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姜岩大使在烏茲別克《人民言論報》發表署名文章
3月20日,中國駐烏茲別克大使姜岩在烏《人民言論報》發表署名文章《加強減貧合作,實現共同富裕》,全文如下:
當前,米爾濟約耶夫總統的領導下烏茲別克正進行大規模內外改革,國家建設事業不斷取得新成就,社會面貌煥然一新,人民幸福感、獲得感持續增強。在這一偉大進程中,總統先生高度關注民生問題,始終將人民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不久前發表的國情咨文中將減貧作為改善民生、加強社會保障的首要工作,提出制定減貧計劃、鼓勵創業、建立新的社會補貼發放體系等系列舉措,中方對此高度評價。
減貧是任何國家走向發展繁榮都必須解決的問題。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在減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顯著成績。改革開放40多年來,8億多農村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978年的97.5%降至0.6%,對全球減貧事業的貢獻率超過70%。201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打響了一場脫貧攻堅戰,迎來了歷史性跨越和巨變。中國貧困人口連續7年每年減少1000萬以上,相當於歐洲一個中等國家人口規模。脫貧力度之大、規模之廣、成效之顯著前所未有。今年,我們還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徹底消除絕對貧困,為世界減貧事業作出新貢獻。
在40多年的減貧工作中,中方從國情出發並結合時代特點,逐漸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是扶貧同扶「智」和「志」相結合。習近平主席強調,扶貧既要扶智,又要扶志,一個是智慧,一個是志氣,要讓貧困地區群眾的心熱起來、行動起來,鼓勵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後面貌;同時,關注教育事業發展,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教育經費要向貧困地區傾斜。
二是精準扶貧,做到「真扶貧、扶真貧」。首先要摸清貧困人口底數,實現動態調整。其次要提高扶貧措施的有效性,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對不同情況對症下藥,做到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如風景秀麗的農村可以發展旅遊、養老產業;農業基礎好的地方可以發展立體農業等。
三是用好農村富餘勞動力。中國有句俗語,「人多力量大」,勞動力是最寶貴的資源。要做好農村富餘勞動力的開發工作,興辦各級職業教育,進行針對性培訓,把現有的富餘勞動力培養成具有一定技術知識、社會需要的合格勞動者。
四是發揮科學技術作用。科技發展是脫貧致富的關鍵,要鼓勵將科技用於生產、提高效率,推進科技進企業、進農村、進田間。如現在中國許多農戶通過網際網路足不出戶即可銷售產品,創業增收。
烏茲別克開展減貧脫貧工作具有多方面優勢:
一是米爾濟約耶夫總統了解民情,關注民意,對開展減貧工作高度重視,態度堅定;
二是過去三年烏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為開展減貧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是烏獨具特色的馬哈利亞社區管理制度在開展貧困人口摸查登記、建立貧困家庭檔案、開展定向精準扶貧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烏貧困人口總數不多,比例不大,相信在米爾濟約耶夫總統堅強領導和全體人民共同努力下,實現減貧脫貧目標指日可待。
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項重要舉措,中國積極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扶貧國際合作,受到各方歡迎。中烏是全面戰略夥伴,也是改革開放進程中的同路人。兩國都是農業大國、人口大國,在脫貧方面臨相似問題和共同任務,中方願積極同烏方在扶貧領域開展合作,分享自己走過的「脫貧之路」,交流成功的脫貧經驗,攜手努力,為實現兩國人民共同富裕作出積極貢獻。
來源:中國駐烏茲別克大使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TcsAHEBnkjnB-0zV1w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