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說「夏至六不做,家人無災禍」,「六不做」指啥?不要犯錯誤

2023-06-14     爆炸營養課堂

原標題:老人說「夏至六不做,家人無災禍」,「六不做」指啥?不要犯錯誤

老人說「夏至六不做,家人無災禍」,「六不做」指啥?不要犯錯誤

有一句俗語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經過夏至節氣後的40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最潮濕的時期,也就是所謂的三伏。

為了判斷何時進入三伏,民間傳統有一種說法,稱為「夏至三庚數頭伏」。具體來說,夏至節氣過後的第三個「庚日」就開始算是進入了三伏季節。

今年的三伏季節從2023年7月11日開始,這時候許多地方都將進入「高溫蒸煮」期,因為此時暑濕邪氣日盛,對人體的傷害最大。

今天小爆老師,和大家說說: 老人說「夏至六不做,家人無災禍」,「六不做」指啥?三伏天即將到來,別犯錯了!

1忌:飲食過於油膩

夏季飲食要少葷多素,宜多食蔬果穀物類,不宜肥甘厚味,要以「清補」為主,而油膩的食物往往不容易消化,損傷脾胃。

2忌:不開窗通風

夏天房間長時間不開窗通風,空氣中會滋生大量可能致病的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增加患病幾率。長時間處在不通風的環境下,整個人都會感覺昏昏沉沉、頭腦不清醒。建議每天開窗通風3次,每次不低於30分鐘。

3忌:情緒太激動

三伏天高溫炙烤模式下,人最容易動的就是「肝火」,時不時的會出現莫名的心煩意亂、無精打采、食欲不振等問題,建議採取聽音樂、運動等方式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情,避免生氣、暴怒等極端情緒,儘量做到「心靜自然涼」。

4忌:夏天不出汗

汗液是我們身體的溫度「調節器」,夏天人體血液循環加快,體溫升高,就會正常排汗,使體溫下降。如果該出汗時不出汗,身體就會出現問題,這也是人們常說的「不出汗,就出病」。

5忌:用飲料代替水

夏天由於較多的出汗,需要喝水來補充體內水分,但有些人認為白開水口感不佳,於是選擇飲料代替水。但市面上大多數飲料都含有高量的糖分,特別是甜飲料和碳酸飲料,其含糖量高達50克,經常飲用會導致肥胖,並增加胰島負擔和糖尿病風險。

6忌:熬夜睡眠不足

陽氣是人體健康的基礎,陽氣充足可以提高免疫力和壽命。夏天長時間熬夜和睡眠不足會損傷身體的陽氣,導致免疫力下降,給身體帶來危害。

三伏天養生,重點就在於「防暑祛濕」。今天為您分享一杯降暑茶,一碗祛濕粥:

1、烏梅茶,用於虛熱消渴

將烏梅和甘草按5:1比例放入鍋中,加水煮10分鐘,取湯汁沖泡綠茶即可,也可以根據個人口味適當調節烏梅和甘草的比例。

2、紅豆薏米粥,用於健脾利濕

準備食材:薏米1把、赤小豆1把;

第一步,薏米、赤小豆淘洗乾淨後提前浸泡1晚備用;

第二步,薏米放入鍋中,小火翻炒,然後將薏米和赤小豆一同放入砂鍋中;

第三步,砂鍋中加水煮開,然後燜15分鐘,再轉小火慢慢煮,40分鐘左右即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b805bb4130380eb0afe904214066d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