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4.9,麥兆輝導演生涯最爛,《檢察風雲》毀在細節

2023-05-12     迷影生活

原標題:豆瓣評分4.9,麥兆輝導演生涯最爛,《檢察風雲》毀在細節

提到麥兆輝,相信不少港片迷都印象深刻,因為這位香港電影大咖的作品實在是太過經典,諸如《無間道》系列、《竊聽風雲》系列、《頭文字D》……毫不誇張的說,沒有麥兆輝就沒有港片在世紀之交的最後輝煌。

也正因如此,許多影迷都對麥兆輝的新片《檢察風雲》抱有期待,並希望這部電影能夠給國產主旋律影視作品的未來創作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路。

然而,影片上映後的糟糕口碑和超越現實的不合理戲劇演繹,真的很難讓人相信這部影片是在某高支持下由香港一線名導執導拍攝的電影作品。

一部主創團隊、演員陣容以及題材選材都較為出彩的電影為何最終卻落得個惡評如潮的結局,問題究竟出在什麼地方?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檢察風雲》這部影片。

故事從一場強姦案開始講起,因為無法償還高額的校園貸,無助的女大學生在夜總會被柳城市的黑惡頭子陳鑫姦污了。幸好在此查案的檢察官李睿及時出現讓女大學生得以被及時解救,而陳鑫也被警方帶走。

可就當觀眾以為這起案件板上釘釘的時候,遭到侵害的女大學生卻因為家人遭到威脅選擇了撤訴,最終飲恨自盡。

學生慘遭侵害,兇手卻逍遙法外,大學老師想為自己的學生討說法,可陳鑫在家中的意外死亡卻讓上門討說法的女老師霎時成為了謀殺案的嫌疑人,一場案中案的正邪對決由此展開。

單從此起彼伏的劇情轉折和人物刻畫上來講,影片故事的複雜性自然是有了,但是劇情在現實與邏輯層面卻有著顯而易見的致命缺陷,而這些缺陷的存在最終導致《檢察風雲》這樣一部號稱根據真實案例改編、聚焦現實維度的影視作品最終完全脫離現實、放飛自我,更像是對90年代經典港片的翻拍演繹。

首先要說的是影片男主角李睿雖然自稱是檢察官,但是從影片開場現場調查取證、到後來詢問犯罪嫌疑人、找人恢復電子數據,再到後來的出庭可以說業務能力超強了,甚至將公安部門負責的工作都幹完了。

其次就是影片中的法庭場面描摹,雖然我國的庭審如今基本都可以憑身份證旁聽,但是庭審中出現大量帶著攝像機咔擦拍個不停的記者顯然有些超現實了。為了保證司法公正獨立,媒體記者在旁聽過程中未經法庭允許是不能攜帶攝像機進入法庭錄像的。

然後就是影片中大量違反非法證據排除規定的情節設定。第一,是在尋找張檢察官留下的證據時,李睿通過暴力砸開儲物櫃獲取證據的行為本身即是違法,其由此獲得的證據亦不能作為定罪量刑的相關依據。第二,由岳雲鵬扮演的技術人員並非相關辦案人員,由其恢復的電子數據和視聽資料是否具有證據效力亦存在疑問。

還有就是作為辯護律師的童雨辰與本案作為公訴人的李睿曾經是區檢察院的同事,因此即使童雨辰後來離職,也應當迴避由原單位管轄的刑事案件。可是本片中,由黃景瑜扮演的檢察官李睿和白百何扮演的律師童雨辰不僅同時出現在了案件庭審的現場,而且兩人在法庭外還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糾葛。

另外,作為片中強姦案事發現場的目擊者,檢察官李睿可能作為證人出庭,那又如何同時作為公訴人呢?夏薇的丈夫洪俊山在故意殺人案後曾經接到作為嫌疑人的妻子的電話,根據刑事訴訟的相關處理程序,洪俊山應當作為本案的證人出庭,而不是坐在旁聽席上。

如果從童雨辰和李睿曾經是區檢察院的同事進一步思考的話,本片中的故意殺人案可能判處無期徒刑和死刑,理應由中級人民法院負責審理,市檢察院來負責對案件的審查起訴,在區檢察院任職的李睿作為公訴人出席本案的庭審顯然與現實情況大相逕庭。

