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興國有功而獲世襲的明代勛臣,如何成為明朝衰弱覆滅的罪臣?

2023-04-13     浩然文史

原標題:因興國有功而獲世襲的明代勛臣,如何成為明朝衰弱覆滅的罪臣?

因興國有功而獲世襲的明代勛臣,如何成為明朝衰弱覆滅的罪臣?

#歷史開講#

大明朝開國時期,一大批將領跟隨太祖朱元璋四處征伐,立下了汗馬功勞。立國之後,朱元璋舉行了「開國」大封,對這些將領進行了爵位的分封,還給予其世襲的地位及特權,以獎勵他們立下的開國功勞。之後,朱元璋又進行了兩次大封,逐漸完善了明朝的勛臣制度,勛臣群體就此延續了下去。

然而,晚明時期,功勳後代卻開始惡意干政,擾亂朝廷,排抑忠臣,致使東林黨人振興大明的意圖和努力破產,最後明朝毀於一旦。這樣的情況,乍看實在讓人費解,但其實這種局面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必然結果。

朱元璋

一、洪武年間勛臣的權力及其變化

開國時期,各位謀士將領長期跟隨朱元璋征伐,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各種權力都掌握在他們手中,對於處理各種軍政事務他們也有豐富的經驗。立國之後,朱元璋自然讓自己所信任的謀士將領們繼續執掌朝廷政務,因此勛臣群體位高權重。

不僅如此,為了表彰勛臣的功勞,洪武三年「開國」大封之後,朱元璋還確立了勛臣爵位世襲制度,並頒發給他們「鐵券」,以作為勛臣及其子孫犯錯時的保命符,能免除謀逆之外的死罪一至三次。洪武六年,朱元璋還借鑑了漢唐的舊法,在《大明律》中設置了「八議」這一減罪制度,「八議」指的是八類人在犯罪時法律部門需上報皇帝裁決,其中五類都與勛臣有關。

然而,朱元璋畢竟生性多疑,再加上國家之大並非營帳,他不能時時監控勛臣,將各種軍政大權賦予勛臣讓朱元璋始終不能放心,因此便採取了一些制約制度。洪武五年,朱元璋便發布了「鐵榜」,明確了勛臣犯罪的懲處辦法,希望使勛臣有所忌憚,安分守己。

然而,總有人膽大包天。胡惟庸專恣擅權,甚至懷有異心,意圖謀反,洪武十三年(1380年)事情敗露之後,朱元璋大怒,誅殺了胡惟庸,廢除了中書省丞相這一官職,並且對各勛臣的猜忌也日益加重,遂開始削弱勛臣的權力,把大部分由勛貴任職的原大都督府改為五軍都督府,並暗中把原大都督府的軍事管理權移交給兵部。洪武十三年以後,朱元璋效仿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多次勸慰勛臣放棄權力頤養天年,並且遣老將還鄉。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又規定「禁武臣預民事」,即禁止武臣處理一般的政治事務,使勛臣的政治權力大幅下降。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開始大肆誅殺有反意的勛貴,三年後更是爆發了著名的「藍玉案」,大量朝廷勛貴,或被殺,或被革爵,至此,開國勛貴所剩無幾,權力也遭大幅削弱。

二、洪武后至崇禎前勛臣權力的變化

洪武以後至明中期,朝廷逐漸形成了「禁勛臣預九卿事」和「以文統武」的政策,同時又「重勛舊武臣」,提高他們的地位。

「禁勛臣預九卿事」這一政策是洪武時期「禁武臣預民事」這一政策的加強版,使勛臣基本喪失了處理中央政務的權力,而「以文統武」則使勛臣的權力受到文臣的制約,同時勛臣的地位又被提高,因此他們便形成了位高權低的特殊地位,這樣的地位既加劇了勛臣的腐化,同時又使勛臣不滿於受到地位低於自己的文臣的制約,具有強烈的參政慾望。

明世宗嘉靖帝本為興王,與朝廷官員的交往很有限,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他開始拉攏朝中勢力。同時,因為登基時楊廷和與毛澄厚堅持讓他認明孝宗為父,讓他對文臣印象很差,於是他便自然更傾向於親近勛貴。他恢復了之前被革的李、常、鄧、湯、劉五家勛臣的爵位,同時重用武定侯郭勛和咸寧侯仇鸞,賦予他們軍政大權,利用他們壓制文臣,制衡朝廷政局,不過並沒有改變其他勛臣的權力。之後,由於統治已經穩固,再加上郭、仇二人仗著權力欺瞞犯上,明世宗最終制裁了兩人,並收回了他們的權力。

《錦衣之下》嘉靖帝

雖然勛臣的權力最後沒有變化,但既然有郭、仇兩人的先例,其他勛貴自然看到了參政的希望,遂開始蠢蠢欲動。復爵後第二代誠意侯劉世延便是一個代表。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劉世延斥散了南京振武營譁變的士兵,自以為有功,便開始積極上奏議論朝政,既使因此被停職也不悔改,甚至因為奏疏沒得到回應而憤恨,開始蓄意擾亂政局,胡攪蠻纏。據稱清算張居正這一事便是他授意挑起的,但他最終也沒有改變勛臣的權力現狀。

