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錢好賺還是女人的錢好賺?
這對於吃瓜群眾來說,是一個有趣的話題,而對於商家而言,確實非常緊要的營銷定位。
蓋爾森基興技術學校(1992年改名為蓋爾森基興應用技術大學)教授費迪南德·杜登夫說:「作為一個目標群體,女性再也不能被忽視了。」
當時他說這句話的背景是在1976年,那時德國只有14%的汽車車主是女性。那時候開始,德國女性的消費力開始得到極大解放,並且在整個歐洲掀起了一陣女性購物狂潮。
20世紀80年代開始,輪到北美。
保守的亞洲相對晚一些,就算是經濟最為發達的日本,真正掀起女性消費潮還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主要因為當時日本的經濟極為繁榮,大夥炒房炒股賺了不少錢,所以直接刺激了女性消費欲。
後來居上,在日本,女性時尚雜誌的影響力要比當時的美國大得多。時尚商品的商家們幾乎都採取相同的營銷策略,先是和時尚雜誌合作,大肆投放廣告,然後拉攏投資廣開旗艦店。
事實證明,收效極佳,特別是在時尚奢侈品上。
到了21世紀初期,日本關於主攻女性消費者的營銷策略更是層出不窮,其中非常受歡迎的便是「母女套餐」。比如旅行社推出的「母女休閒小鎮游」、「母女談心游」等各種新穎項目,就是因為在2000年時,日本交通公司進行的遊客市場調查發現,家族旅行占國內游市場的43%,占境外游市場的26.3%,其中,家長和孩子這種組合,占國內游的10.4%和境外游的108%。而家長和孩子的組合中,大部分都是母女搭配。
實際上,這一調查中的另一個結論,直到現在都非常適用,那就是:50~60歲的母親和25~30歲的女兒這種母女組合是所有年齡組合中消費能力和潛力最大的群體。
毫無疑問,女人的消費慾望和消費需求要比男人大不少。不論是美容服飾還是現代人流行的「減肥纖體風」,都在女性斬釘截鐵的花費下「欣欣向榮」。
這是為什麼呢?如果從消費對象考慮,女性在消費市場中的地位比較特殊,她們不僅對自己所需的消費品進行購買決策,而且也是家庭用品的主要購買者。對於已婚女性而言,她們同時承擔著母親、女兒、妻子等角色,因此她們也是絕大多數兒童用品、老年用品和男性用品的購買者。
那麼,未婚女性呢?
也絲毫不落下風。
記得在一個營銷分享會上,某一線城市知名百貨公司的老闆直言:他將自己商場的目標消費群體定位在18-25歲左右的女性,原因就在於這個年齡段的女性一個人花五個人掙的錢——從自己到父母到男朋友,甚至到男朋友的父母。
這麼多人一起做貢獻,生意想不紅火都不行!
記得在和一個婚慶公司的朋友聊天時,提到「婚禮決定權在男方手裡還是在女方手裡」這一話題時,他說:「在婚慶消費過程中,哪些錢該花、哪些錢不該花、花在哪兒、花多少,99%都是新娘說了算,一般都選擇花多一點,辦好一點。」
結過婚的朋友可能深有體會,那就是在面對婚禮問題出現意見分歧的時候,新娘只要拋出一句「一輩子就結這麼一次婚」,便可以將新郎所有理由自己『KO』。
我們一般將消費者的決策過程分為四個階段:接觸、考慮、調查、完成。但是這四個階段中,男女總是會有所區別,比如男性習慣自己做決定,而女性則會多方打聽,參考別人的意見;比如男性消費一般只想滿足單一需求或者奔著單一目的,女性則考慮更多,譬如搭配、使用場合等;再比如女性在買完東西(比如化妝品或者護膚品之類)以後,她們會把這段購物經歷分享給閨蜜或推薦給別人,很容易給商家帶來免費宣傳和轉介紹。
當然,女性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類別,裡面有一定的共性,也會有非常明顯的差異性。比如像20歲左右的年輕人,她們的消費更多地有一種小資情調,而50多歲的人,在消費時就會比較理性,而且非常注重健康的投資。中年女性有經濟實力,但是其生活中承受的壓力也最大,所以更願意把錢花在一些休閒娛樂的項目上,希望可以解壓。
除此之外,有以下特徵的女性消費者會更加得到商家的青睞,因為她們的消費潛力要比沒有這些特徵的人大得多。
1、愛攀比的女性。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可以很隨意,但出門在外面子上不能輸。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閨蜜新買個13,自己怎麼也得整一個13Plus。
2、趕潮流的女性。喜歡追逐時尚弄潮兒帶來的快感,最怕被時代淘汰,最怕被說『OUT』,只要告訴她,這事最新款,是潮流的前沿,她消費的慾望就會井噴。
3、熱戀中的女性。這個群體肯定是最佳客戶人選,她們有男友寬厚的胸膛,看上的東西,來個小鳥依人,一般都能如願以償。
4、成群逛街的女性。和閨蜜一起逛商場,是很多女生非常愜意的時光。在這種愜意下,過於計較錢會顯得特別掃興。所以,當看到閨蜜滿載而歸的時候,自己很難做到兩手空空。她們就會甩開一切,心情放鬆地滿足自己的」購物慾「。
5、「視覺第一」的顏值黨。她們買東西不一定是因為需要,有可能是因為這東西長在了自己的審美上,甚至僅僅是因為包裝非常好看。因此,如果商家想要更多衝動消費的客戶,這類人群不容錯過。
女性占據消費市場上的絕對地位這一現象,心理學家認為有其心理根源——女性在支配家庭消費的過程中往往能感受到個性的釋放,她們會覺得在家庭和社會中具有較高的地位。其實,從女性固有的心理特徵上分析女性的消費習慣確實有根可尋,是有一定根據的。
比如說,女人都希望對生活保有新鮮感,嘗試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最常見的實現渠道就是在服飾、髮型、裝飾方面翻花樣。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