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拉薩哲蚌寺!

2019-05-15     邊凡

哲蚌寺系黃教六大寺廟之一,原名是吉祥永恆十方尊勝州,藏語意為「堆米寺」或「積米寺」,藏文全稱意為「吉祥積米十方尊勝州」。它坐落在拉薩市西郊約十公里的根培烏孜山南坡的坳里,由黃教創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於1416年創建。解放前該寺僧眾超過一萬人,是藏傳佛教最大的寺廟。

哲蚌寺是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與甘丹寺、色拉寺合稱拉薩三大寺。

從哲蚌寺沿西側的台階拾級而上,進一個大門後的左側是一條小路,走上一個山間的小平台,可以俯瞰山谷的景色。

繼續往上走,左邊遠處有繪在山石上的佛像,後面的鐵架子就是雪頓節時的曬佛台。

每年雪頓節哲蚌寺都會舉行曬佛儀式,在山坡上展示一幅巨型佛像唐卡,引來大批信徒和遊客前來禱福,場面壯觀。

哲蚌寺西邊的山坡上,修有巨大的曬佛台,台上鑲嵌的圖案是哲蚌寺的鎮寺之寶——法螺,相傳是格魯教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所傳。

每年的」雪頓節「在此舉行曬佛活動,吸引了大批的藏民和遊客前往觀看。曬佛台下面的巨石上,畫的應該就是宗喀巴的像了。

在雪頓節期間,西藏各地的著名劇團都來到羅布林卡進行表演,向達賴喇嘛敬獻各類節目,藏戲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十三世達賴喇嘛時期,雪頓節期間邀請西藏各地著名的藏劇團、歌舞團在羅布林卡演出,從此,雪頓節正式成為西藏著名的文藝節。

由青海過來的倆位女藏民。

由青海過來的倆位女藏民,進入哲蚌寺後一路虔誠的轉動轉經筒。

倆位女藏民進入哲蚌寺後一路虔誠的轉動轉經筒。

虔誠的倆位女藏民。

整個哲蚌寺群樓聳立,層次錯落有致,各個建築單位之間既相互聯繫,又自成體系。

行走其中,恍若徜徉于山城之中,既有曲徑通幽之感,又有柳暗花明之樂,於轉角處偶遇身著紅衣的僧侶,相視一笑而過,恍惚中會有兩個世界交錯的感慨,無論是潛修於寺廟,還是身處萬丈紅塵,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修行!

哲蚌寺倒像一個微縮城堡,台階、巷甬和山道四通八達,拉康、頗章和札倉一個接一個。

在哲蚌寺遠眺拉薩河。

在哲蚌寺遠眺拉薩河對岸的柳梧新區,看遠方山頂的風起雲湧,倒是令人心曠神怡,浮想萬千。

措欽大殿是哲蚌寺的主要建築。措欽大殿位於位於哲蚌寺中心,占地面積近4500平方米。殿前有石鋪廣場,面積200平方米,登上17級寬廣的石階便是8根列柱的明廊。大殿的經堂規模宏大,有房221間,有柱183根,面積約1800平方米。

著名的甘丹頗章就在右邊一處有很高台階的地方。甘丹「頗章」大門前面有一個小佛殿,「頗章」翻譯過來是宮殿的意思,裡面供奉著五世達賴喇嘛的衣服。

哲蚌寺裡面的佛像。

哲蚌寺裡面的佛像。

措欽大殿內進去後高大寬敞,也許是懸掛物太多的原因,光線並算不上明亮,四周供奉的全是大大小小的佛像。

寺內一個人也沒有,就這樣清清靜靜地閒逛,反而花了更多的時間,不懂太多藏傳佛教的修行,宗教歷史也知道不錯,只是慢慢地穿梭在古老的寺廟建築中,穿越了幾百年的時光,去觸摸那樣的舊時光。

在哲蚌寺遠眺拉薩河。

大殿小殿,一直需要爬上爬下,有些地方甚至陡峭到需要手腳並用的爬。體能不好的,參觀起來有點困難。

寺內的白塔和很多地方白牆,塗得並不是石灰,而是穌油,可以聞到濃濃的奶香味。

寺院內桃花悄悄綻放,給白牆黑框所營造的莊嚴肅穆氣氛里增添了一絲暖意和煙火氣。

走進哲蚌寺,四周的白牆,吸引住了我的目光,仿佛走進了一個純凈的世界中,不含一絲污垢。走在這座古老的寺廟,仿若外界的一切紛擾都被這白色所阻隔、僧人的竊竊私語,在耳邊迴繞著。讓你生不起絲毫的厭惡,反而覺得是一種享受。那一處處小巷子,仿佛有著有著一種魔力似的,吸引著你去探索它,讓人慾擺不能。走進這寺廟,仿若走進了自己的靈魂深處,一切的一切,是那麼的自然而舒適。踏上這一個個台階,仿佛在輕叩自己的內心。在這裡,時間都變得很慢很慢,慢的讓人流連忘返,不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OEMBmwBmyVoG_1ZGEI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