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走上去」產能「走出去」 華利集團持續構築核心競爭力

2024-10-09     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李雯珊

見習記者 劉曉一

近日舉行的2024年中國網球公開賽和2024年世界桌球職業大聯盟(WTT)中國大滿貫賽,吸引了眾多球迷前往現場觀賽,在帶來「流量」的同時,也為「十一」假期帶來經濟「增量」。

2024年是體育大年,全球範圍內各項體育盛會紛至沓來,不僅吸引了全球體育迷的目光,也極大地激發了體育用品消費的熱情。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體育娛樂用品類銷售同比增長11.2%。

華利集團是體育消費主流品類——運動鞋代工領域的領跑者。2024年上半年,公司銷售超過1億雙運動鞋,同比增長18.6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8.78億元,同比增長29.04%。日前,《證券日報》記者採訪了華利集團管理層,揭秘Nike等品牌背後代工巨頭的成長之路。

資料顯示,華利集團深耕運動鞋履製造二十餘年,已形成全產業鏈布局,業務涵蓋運動鞋的產品開發設計、生產與銷售,合作方包括Nike、Converse、Vans、UGG等國際知名運動品牌。

「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和大型體育賽事的帶動,運動鞋市場穩中向好,運動品牌庫存有所緩解。」公司管理層人士表示,從海外運動品牌發布的2024年營收增速指引來看,預計營收增速集中在5%至10%,有的運動品牌預計營收增速達到了30%,公司訂單從2023年第四季度開始已逐步復甦。

近年來,全球運動鞋市場維持增長態勢。市場營銷機構Technavio發布的《全球運動鞋市場2024—2028年發展報告》預測,到2028年,全球運動鞋市場規模預計將增長至221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4.36%。

面對廣闊的市場和日益激烈的競爭局面,運動鞋代工企業如何構築核心競爭力?

「運動鞋是一個擁有較高壁壘的行業。」該管理層人士介紹,其開發周期長,量產管理的難度也比較大,如工序多、材料複雜等。除了生產環節,產品的開發和技術創新也需要長時間的經驗、技術的積累與沉澱。

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際品牌大客戶對供應商要求高,需經過較長時間考察並在各項指標達到要求後才能納入其供應商體系,進入壁壘高。國際大品牌一般不輕易更換供應商,尤其是核心供應商。基於產能擴張、產品開發等方面的優勢,大型運動鞋製造商往往能夠更好地滿足知名運動品牌運營商的綜合需求,所以大公司的訂單往往會集中在幾個代工廠巨頭的手裡。

「華利集團目前實行多客戶模式,客戶和產品風格比較多元,使得公司能夠掌握市場動態,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該管理層人士表示。

日前,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司長楊雪鶇表示,要加強體育產品的供給。在製造業方面,將加快新技術、新材料在體育用品領域的應用,推動體育製造業轉型升級。

「公司在開發設計及生產過程中已不斷加大自動化投入,包括外購通用自動化設備、自主開發或定製自動化設備等。」公司管理層人士舉例稱,開發階段,公司使用的3D列印技術、VR設計系統大幅提高了開發設計效率,縮短了開發設計時間周期及成本;生產方面,智能工廠採用行業先進的機械手臂上膠系統,可以利用計算機編程控制機械手臂運動軌跡,進行精準塗布鞋面膠水,能有效提升製鞋質量。

依託智能製造、精細化管理等持續優化流程,今年上半年,華利集團毛利率和凈利率同比均有提升。

此外,公司產能「出海」也加速推進,以尋求更大成本優勢。

該管理層人士介紹,運動鞋品牌運營商和大型運動鞋製造商都在加快分散製造基地的步伐。製鞋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主要銷售到歐美等海外地區,工廠選址會綜合考慮勞動力資源豐富度、海運及物流便利性、當地營商環境、國際貿易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綜合多種因素,公司計劃在印尼建設較大規模的產能基地。未來3年至5年,預計還將主要在印尼及越南新建工廠。

今年上半年,華利集團在越南的兩家新建工廠(分別是一家成品鞋工廠和一家鞋材工廠)、印度尼西亞一家新建成品鞋工廠均已開始投產。

「對中國企業而言,『出海』東南亞意味著供應鏈多元化,可以降低因地緣政治衝突、關稅壁壘或其他因素引發的供應鏈風險。」馬來西亞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理事長許慶琦認為,中國企業本土化舉措可以更好地為當地市場提供服務,有利於進一步開拓其他國際市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ce770aa14870b8ccf13a625028602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