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世為情墮落
過去有一位優婆塞,持戒嚴謹,精進不懈。有一天,這位優婆塞生了重病,群醫皆束手無策。
眼見優婆塞已命若懸絲,他的妻子非常地悲慟,依依不捨地對優婆塞說:「我們夫妻多年,一向感情和睦,現在你被病苦折磨,命在旦夕,而我只能眼睜睜地看你受苦,卻無法為你分擔,減輕痛苦。再說,假如你真的走了,留下我和兒子孤苦零丁,無依無靠,教我們怎麼活下去呢?」
優婆塞聽了,心如刀割,倍增愛戀,不忍之情油然而生,面對此刻的生離死別,內心更是萬般難捨。無奈大限已到,由於優婆塞對妻子的情執太過深重,死後神識便附在妻子的鼻子裡,化作一隻小蟲。而妻子見優婆塞已撒手人寰,便放聲嚎啕大哭,悲不可抑。
正在此時,有一位已得道證果的比丘從這裡經過,以神通力得知優婆塞持戒修行、精進不懈,本該生天享福,但因臨終時起了一念愛心,墮入畜生道,附在婦人的鼻中,便想藉此因緣度化他。
於是上前安慰婦人,勸她不要如此悲傷。不料,婦人看見比丘,哭得更加傷心,這時候,小蟲隨著鼻涕流出來,掉到地上,婦人發現自己的鼻子裡竟然有小蟲,感到很難為情,準備一腳把蟲子踩死。
比丘立刻制止說:「且慢,千萬別把小蟲踩死,它是你的丈夫所化現的啊!」
婦人懷疑地說:「怎麼可能?我的丈夫持戒嚴謹,又非常精進用功,怎麼會變成一隻小蟲呢?」
比丘回答:「因為你的丈夫臨命終時,無法割捨對你的愛戀,所以才會投生為蟲。」
比丘接著對小蟲說法:「你以精進行道及持戒的功德,原本應該生天,得見諸佛;但因為你臨終起一念恩愛、戀慕之想,以致於死後墮入三惡道,將來還會繼續受苦。現在你知道欲愛的過患之後,就要好好地慚愧懺悔,以求早日投生善道,脫離未來的苦報。」小蟲聽了,隨即心開意解,深深地克責自己的愚痴,不久便舍報,往生天道。
善意存於心 眾生是菩薩
常行於慈心,去除怨恨想;大悲感眾生,悲惜化淚雨。 佛家以慈悲為本,所謂「慈」即愛護眾生,有給眾生以安樂的心;而憐憫眾生,有拔除眾生痛苦之心,則為「悲」。觀世音菩薩既有博大的「愛護心」,又有非凡的「憐憫心」,所以其美名尊號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其實佛也並不是那麼神秘,丹霞禪師有一次路經洛陽的惠林寺,那時正是嚴冬時節,天寒地冬。於是他就將惠林寺里的木頭佛像扛了下來,燒火取暖。
寺里的住持見了,大發雷霆道:「你怎麼敢把佛像燒了呀!」
丹霞禪師泰然自若地答道:「噢,我是想把佛像燒出舍利子來呀!」
住持驚愕地問:「木頭的佛像能燒出舍利子來?」
丹霞禪師道:「既然燒不出舍利子來,那就是木頭了,不是佛了,儘管燒好了。」
後來,丹霞禪師安然無恙,而住持卻因心火上躥,掉了兩道眉毛。
眾生皆苦,惟懷有一顆大慈大悲的善心持身處世,方能苦中有樂。而心存善念,便可稱佛。
有一個人對佛無限崇拜,吃著齋飯,誦著經文,燒了好多香之後,他想見見活佛是什麼樣子。
於是,他籌備了路費,帶足了乾糧,準備去名山古剎中尋找活佛。爬過千山,趟過萬水,他終於來到了當時有名的一座寺院。寺里的方丈接待了他。他向方丈述說了一路的艱辛勞頓,並懇求方丈讓他見見活佛。
方丈說:「回家去吧,佛已經在你的家中了。那個倒趿著鞋披散著發為你開門的就是活佛。」
一天清晨,他回到了家,敲了門後,就急切地等待著活佛的出現。
門開了,倒趿著鞋披散著發為他開門的正是他的妻子。知道是他敲門後,妻子來不及將鞋穿好將頭髮梳好就匆匆為他來開門。
他恍然大悟,原來活佛就是我們身邊一切善良的凡人。一切曾經給了我們關懷和幫助的凡人。