另外本片在一些細節打磨上也差強人意,比如影片開場大學生遭到性侵後被帶到看守所,然後當場接到了黑社會分子的威脅電話,遭到侮辱的女大學生在家人被威脅的情況選擇了撤訴固然可以理解,但是警方的操作卻讓人難以理解。首先強姦案並不是自訴案件,是否撤案的權利掌握在公安機關手中。在本案存在明顯疑點、且當事人在看守所內接到威脅電話的前提下,公安機關做撤案處理完全不符合現實。

再有就是本片中從頭到尾都籠罩在主角光環下的男主角李睿在被停職之後仍舊過問案件的情節設定違反了檢察機關關於公職人員的相關責任規定。

如此之多的設定紕漏真的很難讓人想像這居然是一部標榜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由某高支持拍攝,並且檢察官作為編劇參與創作出的電影作品。毫不客氣的講,如果講《檢察風雲》作為一部香港動作懸疑類型電影來看,本片還是可以拿到一個及格分的,但是如果將本片作為一部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普法宣傳影視作品來看,《檢察風雲》距離及格分還有很大的距離。

讀到這裡,相信很多觀眾都會問了,為什麼影片這麼天馬行空、不著邊際地對檢察官辦案經過進行如此戲劇性的加工和杜撰?我想,很大原因還是在於導演和主創團隊自身,作為曾經執導過《無間道》、《竊聽風雲》等作品的香港名導,麥兆輝執導的這部電影作品雖然叫做《檢察風雲》,但是影片的主創團隊卻不想對現實中的檢察官工作生活加以深入的了解和探索,只想著照搬照抄香港警匪片的創作模式,將現實中神聖而又嚴肅的檢察官塑造成為影片中無所不能、能力出眾的「英雄警察」式的人物形象。

事實上,如果將本片中的檢察官職業設定換做是警察,將故事的背景地換做是香港,我想本片中的許多槽點就顯得合情合理了。比如由王千源飾演的張檢察官在查案過程中被黑惡勢力跟蹤,繼而展開了一番拳腳功夫對決。

又比如由於榮光飾演的嚴市長居然明目張胆地遞給馮紹峰一把槍,指示其槍殺自己的哥哥。且不說在該片的人物設定下,這一情節設置是否合理,現實中的貪官即使貪圖錢財也很少會有這種一言不合就直接現身指使手下奪人性命的。

而且在如今掃黑除惡風暴之下,像影片中嚴市長這樣一路升官都是靠著買賣文物的小人物,也很難不因為其買賣文物、賄賂官員的行徑而落馬,怎麼還敢頂風作案、指使他人故意殺人呢?但是如果將嚴市長這個身份換做是某位深居簡出、位高權重的香港權貴,且本片的故事發生地是在香港的話,我想許多觀眾就不會感到突兀了。

最後則是電影中盜墓三兄弟的角色組合真的像極了九十年代港片中那種因為某個意外事件而走到一起,合夥干大事的江湖兄弟。

兄弟三人年輕時候受盡了貧窮無勢的苦頭,抓住盜墓獲得的不義之財由此走上發家致富的「成功之路」,但多年後的東窗事發以及三人間的愛恨情仇使得他們看似逍遙法外、飛黃騰達的罪孽人生最終讓他們無一倖免地迎來了悲劇性的結局。

電影中有一個印象深刻的情節,轎車意外墜落山崖之後,馮紹鋒拿起手槍對準自己的兄弟,但是最終因為不忍槍殺自己的兄弟,而選擇對天開槍。麥導顯然在這一情節設置上致敬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警匪題材港片,卻沒有考慮到在當下中國這樣一個治安環境之下,類似情節基本不可能在現實中發生。

也並不是說借鑑港片的思路不可取,畢竟許多經典警匪題材的港片對人性的深度刻畫、酣暢淋漓的動作場面至今依舊讓許多同類型作品難以望其項背。但是《檢察風雲》的最大問題就在於本片並沒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反而是不加思考地將香港電影流水線生產、套路化表達那一套完全照搬照抄。

這樣的一部電影作品顯然難以滿足內地觀眾日漸提升的觀影品味,甚至讓主旋律影視作品的未來創作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挑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de9c31589be7ca7b095850dfadee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