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人的精神生活
文/李壽謙
人生在世,無非是過著兩種生活,即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質生活是生存的需要,衣食住行,缺一不可。民以食為天,春秋時期大政治家管仲有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絕不是為了吃飯。人不僅要有充足的物質生活,還必須有豐富的精神生活。不僅關注眼前的柴米油鹽,還要想著詩和遠方。要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是人和動物的區別。君不見有些土豪大款發了財,事業搞得風生水起,但精神世界都很貧窮,窮得只剩下錢了,這不很可悲嗎?
孟子有言:「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其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我作為人民教師,對此感同身受。
安貧樂道是某些名人雅士的人生準則。安貧就是對貧窮的物質生活泰然處之,樂道就是對真理孜孜不倦地追求。孔子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明代大才子唐寅看透世態炎涼,感悟人情冷暖,寫下了《桃花庵歌》: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人生的兩個方面,兩相具備才是完整的人生。在新的時代,要加強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讓廣大老百姓享受和諧幸福的生活。
【作者簡介】李壽謙(男),泰安肥城市人。高中教師,大學學歷,現退休,寓居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