只要本性率真的做事,就是行了佛道。木頭佛像燒不出舍利子,千真萬確。正所謂「泥佛不渡水,金佛不渡爐,木佛不渡火,真佛內里坐」。說到底,決定我們自身價值的條件,並不在於我們所得到的外物,而是在於我們自己的心靈和行為。因為真正的佛是在人的心中。
佛性一直在我們的心裡,只是我們不認識它,不知道看重它。它是人生命的根,是人心靈的船,載著我們的心靈渡過大千世界,卻讓我們的心靈深處依然完好如初。
牲畜祭拜絕非正法
佛陀時代,有位國王名叫和默處,由於他的國家地處偏僻邊境,所以從來都沒有見過佛陀、也沒有聽聞過佛法。這位國王一直信奉邪師外道,連其它百姓也是如此,他們以殺生的方式來祭拜天神,早已習以為常。有一次,國王的母后生了重病,儘管看了許多醫生,服用各種湯藥偏方,身體還是不見好轉。於是國王派了女巫醫為母后祈福,幾年下來,病情還是毫無起色。
後來,國王準備了豐盛美味的飲食,召請國內二百位婆羅門,到宮裡接受供養。國王問他們:「我的母后長期受到病苦的折磨,不知是什麼原因?各位都是智能之士,通曉天地日月星宿、占卜命相之理,請告訴我真相。」婆羅門聽了,一致認為是天上的星宿運行錯亂顛倒,陰陽不調所引起的。國王又問:「那要如何做,才能治癒我的母后呢?」
婆羅門回答:「國王,你要到城外平坦潔凈的郊野祭拜山神與日月星宿,並且還要準備一百隻不同種類的畜生及一個小孩作為祭品。到時,國王再親自帶著皇太后到祭壇向上天請命,皇太后的病就可痊癒。」國王聽了之後,馬上派人準備婆羅門所交代的祭品。上百頭的象、馬、牛、羊從東門出發,前往祭祀的地點,一路上發出悲哀、恐懼的鳴叫,聲音震動了天地。
世尊得知這位國王竟然為了要救一人的性命,而殺害這麼多無辜的眾生,為其愚痴頑固深感悲憫。於是世尊帶領弟子來到這個國家,在東城門外的路上遇見了國王與婆羅門,以及那些被驅趕而恐懼哀鳴的牲畜。
國王遠遠地就看到了佛陀。佛陀全身散發出光芒,如同旭日般明亮,又似滿月清凈柔和。所有百姓看了莫不心生愛敬,而那些即將要被當作祭品的小孩及動物,無不希望藉此獲得救脫。
國王下車後,向佛長跪行禮。佛陀問國王要前往何處?國王恭敬地回答:「因為母后長年臥病,看遍了全國最好的醫生,最後連祈求神靈都沒有效果,所以今日特別準備要殺生祭拜天地、山神及日月星宿,為母后祈福,希望她能早日脫離病痛之苦。」
佛陀告訴國王:「人們想要得到穀物,就應先耕田播種;想要得到富貴,就應力行布施;想要長壽,就應心存慈悲;想得智能,就應努力學習,這四件事都是種其因,得其果。再者,富貴之人絕不會想要去吃貧賤人家的食物,更何況諸大天王以七寶為宮殿,衣食自然具足,又怎麼會捨棄天上的美味甘露,來吃你準備的這些粗穢的牲畜血肉?你以邪法為正,亂行祭拜,想要藉由殺生獲得長生,根本就違背了生存之道,更何況是殺害這麼多眾生的生命,而妄想救一人的性命?」
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若人壽百歲,勤事天下神。
象馬用祭祀,不如行一慈。
佛說此偈語時,放大光明,閃耀的光芒照亮了天地,所有苦難眾生莫不心生歡喜,各得所求。國王聽聞了無上妙法,又看見佛陀放大光明,生大歡喜心,即得道證果。生重病的母后聽聞了妙法,也心開意解,病痛消除。兩百位婆羅門看到佛陀光明妙相,又聽聞佛所說的真理,不禁心生慚愧,懺悔過錯,發願要跟隨佛陀出家修行。
國王和大臣們殷誠懇切地請求佛陀留在國中,接受供養,佛陀慈悲應允,在這個國家待了一個月後才離去。從此,和默處國王以佛法治國,國家日漸強盛興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