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在養魚老道昨天的文章中分享給大家,如何使用最簡單的方法對金魚做雌雄鑑別,很多魚友都在說,原來方法就如此簡單啊,事實也就是如此,根本沒有什麼難度可言,只要是說破了,我們自己再去仔細觀察,可以說是一學就會,那麼熱帶魚的雌雄鑑別呢?
我倒是感覺比起金魚還要簡單,但是有些品種可能不會有金魚那麼更直觀,金魚在發情期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追逐行為,然後輕易就可以擠出魚卵,熱帶魚可不行,直接就給擠死了,但是熱帶魚也會有熱帶魚雌雄鑑別的大致規律。
一、雌雄魚在體色上和個體大小上一定會有所差異
這是需要我們去仔細觀察的第一點,那就是觀賞魚的雌雄個體大小不同和色澤上的差異,這一點是肯定會有的,關於個體差異可能也會出現一些個別情況,但是我們不做探討,我們只說大部分。
打個比方說吧,比如說孔雀魚,這是最有代表性的小型熱帶魚,我們一般的方法是看腹鰭,尖的是雄性,圓的是雌性,但是在個體上雌性孔雀魚都要比雄性孔雀魚大得多,而雄性孔雀魚的體色有要比雌性靚麗得多,這是這些卵胎生觀賞魚基本能夠有的雌雄特徵。
再比如珍珠馬甲、藍曼龍之類的,它們和孔雀魚比較相近,也是雌魚要比雄魚在個體上大得多,待它們成年之後,我們一看其個體大小,基本上就很直觀了,而且它們的雄魚體色也是比起雌魚要艷麗很多,這個雄魚體色比起雌魚艷麗,幾乎是所有生物的主要特徵。
只不過我們人類,男人們在感覺上覺得女人美麗罷了,說不定在其他生物的眼裡,還是我們男同胞比較漂亮呢,我估計應該是這麼回事。
二、起頭問題與魚鰭的長短問題,雌雄魚區別也很大
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第二點,那就是很多慈鯛科觀賞魚的雄魚會有起頭的現象,也就是它們的頭部會看起來略鼓,而雌魚的頭部大部分都是偏平的,最為明顯的具有代表性的品種就是羅漢魚了。
而與羅漢魚學血緣或者習性相近的很多中大型慈鯛科的觀賞魚,雄魚都是如此,我們比如說火口魚、綠巨人、花老虎、鸚鵡魚、紅尾皇冠、地圖魚、金菠蘿等等有很多,包括了一些非洲慈鯛,蒲隆地、薩伊之類的,甚至於燕魚、七彩、迷你鸚鵡魚、紅寶石魚的雄魚都有可能出現這種略微起頭的情況。
只不過是有些品種看起來並不是那麼明顯,這就需要我們自己的去仔細觀察了,還有點就是,一般的慈鯛科觀賞魚的雄魚反而要比雌魚在體型上大很多,它們和孔雀魚還有藍曼龍等正好相反,而且它們的魚鰭會比雌魚更為飄逸,用比較專業的話說,就是雄魚各鰭的拉絲會很長。
三、腹部觀察也是重中之重
最後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當熱帶觀賞魚達到了性成熟之後,它們的腹部變化是非常明顯的,不像金魚有時候看腹部根本看不出來有什麼異常,熱帶魚如果伙食相當好,雄魚也會有一定的肚子,但是絕對不會有雌魚那麼膨大,這是決然不同的兩種胖,這就好像是胖子和孕婦,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還有一點就是吃完飯之後的雄魚腹部可能也會膨大,但是很快就會消化完畢,肚子也就縮回去了,而雌魚的肚子就是一直鼓脹,我們是完全可以分辨的出來的。
最為明顯的就是斑馬魚,雌魚的腹部會非常鼓,而雄魚幾乎是沒有肚子,另外還有比較明顯的就是鬥魚和藍曼龍之類的也是如此,而最難分辨的無外乎側扁型的觀賞魚,比如說燕魚和七彩、地圖魚、迷你鸚鵡魚之類的,但是如果我們投喂的營養跟上了,還是可以看出來雌雄魚的肚子會有所不同的。
四、看反應,這一點也是比較準確的
最後還有一招就是看反應,因為大多數的熱帶觀賞魚都是自由戀愛的,它們會有很多的發情期反應,這一點尤為重要。
我們比如說,雌雄魚開始一起雙宿雙棲,一起共同攻擊別的觀賞魚,一起啃食產卵桶,一起進出陶罐或者貝殼等,這些都是我們很容易觀察到的它們的正常發情期反應,基本上就可以通過它們這些狀態上的不同,而很快的分辨出來雌雄。
而如果是到了臨產前期,它們的生殖器就會外突和下垂,這個時候就更容易分辨了,完全可以看出來不同的性狀,再之後,如果連哪個魚產卵我們還看不出來的話,那也是不可能的事了。
總而言之,熱帶觀賞魚的雌雄鑑別方法大致就是如此,比起金魚來,有的是更為簡單,比如孔雀魚等,有的是略微有些難度,但是它們一定會通過一定的表現來告訴我們,我們只要能夠及時仔細的去觀察,就一定能夠準確的區分。
這個問題也是需要魚主人自己去精確地判斷,通過上述的各種表象,而不是說,我們隨便發來一個圖片或者視頻,別人就能夠輕易地看出來的,有些品種可以,有些品種,即使把視頻看爛了那也是分辨不出來的,因為需要我們結合它們平時的各種行為才能夠判斷準確。
最後一點就是,大部分的觀賞魚沒有到達發情期或者繁殖前期,我們是很難分辨雌雄的,因為它們應該有的表現根本就沒有出現,因此我總是說,想要搞繁殖最好就是從小苗養起,而且數量不要太少,一個是可以培養我們的飼養觀賞魚的良好習慣,一個就是需要我們的仔細觀察。
對於完全沒有任何繁殖經驗的新魚友來說,並不建議直接購買,比較高檔的觀賞魚的種魚回家進行繁殖,而且很多魚友大部分情況下只去購買一對,這其中的可變因素太多,水也很深,極其容易上當受騙或者導致繁殖失敗。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