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分布式分類帳技術(DLT)將債券數字化能否為市場參與者帶來好處?
這是滙豐新加坡在與新加坡交易所(SGX)和投資公司淡馬錫合作開發的一項新試驗中提出的一個問題。
這項工作將研究DLT簡化固定收益證券(向投資者支付固定利息的債務工具)的發行和服務的潛力,並特別關注亞洲債券市場。
滙豐銀行在周三發布的一份聲明中指出,儘管亞洲債券市場一直在快速增長,但如果沒有一個單一的平台在不同實體之間共享數據並跟蹤其整個生命周期內的債券,這些工具的發行和服務效率就會降低。
該試驗旨在通過在許可的分類帳上使用智能合約對債券進行代幣化處理,以期精簡這些流程並緩解市場摩擦。該銀行表示,最終,DLT可以降低發行人,投資者,債券安排人和保管人的成本。
滙豐銀行已經深入到區塊鏈和DLT領域,發起了許多涉及該技術的項目,並且經常在倡導中大聲疾呼。去年,該銀行警告說,「 數字島 」可能會抑制基於區塊鏈的全球貿易。一位高管還呼籲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 對DLT 發出更多的「正面聲音」,以鼓勵不情願的企業使用該技術。
儘管所有這些似乎都對這項技術極為看好,但滙豐新加坡分公司執行長托尼·克里普斯(Tony Cripps)認為,必須確定DLT降低固定收益市場低效率的潛力。他說:「只有與市場參與者合作,我們才能充分了解其實際可行性。」
新交所固定收益,貨幣和大宗商品業務負責人Lee Beng Hong表示:「擁有滙豐銀行和淡馬錫將使我們能夠全面評估智能合約和DLT是否能夠解決固定收益發行生態系統中的一些長期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