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寶,誰不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可是,有些孩子命中注定是折翼的天使,父母該以怎樣的心懷去接納和疼愛孩子,只有當事人能夠體會箇中滋味。瀏覽新聞時,看到一個媽媽凌晨一點發到班級群里的微信,瞬間就戳中了我作為一個母親最柔軟的地方。
感謝老天,給了我兩個健康的孩子,生老二時,歷經了有驚無險的驚心動魄的過程,我深知這種擔憂有多麼刻骨銘心,懷孕21周時查出右臍靜脈,給胎兒做了心臟彩超,B超醫生未查出異常,但門診大夫告訴我出現右臍靜脈,有可能是因為胎兒的臟器出了問題,我問醫生這樣的機率有多大,醫生說趕上了就是百分之百,沒趕上就是百分之零,說得我心裡一點底都沒有。
已經這麼大月份了,醫生又沒明確說孩子一定有問題,我怎麼捨得放棄這個小生命,在忐忑不安中等到了寶寶的降生,寶寶剛回到病房,兒科大夫就神神秘秘地將我老公叫了出去,建議我們帶孩子去北京兒研所或者兒童醫院做檢查,倒不是因為孩子表現出了什麼異常,問題還出在右臍靜脈上。那時我剛做完剖宮產手術,虛弱地躺在病床上,祈禱著一切都不會有事。
二寶出生第二天,老公就帶他去了北京兒研所做全身檢查,除了卵圓孔未閉合外,一切正常,醫生說有一部分孩子出生時卵圓孔並不會閉合,出生後會慢慢閉合,讓我們在孩子半歲以後再去帶孩子去檢查,8個月的時候帶二寶去複查,卵圓孔完全閉合,直到此時懸著的心才完全歸位。
從懷孕查出二寶右臍靜脈到完全沒有問題,歷經了一年時間,我的心一直忐忑不安,可想而知,對於身體有缺陷的孩子家長,該是多麼的揪心與心疼啊!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孩子的媽媽說,孩子小的時候,大不了不讓孩子出去,或者讓孩子少出去,就可以讓孩子少遭受一些異樣的眼光,可是等孩子大了,該怎麼辦呢?送孩子去幼兒園,做父母的心裡特別疼,因為怕孩子受欺負,等孩子上小學了,孩子的自尊心越來越強,受到同學的歧視、嘲笑怎麼辦?等孩子步入社會,找工作、找伴侶是不是都會被人看不起,更怕有一天,孩子問:「你為什麼要生下我?」
對於殘疾兒童的家長,父母最重要的是調整好心態,具體來說,應包含兩個方面:
首先,接納孩子
不管他是什麼樣子,都是我們的孩子,不能因為他殘疾,我們就感到羞愧,對他遮遮掩掩,甚至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有這樣一個孩子,如果父母都做不到接納孩子,孩子怎麼能抵抗得了來自外界的眼光呢?
我很欣賞葉美琪的媽媽的做法,她坦誠地講出了女兒缺少一隻手的現狀,也表達了希望得到小朋友和家長的接納。不遮掩,把殘疾孩子當成正常的孩子來看待,或許是對殘疾孩子最好的尊重,而這種尊重往往來自父母的接納和包容。
其次,殘疾孩子有可能會變得更優秀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所有兒童都會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自卑感,它會激發兒童的想像力,並試圖通過改善自己的環境來消除自卑感,給人處境的改善將會減弱自卑感,心理學上把這現象稱為心理補償。
簡單地說,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比如,有的人會因為自己長得矮而自卑;有的人會因為鼻子長得不夠堅挺而自卑;有的人會因為自己當眾出過丑而自卑等等,不只有殘疾的兒童才會有自卑,但是殘疾的兒童會明顯表現出補償心理,即通過自身的努力,讓自己在某個方面或者多個方面,表現得更優秀,而消除這種自卑感。
和我同村的一個男孩,比我大一歲,小時候因為玻璃杯扎傷了眼睛,導致右眼失明,但這個男孩從讀書開始,成績就非常好,幾乎每次都是第一名,後來考上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是我們村考上985名校第一人。
後來,聽男孩的媽媽說,因為男孩的眼睛失明了,男孩自卑,生怕別人嘲笑他,就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學習上,後來因為學習成績突出,經常受到老師表揚,同學也對他刮目相看,孩子的性格也漸漸開朗起來,也不再像以前那樣自卑了。
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門,必然會給你打開一扇窗。接納孩子有缺陷的現實,或許能成就不一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