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之間相處時太多的痛苦,來源於這兩個字:應該

2023-05-08     江左梅娘

原標題:親人之間相處時太多的痛苦,來源於這兩個字:應該

文\小雯

赫爾曼·黑塞說:

「親人之間的關係是如此緊密,以至於他們往往會成為彼此生活的囚犯。」

在親戚之間,人們往往對彼此有著特定的期望,認為親戚之間應該相互幫助和支持。然而,過高的期望和依賴可能會限制人們的自由和選擇權。

當親戚無法滿足我們的期望時,我們可能會感到失望和痛苦,甚至產生囚禁感。

如果你是一個善於觀察的人,你就會發現,親人之間相處太多的痛苦,來源於這兩個字:應該。

01我和他這麼親,他不應該坑我

「我和他這麼親,他不應該坑我」,這句話相信是很多人對自己親人的感覺,但其實,這是因為我們對血緣的重視,讓「親情」無形中給「信任」加了分。

這當然也表明了人們對親人之間關係的期望和理想化,認為親人之間應該是完美的、無條件的、互相支持的。

然而,作家卡明斯基說:

「親情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溫暖你的心靈,也可以刺痛你的靈魂。」

是的,在現實生活中,親人之間常會發生矛盾和衝突,甚至傷害彼此。

想到我的一個女性朋友,她有一個弟弟,從小她對弟弟很是疼愛,有求必應,結婚前,她給弟弟買好吃好喝的,從來不心疼錢,但是婚後,她依然對弟弟百依百順,結果就悲劇了。

有一次弟弟對姐姐說,他想做生意,需要貸款100萬,想用姐姐的房子做抵押。

一開始姐姐沒有多想,還覺得弟弟終於肯做事了,不容易,就全力支持,她背著自己老公,把自家房子做了抵押。

誰知道弟弟貸款出來之後,不是做生意而是去賭博,結果一個月不到,這100萬被輸得一乾二淨,只能跑路,而姐姐呢?她就只能幫弟弟還貸款。

這件事讓姐姐很是失望和沮喪,她覺得自己也不寬裕,但自己能夠如此掏心掏肺地對弟弟,弟弟怎麼也不應該坑她。

姐姐這樣想對嗎?

《金瓶梅》里說:

「賤里買來賤里賣,容易得來容易舍。」

簡單說,就是一個人對待自己太容易得到的東西,總是不會太珍惜。這是人性,再親的血緣,也不可能凌駕在人性之上。

弟弟是不是一開始就真的想坑她呢?也許未必,但是後面為什麼坑了呢?可能是生意不好做,可能是突然被壞朋友引誘,也可能是一開始小賭賭,後來賭紅了眼,才血本無歸。

但是這些所有的客觀主觀原因放在一起,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他得來這筆錢,太容易了,這種容易讓他沒有付出任何代價,甚至就算這筆錢完全沒有了,他也不必付出什麼,因為他有姐姐頂著啊!

所以,他才有恃無恐。

而姐姐,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她是那種更看重血緣親情的人,她也許對弟弟情深似海,所以就覺得弟弟也「應該」這樣對她,可是,對於一個把私慾看得比感情更重要的人來說,怎麼會有姐姐期望的「應該」哪!

姐姐錯就錯在了,過度期望和理想化親人之間的關係,而忽略了人性之惡。

02他是我親大哥親嫂子,應該很待見我和老公

著名作家海明威說:

「親人的評價可能比陌生人更加痛苦。」

人們通常會想要得到親人的認可和尊重,但當親人對自己的評價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時,就會感到失望和沮喪。所以,親人之間的比較和評價會導致很多的矛盾和衝突。

鄰居阿美就曾經有過這樣的遭遇。

她兄弟姐妹4人,當初為了追求愛情的她,嫁給了一個一窮二白的鳳凰男。

在阿美結婚第一年,她和老公一起回娘家,阿美本來想像著趁著過年,可以和兄弟姐妹好好相聚下,尋求那種久違的親情。

可事實上,她失望了。

她和老公回到娘家,她明顯地感受到她的大哥和大嫂對待她和其她姐妹的不同,她在大哥大嫂那裡受到了冷落,甚至在吃飯的時候,她和老公還因為沒有汽車而被嫂子瞧不起。

阿美以為,她老公積極肯干,早晚會出人頭地,大家應該會像她一樣欣賞自己的老公。而她呢?不嫌貧愛富,不勢利,多好的姑娘啊!他們應該欣賞自己啊!