三、誠意伯劉氏與東林黨的仇怨

萬曆年間,誠意侯家族的劉世學與擾亂政局的邪黨牽扯在一起,被翟鳳翀彈劾,劉世延的孫子劉藎臣為劉世學開脫,並且諷刺東林黨人,被東林黨人群起而攻之,由此誠意伯劉氏便與東林黨結了仇。

崇禎年間,許重熙寫了一部名為《五朝注略》的編年體通史,記述了嘉靖至崇禎年間的歷史。書中他認為誠意伯劉基並非大功臣,還揭露了劉世延擾亂朝廷的事實。後來,這本書被劉世延的曾孫劉孔昭看見,要求東林黨人、國子監祭酒倪元璐毀掉《五朝注略》書版,倪元璐表面上同意但並未照做,一個月後劉孔昭發現書版還在,於是對倪元璐懷恨在心,誠意侯劉氏家族與東林黨的仇怨更深了。

影視劇中的劉基

四、晚明時期的勛臣

崇禎元年,向來與閹黨親近的溫體仁進入內閣,他利用崇禎帝厭惡黨爭這一點開始排擠陷害東林黨人,以便使閹黨獲利。由於崇禎皇帝向來器重倪元璐,甚至想讓他進入內閣參政,溫體仁害怕倪元璐入閣後壓制自己,便聯繫與倪元璐有仇的劉孔昭,許諾為他謀求京營的職位,讓他在朝堂上攻擊倪元璐,京營為明朝國家核心軍隊編制,不僅能攻擊仇敵,還能在京營為官,劉孔昭自然求之不得,遂與溫體仁展開合作。後來,倪元璐果然因劉孔昭和溫體仁的聯合攻擊而被停職,但劉孔昭和溫體仁的合作也暴露出來,這引起了其他勛貴的反感,被勛貴們在朝堂上揭發,因此劉孔昭沒能當上京營,只被溫體仁推舉負責長江防務。

此後,劉孔昭繼續與東林黨人作對,與因依附奸臣魏忠賢而被罷黜的阮大鋮、因貪污而被遣戍南京的馬士英勾結。崇禎十四年(1641年),與阮大鋮同鄉交好的周延儒被起用為內閣大學士,阮大鋮便趁機巴結,馬士英利用這一層關係被起用為鳳陽總督。

崇禎末年,國家動盪不安,皇帝又不信任朝臣,於是開始重用勛貴,然而勛貴們被體制束縛長期未能參政,政治能力極差,明廷便因此喪失大部分戰力,最後北京被攻破,崇禎帝也上吊自殺。

影視劇中的崇禎

北京被李自成攻破後,南京再次成為明朝的都城,福王、潞王南下避難,馬士英和劉孔昭一起推舉福王為帝,面斥想擁立潞王的呂大器,使南京官僚普遍同意擁立福王,搶占了「定策」的先機,其他勛貴於是也開始親附馬、劉兩人。之後,福王舉行推舉高官的活動,特許勛臣參加,劉孔昭推舉自己入內閣未果,便推舉與自己交好的馬士英入閣。

此後,由於東林黨人一直把持官員的銓選,必然不可能讓逆黨阮大鋮入朝,阻礙了馬士英起用阮大鋮的計劃,馬士英便利用自己的職位和劉孔昭以及其他勛貴的軍權及地位不斷攻擊排擠東林黨人,先後使東林黨重臣史可法、張慎言等人或離朝外派,或辭職,同時還使勛臣獲得了舉薦權。沒有東林黨人設障礙,勛臣又舉薦權在握,再加上馬士英假造皇帝內旨起用官員的手段,馬士英順利起用了大批奸黨,最終在勛臣的幫助下成功起用了阮大鋮。

阮大鋮被起用後,東林黨人在朝廷的高官都被罷免或排擠出朝堂,取而代之的是馬士英等人引入的奸黨,明朝政治癒發腐敗。之後,南京被攻破,弘光帝和馬士英、劉孔昭等各自逃命,南京諸勛臣也向清軍投降,大明朝就此覆滅。

文史君說

明朝的勛臣本因立國有功而獲得世襲爵位的特權,後因皇帝的猜忌與權力集中的需要,勛臣的權力不斷被削弱,與此同時地位被提高,然而地位崇高的勛臣不想著好好享受,反而一心想參政奪權,後來又與東林黨結仇,為報私仇不惜勾結奸黨擾亂朝政,致使朝廷不斷腐敗,最終走向滅亡。貪婪與狹隘將開國功勳的後代變成滅國的罪臣,朱元璋大封勛臣同時又弱其權力的良苦用心,終於付之東流。

參考文獻

秦博:《勛臣與晚明政局》,《史林》2015年04期。

秦博:《明代勛臣政治權力的演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3年碩士學位論文。

(作者:浩然文史·聆風)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 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 haoranwenshi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e0b05b98288b6f9e80a0339781c9e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