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娥被斬前發了3個毒誓,第2個因太殘忍被民眾痛罵,如今一一應驗

2022-03-01   生活幸福

原標題:竇娥被斬前發了3個毒誓,第2個因太殘忍被民眾痛罵,如今一一應驗

元朝時期,在蒙古貴族內部,奢靡之風盛行。當時的朝堂,也呈現出一片烏煙瘴氣之態,朝中大臣與地方的官吏間非法勾結是常態,法度早已成為虛設。高高在上的人自然是無憂的,而底層的百姓卻是苦不堪言,當時,漢人和南人最受歧視,冤假錯案鋪天蓋地。持有正義的讀書人,滿腔的憤慨無處可宣洩,便化憤怒為筆,將當時的社會的黑暗一一記載到自己的故事中。其中,最典型的便是關漢卿所寫的「雜劇」。

關漢卿是「元曲四大家」之首,在他的一生中,作品眾多,單雜劇就有60餘種,其中,《竇娥冤》便是關漢卿所有雜劇作品之中最為有代表性的一部,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只是,在這個故事中,有很多的「意難平」,聞者無不憤慨。

聞說,有一個名叫竇天章的窮苦書生,因為在生活上實在是窘迫,於是跟當地的蔡婆婆借了不少的錢,打算進京趕考。因為無力償還,也沒有的可以抵押,於是,不得已之下便將自己的女兒抵給了蔡婆婆,做了他們家的童養媳。只是,蔡婆婆的兒子早早的就離世了,竇娥也一直在蔡婆婆身邊照料。某日,蔡婆婆找當地的賽盧醫還錢,但是卻差點被對方下毒手,虧得以一對張氏父子的幫助,才得以脫險,張驢兒並不是個多好的人,和自己的父親只是經過此處,沒想到遇到這等事情,但是,他倒是看上了竇娥。

張驢兒向蔡婆婆求娶竇娥,但是並沒有得到竇娥和蔡婆婆的同意,此時,張驢兒便殺心忽起,在吃飯時將毒藥投入到了羊湯中,意欲將蔡婆婆毒死,這樣,他便可得到竇娥。只是,這時間的巧事確實是多,那羊肉湯倒是沒有將蔡婆婆毒死,反倒是入了自己老爹的肚裡。這下,張父暴斃,張驢兒急了眼,就將所有的事情都推給了竇娥,一口咬定,就是竇娥將自己的父親給毒死了。

昏官當道,自然是沒有好人的活路,所謂的「青天大老爺」,都是表象罷了。刑場之上,竇娥臨終發了3個毒誓,最後都一一應驗)。一是「血染白綾」;二是「天降大雪」;三是「」「大旱三年」。時辰一到,竇娥的頭被斬下,當即,竇娥的鮮血便噴到了白綾之上,隨後,當時那六月天裡,忽的陰沉沉一片,隨即便下起了鵝毛大雪。此後的3年中,此處一直大旱,當地的百姓也一直深受其害,也開始為竇娥這個毒誓而煩心,甚至有些抱怨,自己並不是害死竇娥的兇手,真正害她備受著冤屈的,是張驢兒,也是當時的那個貪官,他們為什麼要承受這個結果呢?

後來,竇娥的父親一舉成名,回到了當地為官。得知自己的女被冤而死,於是,將案情昭雪,張驢兒受到了應有的懲罰,竇娥的冤情也得以伸張。只是,通過故事也可知,在當時的那個時代,吏治是相當黑暗腐朽的, 即便是面對命運的不公,依舊是無力抵抗。竇娥反抗過,但是最後依舊成為了倒下的冤魂,但是,她身上的那種氣節,卻令我們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