又是一個「應該」。

《金瓶梅》里說:

「一朝馬死黃金盡,親者如同陌路人。」

說的很精闢,進入成人的世界裡,你會發現,就算你不勢利,但是你轉身看看,大部分的人都很勢利,親人之間也不例外。

所以,你不勢利,你格局大,你看出了老公的「潛力」,並不代表所有人都「應該」如此。人與人是不同的,更何況,從人性「趨利避害」的角度來說,他們就應該很「勢利」才對。

只從自己的角度、個性出發,覺得親人一定應該像自己想的一樣的人,要麼就是把感情和三觀混入一談,沒有看到人和人的不同,要麼是還沒有進入到真正的成人社會,無法接受成人世界的規則。

03我們是親戚,他就應該幫我

著名哲學家尼采說:

「親情是一種負擔,因為它給予了人們需要互相幫助的感覺。」

說得很扎心,其實親人之間的互助和支持本是一種美好的情感,但是當人們過度期望親人的幫助和支持時,就會產生矛盾和衝突。

我有個男同事,前段時間他老家的侄子來找他,讓他幫忙找工作,他侄子只是老家的一個技校畢業的,可來到無錫,就想讓同事給他找份工資高又輕鬆的工作,這怎麼可能呢?

同事侄子來到後,就住進了同事家裡,同事當然是好生招待。在工作沒找到前,同事的侄子就在同事家裡看電視、打遊戲,從來不出去自己找,完全一副你是叔叔,就應該給我找份好工作的姿態。

後來同事託人確實給他找了份工作,但同事侄子乾了10天不到就不幹了,說,活太累,還要打卡,不能遲到早退,工資也不多。

三個月中,同事給侄子找了4份工作,沒有一份工作,他是滿意的。最後,同事侄子覺得還不如回老家舒服,就走了,回去後,他還和家裡人說叔叔不幫他之類的話,這讓同事很是受傷。

覺得親人就應該幫自己的想法,其實是一種「情感綁架」,簡單說,就是讓你幫助他的人,在用愛的名義來讓你來成全他。

有這樣的期待本並沒有什麼問題。假如你有一個親人,有權有勢,讓他幫扶下自己,相信大多數的都會幫吧!

那又為什麼說,這是「綁架」呢?

那是因為,人家幫了你,是你自己能力不夠,才沒法勝任,你卻全都怪在了人家沒有幫你上。

而且,如果你真要別人幫你,你得拿出你的誠意和付出來。比如這位侄子,來到叔叔家有沒有帶份大禮?有沒有盡力去幫叔叔一家做些家務之類的活?

如果這些都沒有,那就是在「綁架」。

你覺得有親情,叔叔就該幫,沒幫成功,那就是對方的錯。

對待叔叔,你用愛來苛責他;而對待自己,你則完全不談付出與回報。

這不是綁架是什麼呢?

一個人,如果處於劣勢,希望親人來幫忙,那要有請人的姿態和應有的付出與回報。

更要清楚的是,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人更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去依賴親人的幫助。

04.梅娘說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

「我們的生活不是由我們的親戚,而是由我們的選擇和行動所決定的。」

是的,過度期望親人的幫助和支持需要人們學會尊重親人的獨立性和自由,而不是期望親人不顧自己的利益來幫助自己。

此外,人們也應該學會自己獨立解決問題和應對挑戰,而不是過度依賴親人的幫助和支持。

總之,以自我實現和自我價值為導向,以溫和、包容和理解的態度來維護和建設親人之間的關係,這才是正道。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de4553cae77fae043bd943d587e99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