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噲是漢高祖劉邦麾下最得力的一員猛將,衝鋒陷陣勇猛無雙,加上對劉邦忠心耿耿,又是老鄉的關係,所以劉邦對樊噲那也是非常的不薄,在功成之後,對樊噲那是一路加官進爵,最終官至大將軍、左丞相,封舞陽侯。但是樊噲的出生不太好,早年由於家境貧寒,迫於生計,在沛縣以屠狗為業,加上樊噲作戰勇猛,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樊噲只是一員有勇無謀的猛將罷了,但真的是這樣嗎?能夠受劉邦如此器重,想來也沒這麼簡單。
樊噲此人早年的確是一個屠夫沒錯,但卻與劉邦交往甚密;也不得不佩服劉邦,雖然是一個無賴,身邊卻聚集了各種各樣的人,而且這些人雖然身份不盡相同,但卻都是大才,比如蕭何和曹參曾是劉邦的上司和頂頭上司;比如夏侯嬰是一個車馬夫。但是,劉邦起事靠的就是這些人,而且這幾個劉邦早年結交的好友,一個個還都是百年甚至千年難得一遇的頂尖人才,蕭何就不用多說了,是劉邦欽定的第一功臣。之後的曹參和夏侯嬰等人也是非常不俗。
那樊噲呢?樊噲當然更不簡單,由於他的出生最低,所以反彈也是最高的。在劉邦起事時,樊噲便義無反顧的跟隨了劉邦,後與蕭何、曹參共同推戴劉邦起兵反秦。待劉邦做了沛公,便讓樊噲做了他的隨從副官。此後,樊噲便開始了跟隨征戰天下的生涯。在早年的戰爭中,樊噲每每身先士卒,先登克敵。在劉邦率先進入咸陽城,沉醉於咸陽城的奢華之中時,樊噲就力勸劉邦還軍霸上,勿貪秦宮奢麗的享受;由此可見,樊噲絕對不是一介普通的莽夫。
在之後的戰爭中,也充分印證了這一點;在鴻門宴上,項莊舞劍之時,張良在帳外把行刺之事告訴了樊噲,樊噲持劍盾闖入項羽營帳,用盾撞倒拿著戟的士兵。進入帳後「西向立,凝視項羽,目眥盡裂,頭髮上指。」項羽握劍坐直身子問:「此人是誰?」張良說:「他是沛公的參乘樊噲。」項羽欣賞道:「是位壯士」於是賜酒一杯和一條豬腿。樊噲一飲而盡,拔劍切肉而食,片刻就把肉吃光了。
項羽問:「樊將軍還能再喝嗎?」樊噲面斥項羽道:「臣死且不辭,豈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陽,暴師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這一番話說到項羽心坎里去了,一時竟然不知道說什麼好,劉邦藉此機會,趕緊藉故去廁所逃走了。這一番對話,充分展示了樊噲的勇武和智謀。項羽是什麼人?天下公認的第一勇士,樊噲的武力雖然不俗,但和項羽還不是一個級別的,但為了救劉邦,卻敢挺身而出,令人欽佩。
最後統計下樊噲一生的戰績:跟隨漢高祖劉邦作戰,斬首一百七十六個級,俘虜二百八十八人;自己單獨領兵作戰,打敗七支軍隊,攻下五個城邑,平定六個郡,五十二縣。虜獲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將官十一人。算是相當不錯了。但是樊噲後來娶了呂后的妹妹做老婆,因而被劃入呂后一黨;在劉邦病危之際,輕信他人之言,派陳平等人將樊噲殺掉;幸好陳平多了一個心眼,只是將樊噲擒拿,在即將到達長安時,劉邦就病逝了,陳平趕緊向呂后表忠心,樊噲也得僥倖活命;死後諡為武侯。
如果屠夫都像樊噲這樣有本事的話,那天下何愁不定?其實說完樊噲,又想起三國時期一個有名的屠夫——張飛,據說張飛早年也是一個屠夫,也是有勇有謀,但同樣的,張飛也是給人一種「有勇無謀」的感覺。其實這也算是誤導了,由於他們自身的武力過於強大,且經常衝鋒陷陣,給人一種錯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OxMAXUBURTf-Dn5lyK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