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大連!你好,少年

2019-12-23   大觀新聞




視頻加載中...


從2019年5月28日19點起,一部關於大連,關於告別的片子在各平台幾何裂變式刷屏,首發官方微信公號《行游大連》的閱讀量80萬+,全網首日播放量即超過百萬。


這段拍攝歷時8個月,由598段視頻,25966張照片,總計716GB素材剪輯而成的「3分47秒」,讓打記事兒就熟悉這座城的網友,勾起了自己兒時第一次坐201有軌電車的回憶;也讓很多對大連美景習以為常的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家鄉之美;給久居在其他城市乃至海外的大連人,帶去了親切自豪的感動;也為更多來連打拚的遊子,留下了在這座城市繼續奮鬥的最美理由……


拍過大連美景的人很多,為什麼梁炳全的《再見,大連》讓人如此感動?以至於「潸然落淚」成了看後常態?梁炳全說,「可能是拍攝的出發點不一樣,我拍的時候飽含了一種依依惜別的感情在裡面。」72個大連鏡頭中流露出的每一幀不舍,都讓螢幕之外的人產生了同頻的心靈震撼。 驚艷、觸動、淚濕……一場關乎大連的「全民感動」,在「緩釋」半年後的某個深夜,依舊濃烈。



《再見,大連》,致青春的禮物


作為海事大學的大四學生,畢業前上船實習是大多數專業都會經歷的「必修課」。熱愛攝影的梁炳全,在從大連開往青島的航程上,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完成了《育鯤出海》,這是年輕的他想留給母校的畢業禮物。


大連海事大學校船「育鯤」輪

一個人凌晨走過這裡的每條街道,一個人深夜俯瞰這裡的萬家燈火,一個人在海邊見證這裡的晝夜交替、斗轉星移……最終剪輯成片《再見,大連》,這是年輕的他在畢業季送給這座城市的禮物。


《再見,大連》之後,蜂擁而至的私信、邀約、媒體採訪,讓梁炳全一夜間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畢業季答辯時,船機修造專業的評審老師直接把《再見,大連》攝影師「認證」為他的第一身份。

原本回廣西老家,是跟爸媽約定好了「去國企工作或考公務員」,後來卻成了攝影創業人。梁炳全身份轉變的重要原因就是《再見,大連》給了他追夢的勇氣和自信。


梁炳全(左一)和他的創業夥伴

「我們學校(大連海事大學)在南寧舉辦校友聚會的時候,還特意找了我去拍。」直到現在,仍有多位來自大連的朋友致電梁炳全,想約拍紀錄片和宣傳片。

這,是這份致青春的禮物給他的回禮。


2020年願望清單:再回大連


半年間,把「大連」化作朋友圈裡的思念,自離開的那一刻就從未停止過。

滑動解鎖回憶


1

6月21日19:48


2

8月10日11:37


3

11月24日20:04


4

12月4日22:16


5

12月8日18:28


閒暇時翻看朋友圈,見到有關學校、有關大連的照片,都會讓梁柄全對這座城市倍加想念。幾次夜深人靜時翻看機票,他都「特別想回大連看看」。

12月20日,是梁炳全發布年度合集的日子。這份沉甸甸的《心中的光》里,有很多大連的鏡頭。



這一天,大連大雪。四年前,梁炳全因「喜歡下雪和大海」而來到心神嚮往的大連求學;四年間,他記錄下每一年初雪後的大連美景;四年後,身在距大連3000公里外的南寧,他把朋友圈裡所有關於大連下雪的美圖都點贊個遍。

《再見,大連》半年後,當再次被問及「這麼愛為何還要離開」,梁炳全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離開不等於不愛,正是因為太捨不得這座城,才希望把所有的美好都能拍攝下來打包帶走。很幸運這部作品受到這麼多人的喜歡,能讓更多人了解大連、愛上大連。很想告訴大家,用心告別也是在證明,這座城市我們都沒有白來過。」

「2020年,我和團隊小夥伴會一起回到大連,拍一部沒有完成的心愿作品,讓更多人知道大連有多美。」




告別,不是遺忘

我們分享的依舊是同一輪月亮

願所有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理想之城

希望梁炳全再見大連的時候

會更愛這座城市

再見,大連!

2020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