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圈食匯今起招股,引入恆順醋業、牧原集團等基石,預計11月2日掛牌上市

2023-10-20     獨角獸早知道

原標題:鍋圈食匯今起招股,引入恆順醋業、牧原集團等基石,預計11月2日掛牌上市

鍋圈(02517.HK)發布公告,公司擬全球發售6880.28萬股股份,中國香港發售股份688.08萬股,國際發售股份6192.2萬股,另有15%超額配股權;2023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招股;發售價將為每股發售股份5.98港元,華泰國際及中金公司為聯席保薦人;預期股份將於2023年11月2日於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鍋圈本次香港IPO引入基石投資者包括恆順醋業(600305.SH)、欣鑫 、錦鼎資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錦鼎資本,為牧原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以及COFCO Capital Fund。

綜合 | 公司公告 招股書 編輯 | Arti

本文僅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交易建議

火鍋的快速發展,亦帶動火鍋產業鏈的發展,其中鍋圈食品便切入火鍋食材超市賽道,並且成長十分迅猛。

鍋圈食品成立於2015年,成立至今8年時間就做出了70多億元的規模,並在2019年至2022年的三年多時間裡完成7輪融資,明星股東陣容包含IDG資本、三全食品、物美投資、招銀國際、嘉御資本、啟承資本、TPG、天圖投資、分眾傳媒、光源資本、瑞橡資本、茅台基金等。

就業績而言,鍋圈食品營收與利潤雙雙錄得快速增長。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間營收分別為29.6億元、39.6億元以及71.7億元(人民幣,下同),毛利潤分別為3.3億元、3.6億元以及12.5億元,並於2022年首次實現扭虧為盈,凈利潤為2.4億元。

據了解,2022年扭虧為盈主要為疫情「宅經濟」的正面刺激。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78億元,凈利潤1.19億元。

從生意模式來看,鍋圈食匯與加盟商簽訂特許經營協議,向他們銷售自有品牌產品,並提供門店運營管理等策略,但不收取加盟費。

截至2023年4月30日,鍋圈食品有9844家店,涵蓋中國29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其中自營店6家。

鍋圈收入也絕大部分來自於加盟商,不過有所下降,由2020年的98.2%下降至2023年前4個月的87.6%;其他銷售渠道收入占比則由2020年的0.2%提升至2023年前4個月的10.1%。不過與加盟收入占比來看,其他銷售渠道占比仍舊較低。

過往公司業績快速增長也主要得益於加盟店總數的增加。招股書顯示,鍋圈食品的加盟店總數由截至2020年1月1日的1441家增至截至2023年4月30日的9838家。

2020年至2022年加盟店數每年凈增加2000家以上,不過凈增加數呈現下降趨勢,由2020年的2855家下降至2022年的2352家,截至2023年4月30日,公司加盟店凈增加數為622家。B端加盟商越多,鍋圈食匯產品銷量越高,成本控制力越強。

主打「加盟模式」不僅讓鍋圈食品甩掉了人工、門店租金、產品損耗等成本「包袱」,還為該公司增添了年度服務費等營業收入,同時將存貨風險分攤給加盟商。

近些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消費模式的變化,中國人的就餐方式也在不斷演變。在買菜回家做飯、餐廳用餐以及外賣之外,選擇在家吃飯餐食產品的人群也逐年增多。根據沙利文報告,按零售額計,在家吃飯市場的市場規模由2018年的47.1%增長至2022年的60.3%。

在家吃飯餐食產品分為即食、即熱、即烹食品和預配食材四大品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重視菜品質量和新鮮度。由於品類豐富,在家吃飯餐食產品也給了人們按照個人口味和偏好定製餐食的空間。

疫情也改變了一些人的飲食習慣,疫情結束後,一些習慣也被保留了下來,這些改變推動整個在家吃飯餐食產品市場快速發展。

政策層面,2022年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提出加快構建暢通、高效、安全、智能、環保的冷鏈體系,保證在家吃飯餐食產品的質量。同時,配合快速發展的食品工業化體系,由於生產車間前置化,食材從採摘到凈菜處理流程更短,也減少了食材在運輸途中的損耗,從而減少整體成本。

在供需兩旺的情況下,根據沙利文報告顯示,按零售額計,中國在家吃飯餐食產品市場規模由2018年的1479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3673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5.5%。預計2027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9400億元,自2022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0.7%。

2022年,鍋圈在所有零售商中排名第一,是最大的在家火鍋和燒烤食品提供商,在家吃飯餐食解決方案中占據3%的市場份額,在家火鍋和燒烤食品中占據12.7%的市場份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bc079bf6a41a8c39fc7f76c8d7309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