色系,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的兒子乾隆審美雖然被大家吐槽過,但有些也確實不錯。

當然最值得說的,還得是中國的服飾。

《如懿傳》劇照

從現在服化道比較好的幾個古裝劇中,就可以窺見古人對服裝的審美。

《延禧攻略》劇照

中國古代尤其是宮廷中,對服裝的用料、製作極為嚴苛。

《延禧攻略》里,就有宮女想偷走給皇后賀禮專用的孔雀羽線,想以此置魏瓔珞於死地的劇情。

據說在清代,一件龍袍的製作周期長達兩年之久。

在《皇朝禮器圖式》中,就詳細記載了男女冠服的製作標準和等級劃分,從用料到紋飾都各不相同。

跟現在時尚圈崇尚的高級定製,差不多一個意思。

《皇朝禮器圖式》里記載的皇帝冬朝服與冬朝冠

因為工藝用料都極其奢靡華麗,所以需要花費的金錢自然更多。

單是龍袍的成本,就要一千兩白銀左右,摺合成人民幣,大概在十幾萬到二十萬左右。

拿一生推崇節儉的隆慶帝朱載坖來說,在熊召政的《張居正》一書中,曾提到:隆慶皇帝生前比較節儉,給他製作的龍衣,價碼兒最低,卻也是二萬兩銀子一套。

當時拍攝《末代皇帝》時,服裝設計師James Acheson曾想著1:1復刻當時的服裝,結果發現所有預算加起來,只夠做兩件的。

《末代皇帝》劇照

更別說各種針法的刺繡,精美絕倫,每一種都美得讓人驚嘆。

這些無一不透露著中國審美的高級。

雖然時裝這個概念起源於西方,但中國審美對其影響也很深遠。可以說從古至今,中國元素在時尚圈中一直占有著一席之地。

英國有名的藝術史家Hugh Honour,對中國風非常有研究,還出過一本名為《中國風:遺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國元素》的書,他在書中提到:

從17世紀開始,歐洲颳起了一股強勁的「中國風」。開始全面滲透到了歐洲人生活的各個層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裝飾、園林建築等,上至王公貴胄,下至商賈鄉紳,都對所謂的中國風尚趨之若鶩。中國風更直接形塑了西方時尚目前有名的洛可可風格。

從17世紀開始,歐洲颳起了一股強勁的「中國風」。開始全面滲透到了歐洲人生活的各個層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裝飾、園林建築等,上至王公貴胄,下至商賈鄉紳,都對所謂的中國風尚趨之若鶩。中國風更直接形塑了西方時尚目前有名的洛可可風格。

電影《茜茜公主》中的洛可可風

時尚圈對中國風的迷戀,也從沒減少過,在18世紀前後,「Chinoiserie」一詞在時尚圈風靡,它指的就是中國藝術風格。

許多非常有名的時尚設計師,都對中國風愛不釋手。

Yves Saint Laurent就是中國風的忠實粉絲,他曾說過:有什麼國度能夠如此這般引人遐思呢?只有中國。

早在1977年,Yves Saint Laurent就以滿清服裝為靈感,設計了「Les Chinoises」系列。

Yves Saint Laurent 1977秋冬高定系列

Yves Saint Laurent手稿

中國風標誌性的對襟、盤扣,立領等元素隨處可見。

同年推出的"Opium」香水,也是以中國的鼻煙壺為靈感設計的。

這種中國情結一直延續到Tom Ford執掌YSL時期。

Tom Ford以1977年的中國系列為靈感,設計了2004秋冬系列,用這場華麗大秀,為他在YSL的時期划上圓滿句號。

在這個系列中,也使用了大量的織錦、刺繡、 盤扣、旗袍等中國元素:

