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雞跑到美國,下了一個名叫chatGPT的蛋

2023-02-06     科技真探社

原標題:俄羅斯的雞跑到美國,下了一個名叫chatGPT的蛋

關於人才流失,華為任正非有個特別貼切的比喻:

當華為高價從外國買來技術,深入了解後發現:「我們把這個『蛋』一打開,發現這個蛋是中國蛋,是咱們的中國雞跑到美國去生了一個蛋。然後賣給我們中國蛋,我們還交了關稅,我們還要高價買回來,為什麼不能自己的雞在自己國家的土地上生呢?」

任總這句話振聾發聵,自己培養的人才,卻為他國謀福利,這確實讓人心裡不舒服。

然而,遭遇這種情況的並不只有中國,最近大火人工智慧語言模型ChatGPT同樣也是一個「外國雞」生的「美國蛋」,這隻「外國雞」就是出生於俄羅斯的計算機科學家、OpenAI首席科學家:伊爾亞·蘇茨克維(Ilya Sutskever)

伊爾亞·蘇茨克維,1985年出生,出生地是俄羅斯諾夫哥羅德,這座城市位於俄羅斯西北部。

雖然是俄羅斯出生,但伊爾亞主要是在以色列長大,像很多計算機達人一樣,他從小就展現出對計算機的濃厚興趣,並且學習優異,甚至在大學期間,也曾連跳兩級。

2002年,伊爾亞全家移民至加拿大多倫多,正是在此期間,伊爾亞遇到了世界AI領域的頂級大神、多倫多大學教授傑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他是美國計算機協會認可的「深度學習三巨頭」之一,被業界稱為深度學習教父!

藉由人類大腦神經元的啟發,上個世紀80年代,傑弗里·辛頓將反向傳播算法應用到了計算機深度學習,將聯結主義人工智慧帶到了新的高度。

2012年,由於辛頓的AlexNet神經網絡大獲成功,因其徹底打開全球深度學習的熱潮,AlexNet又被看作是AI深度學習革命的開始。

而在AlexNet的開發者中,就有伊爾亞·蘇茨克維。

師從傑弗里·辛頓,伊爾亞·蘇茨克維也成為了深度學習領域的技術牛人。他曾在2010年,獲得谷歌面向計算機領域優秀研究生的博士獎學金。

2015年,OpenAI成立,伊爾亞成為這家公司的首席科學家,年薪190萬,而後續chatGPT的理論概念,誕生於伊爾亞與其他學者共同在2017年發布的一篇論文,次年,OpenAI推出了GPT的第一個版本,如今,GPT疊代到了GPT-3,參數量達到了1750億,而最近爆火的chatGPT正是基於GPT-3.5開發,上線僅僅五天,就有了100萬用戶,就在前不久,ChatGPT實現了月活破億。

GPT-4將有望在今年2月份上線。

目前,外界對伊爾亞·蘇茨克維的個人生活了解相當有限,他就像個技術宅一樣,雖不像明星那樣耀眼,卻時不時蹦出一些驚世駭俗的言論。就在2020年3月,伊爾亞說:「現在的大型神經網絡可能已經有了一點自主意識。」嚇到了不少人。

回到開頭的問題,這樣厲害的人才為何會離開俄羅斯?

其實,伊爾亞和谷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的境遇相當類似,兩個人父母都是前蘇聯高級工程師,都是知識領域的尖端人才,而且幾乎都是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選擇離開前蘇聯。

究其根源,就是因為蘇聯最後那幾年糟糕的經濟條件,已經無法給科學家、知識分子足夠的支持,再加上西方一些出手闊綽的人才引進計劃(比如說美國的過渡與騰飛秘密計劃),吸引了一大批前蘇聯科學家,使得人才流失,已經成為從前蘇聯時代到如今俄羅斯一直存在的頑疾。

如今ChatGPT的橫空出世,都可以算作是西方人才引進戰略成功的縮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a1128bf0ab4dbf89cab7facfb2796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