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是被氣出來的嗎?能不能切?看完這些再做決定也不遲

2023-12-28     湖南醫聊

原標題:「子宮肌瘤」是被氣出來的嗎?能不能切?看完這些再做決定也不遲

前段時間,某知名健身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公開「自己因長期情感問題、壓力過大、情緒焦慮等問題,導致長了六顆子宮肌瘤」的話題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那麼,長不長子宮肌瘤是跟心情有關嗎?子宮肌瘤真的會被「氣」出來嗎?邵東市中醫醫院專家來告訴您。

一、子宮肌瘤與哪些因素相關?

1.性生活失調,容易引起激素的水平分泌紊亂,導致盆腔慢性充血,誘發女性的子宮肌瘤。

2.抑鬱對於長期處於壓力大、作息不規律、情緒抑鬱等狀態的女性,確實有子宮肌瘤增大或是病情加重的風險,究其原因可能是亞健康狀態降低了機體自身免疫力甚至引起內分泌系統紊亂,從而增加了疾病包括子宮肌瘤的患病風險。

如果這類女性同時合併有不健康的飲食,很容易成為子宮肌瘤的「受害者」。

3.肥胖有的時候過度的肥胖也是會讓你形成子宮肌瘤的,這是因為肥胖可引起代謝紊亂,導致孕激素周期性調節缺乏,引起月經周期異常,影響排卵,增加患子宮肌瘤的風險。

4.年齡是子宮肌瘤形成的關鍵,30-50歲且生過孩子的女性身上,子宮肌瘤的形成這種情況是比較常見的,很少見於青春期女性患有子宮肌瘤,絕經後的女性患者身上的子宮肌瘤可能發生萎縮或者消退。

那麼,子宮肌瘤會惡變嗎?有沒有早期症狀?體檢時如何篩查?如何預防呢?

本期,就讓我們跟著邵東市中醫醫院婦科主任尹志輝來一探究竟吧!

如果把子宮比作是一個房間,「肌瘤」就像子宮牆面上嵌上了大大小小的石頭,有的小如豌豆,有的大如足球;數量上也差異很大,少則一個,多則能達上百。

它們會讓原本光滑的子宮壁失去彈性和收縮功能,進而影響到月經。

具體的子宮肌瘤的治療方法需要根據患者個人的身體情況來判斷,子宮肌瘤到底切不切,不同個體的病症治療方法有一定的差異。

子宮肌瘤一般為良性腫瘤,發病率較高,根據肌瘤的生長位置,分為3種類型。

1.粘膜下肌瘤這種肌瘤往子宮腔里生長,發病率約占10-15%。一般對月經的影響較大。

2.肌壁間肌瘤這種肌瘤在子宮的肌層內生長,發病率約占60-70%,常使得子宮增大,所以引起的不適症狀較多。

3.漿膜下肌瘤這種肌瘤生長在子宮表面,發生率占20%。隨著病情的發展,可壓迫膀胱或直腸,引起尿頻、便秘或腰痛等。

二、那麼「子宮肌瘤」到底該不該切除呢?

醫生建議要綜合考慮以下幾方面:

1.是否存在症狀,一些子宮肌瘤患者發生嚴重的貧血,進而影響生活功能,這種情況一般建議切除;

2.如果子宮肌瘤長在特殊位置且體積較大,出現壓迫的情況,通常建議切除;如果子宮肌瘤出現惡變,例如短期內快速增大,且彩超和核磁共振檢查顯示肌瘤的血供非常豐富,建議切除;

3.絕經後如果子宮肌瘤沒有縮小反而繼續增大,也考慮切除

4.如果因肌瘤造成不孕或者出現反覆流產現象,建議切除。

子宮肌瘤的手術選擇,需要根據患者的年齡、肌瘤的大小、數目以及患者的需求來綜合決定。

對於年齡較大、不需要再生育、肌瘤血運豐富、生長快、體積大、數目多的,主張切除子宮。

對於需要生育的年輕患者,則可以行肌瘤剝除術。且現在都可以選擇微創的腹腔鏡下手術。

三、那麼除了手術還有其他的治療方法嗎?

答案是肯定的。

1. 如果沒有任何不適,特別是近絕經期婦女,可以觀察,3—6個月複查一次。

2. 藥物治療:適用於症狀輕、近絕經年齡或全身情況不宜手術者,藥物治療可讓近絕經婦女,提前過渡到自然絕經;或通過藥物治療控制症狀,糾正貧血,縮小肌瘤以利於妊娠。

3. 子宮動脈栓塞術:通過阻斷子宮動脈及分支,減少肌瘤血供,從而延緩肌瘤的生長。

4. 高能聚焦超聲:在超聲或MRI引導下,將體外低強度的超聲波聚焦於體內的目標區域,形成高能量密度的焦點,至焦點區域的組織快速升溫,在短時間內發生凝固性壞死。

5. 中醫藥:多以症狀改善為療效指標。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邵東市中醫醫院 黃嫣涵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ZS。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c06533bd711c1f3b526df09d9c022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