最後還以象徵皇權的龍袍壓軸,濃濃的中國風情。這也是Tom Ford設計生涯中最經典的系列之一。

另一位時裝大師John Galliano,也非常痴迷中國風。

在John Galliano接手Dior後的好幾場秀中,都能看到中國風的影子。

他為Dior做的第一個高定系列裡,就能找到以中國流蘇披肩為靈感而設計出來的禮服裙。

Christian Dior 1997春夏高定系列

Nicole Kidman在1997年出席第69屆奧斯卡頒獎禮時,也穿了這條裙子。

到了1997秋冬系列,更是直接以中國的招貼畫以及三十年代上海的檯曆女郎為靈感設計,各種改良旗袍貫穿整場大秀。

Christian Dior 1997秋冬系列

「海盜爺」究竟有多喜歡中國呢?2002年,他為了研究中國風,還特地到中國來,進行了為期三周的採風。

回去之後立馬把這次採風的成果融入到自己的設計中,推出了Dior 2003春夏高定系列,甚至還請了武術、雜技班現場表演。

要說把中國風詮釋得最好的國外設計師,我心裡排名第一的還是Giorgio Armani。

尤其是以「竹之韻」為主題的Armani Privé 2015春夏高定系列,模特們仿佛置身於竹林夜色中。

把中國人喜愛的那種含蓄朦朧的美,都體現出來了。

到了近幾年,中國元素出現在各種大牌設計中,已經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情了。

2015年,以「中國:鏡花水月」為主題的MET GALA,更是肯定了中國風對時尚圈的影響。

也側面反映出,「中國力量」越來越強大,中國在時尚圈的話語權也日漸強大。

但說到底,外國設計師對中國風的詮釋,總歸是片面的。

其中夾雜著許多他們自己對中國的印象和理解,所以看他們表達的中國風,經常會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真正能詮釋出中國審美,做好中國風的,還是得看我們自己的設計師。

中國設計師郭培

提起中國設計師,第一個要說的就是郭培。

大家或許沒聽過她的名字,但一定見過她的設計。

她是春晚的御用設計師,從1998年開始,就在為春晚舞台設計服裝。像周濤、董卿、楊瀾、李思思,幾乎所有春晚主持人都穿過她設計的服裝。

左:2021春晚 右:2022春晚

郭培絕對算是國家級別的設計師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頒獎禮服,也是由她設計的。

2015年MET GALA時,Rihanna穿的這件黃色「龍袍」,同樣出自郭培之手。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她的作品,就是驚艷。

郭培非常注重細節的設計,各種繁複的工藝和精美刺繡是她的拿手好戲。

她也是第一個被法國高級時裝公會認可的中國設計師,每年郭培都會把自己的設計帶到巴黎時裝周。

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傳說」系列,也是郭培自己最滿意的秀之一。

這場大秀的每一個細節都做到了完美,郭培把自己在古董市場淘到的很多已經停產的線和面料,都用在了這場秀上。

多層刺繡工藝與傳統編結手法的結合,無不體現著中國傳統工藝的精美與感染力。

她也真正做到,把中國的審美和設計,帶到了世界的舞台上。

同樣優秀的中國設計師,還有蓋婭傳說的創始人熊英。

蓋婭傳說的大秀,每次都會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去年的2022春夏系列,以「乾坤·方儀」為主題,將中國古典美與設代設計相糅合,超美。

這才是中國風的正確打開方式!

給大家看看細節,通過不同繡法的傳統刺繡工藝,刻畫出虛虛實實的層次感與朦朧美。

正確的中國風審美,再碰到個擁有古典美的臉,搭配在一起效果更驚艷。

我最愛的是他們在巴黎時裝周舉辦的2019春夏系列,以敦煌壁畫為靈感,圍繞著敦煌壁畫中的菩薩、飛天等佛教元素設計。

既保留了東方那種溫柔婉約的美,又仙氣十足,希望以後的仙俠劇造型都按照這個方向卷。

這場大秀採用了皇家御用織物之一的緙絲,融合古法布料的多重工序,從紗線織布上色抽紗緙花,盤繡勾金等刺繡手法及細節層次,極大程度地還原了敦煌的絕美。

蓋婭傳說的新中式服裝也超好看,加強了腰線處理,能更好修飾身材。

面料和工藝都非常有質感,立體的剪裁設計更容易穿出時髦感。

中國風,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有特殊的意義,它不單純是審美意義上的,更多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民族的自豪感。

現在中國有越來越多成功的女企業家和女商人,都把目光從國外奢侈品牌轉向了中國本土的高定設計師品牌。

全球頂級的霍金路偉律師事務所北京辦公室主管合伙人魏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她鍾愛的服裝品牌,已經從Dior、Chanel等奢侈品牌,變成了中國本土設計師Grace Chen的品牌。

魏軍與Grace Chen創始人合影

這些成功女性見過全世界最好的東西,她們對服裝的設計、面料甚至小細節都會非常挑剔,但最終卻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中國本土品牌。

這不僅代表著中國時尚行業的進步,更多反映出的是一種自信,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信。

我們再也不需要通過國外設計師來定義中國的風格,不再接受被「曲解」的中國風,而是開始主動掌握話語權,向世界輸出真正的中國審美。

「新中式風」是一個很好的開頭,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e6be61a487b1c3caacdb6646ff75d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