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之歌
人世間種種情感,貴在有尺有度。
《好的孤獨》中有這樣一段話:
「人與人,就像兩個王國,各自應當保持著寬闊、自然而舒適的疆域,甚至在疆域之間,要有一個中立地帶。」
而這中立地帶,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人世間種種情感,貴在有尺有度。
如果沒了距離感,再好的感情,都會變成一場災難。
朋友之間,不越界
曾看到過一個女孩在網上抱怨自己「遇人不淑」。
剛剛工作的時候,女孩和公司里一位女同事成了好朋友,兩個人年紀相仿,也比較有共同話題,常常一起吃飯聊天。
她們的關係日漸親密,聊天的內容也越來越多地涉及到自己的私生活。
女孩總覺得和同事是朋友,沒什麼不能說。但忽然有一天,她竟然在別人的嘴裡聽到了關於自己私密的事情。
原來,她告訴同事的小秘密,同事轉天就拿去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告訴了其他人。
當女孩生氣地質問同事時,同事只說:「你沒說不能告訴其他人啊,再說,如果真的不能讓人知道,你怎麼還告訴我呢?」
女孩啞口無言,只覺得自己的真心付錯了人。
後來,女孩說這件事給她上了一課,讓她知道即便是再好的朋友,也要保持一些距離,兩個人走得太近,並不是一件好事。
三毛說:
朋友之間,分寸不可差失。
朋友之間離得太近了,不免會相互干擾、相互傷害。
人總有好奇心,越親近的人,總是越想知道更多,了解更多。
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隱私,不想被碰觸,更不想為人知。有的時候,你以為你是在關心朋友,實則是在窺探別人的隱私。
走得太近,除了會冒犯到別人的隱私,還很容易打擾到別人。
我之前就遇到過這樣一個沒有界限感的「朋友」,大半夜總是能接到她打過來的傾訴電話。
無論是失戀了、被老闆罵了、和家人吵架了 ,只要她心裡有氣,就會給自己的「朋友」打電話吐槽一番,完全不管時間、地點、以及別人願不願意聽。
吐槽完,還要加一句:「拿你當朋友才和你說這麼多!」
但她不明白的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義務接受來自朋友的負能量,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種過度的親密感。
不得不承認,人活著的確需要朋友,不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我們都渴望找到一個了解自己的知己。
但你要明白,無論是怎樣的朋友,無論是多牢固的關係,也都是兩個人,兩個獨立的個體。
梁實秋的《談友誼》里寫道:
「君子之交淡如水,因為淡所以才能不膩,才能持久。」
就像兩個雞蛋,都帶著自己的殼,你再想跟別的雞蛋親近,也只能期望成為「一個籃子裡的雞蛋」,而不能期望成為「同一枚雞蛋」。
如果沒了距離感,挨得太近,就很容易雞飛蛋打。
保持安全距離,不隨意觸及別人的底線,其實就是對朋友最好的尊重,也是最明智的交友法則。
戀人之間,不捆綁
一段婚姻長久而美滿的秘訣是什麼?
是真愛?是信任?是忠誠?
溫格朱莉在《幸福婚姻法則》里說過這樣一句話:
「 再恩愛的夫妻,一生中都有200次想離婚的念頭、以及50次想掐死對方的衝動。」
而越親密的關係,往往越容易有摩擦。
這個時候,如果彼此之間沒有掌握好適當的距離,再多的真愛、信任、理解都會因為這段關係的「密不透風」而瓦解。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對男女相戀了,兩人關係越來越親密,不管上班、下班、吃飯、休息,幾乎都是形影不離。
但漸漸的,一些問題開始在過度親密的日常生活產生。
男生平日裡喜歡打籃球,但每次周末朋友來叫男生打球,女生都不同意,非要他在家裡陪自己看電影。
男生還喜歡打遊戲,但每次女生一看到,就會數落他不務正業,玩物喪志。
不僅如此,男生選什麼樣的工作,交什麼樣的朋友,女生都要橫加干涉。
而且,女生還總是喜歡查男友的手機,隨時打查勤電話,幾乎24掌控男友的動向。
女生覺得這是親密的表現,但男生卻覺得這樣的愛讓人喘不過氣。
三個月後,忍無可忍的男生向女生提出了分手。
我們常常會覺得,兩個人相愛或是結了婚,就應該變成一個不分你我的整體。
但事實上,不論關係怎樣,兩個人都是需要被尊重的獨立個體。
你有你的愛好,他有他的朋友,離得太近,干涉過多,只會讓雙方的生活都受到破壞,時間一長,就算當初再相愛,感情也無法穩固。
一段愛情最好的樣子,莫過於相互尊重,彼此成就。
而劉嘉玲和梁朝偉的婚姻就是最好的典範。
劉嘉玲喜歡熱鬧,喜歡社交,會請很多朋友來家裡玩。
梁朝偉不愛參與,但也會稱讚:「她很熱鬧我不會,她的熱鬧好有趣我好喜歡。」
梁朝偉喜歡安靜,喜歡在家宅著,喜歡一個人不開心了跑去廣場喂鴿子。
而劉嘉玲也選擇尊重梁朝偉的喜好,梁朝偉不愛管的生活瑣事她都默默擔起。
就像劉嘉玲說過的那句:「婚姻里最完美的控制就是不控制。」
我不去干涉你的生活,你也尊重我的愛好,生活也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微妙的距離,才能在彼此之間建立一個舒適區。
親人之間,肯放手
今年,有這樣一條新聞登上了微博熱搜。
一名叫做王猛的北大高材生,留學美國後12年沒有回過家,還拉黑了父母6年。
很多人覺得疑惑:一個從小品學兼優的好孩子,怎麼會和父母翻臉呢?
後來,王猛用一封長達15000字的決裂信,控訴了父母的各種行為。
原來,從小到大,母親一直把他關在家裡,按照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就連衣服都是按父母的意願和審美來置辦的,沒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選擇。
本以為外出求學就可以脫離父母的控制,結果父母依然找人到處打聽王猛的事情。甚至到了美國,還逼著王猛和親戚家的孩子搞好關係,每日彙報行蹤。
父母一系列以愛為名的行為,在王猛看來,都是一種近乎瘋狂的控制。
心理學大師海靈格曾說過:「好的家庭,一定有界限感。」
也許會有很多父母總覺得,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是自己的所有物,他們總是希望孩子活成自己理想的樣子。
但他們往往忽略了,孩子終將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脫離了邊界感的愛,會剝奪孩子選擇的權利。
記得《奇葩說》有一期的辯論話題是這樣的:如果可以為孩子一鍵定製完美的人生,你會按下這個按鈕嗎?
結果,絕大多數的人都選擇了「不按」,因為他們明白,對於一個生命來說,所謂的完美不是「設定」,而是充分擁有最多的選擇權!
所以,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真正的愛,不是緊密的控制,而是放手。
後退一步,保持距離,給孩子以獨立的人格和力量,和選擇的權利!
主持人塗磊曾在《愛情保衛戰》中說:
距離真的是可以產生美的,不光情侶之間是這樣,人與人之間都是如此。
太近傷害彼此,太遠疏遠彼此,太近產生防備,太遠產生冷漠,不遠不近,不冷不熱,處世之道也。
人與人,最舒服的狀態,就是保持距離。這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尊重。
朋友之間保持距離感,會讓一段友誼雋永且長久;
愛人之間保持距離感,會讓一段感情穩固且成熟;
親人之間保持距離感,會讓一個家庭的氛圍和睦且自由。
給自己留一點緩和的餘地,給別人留一些隱私的空間,這也許就是人和人之間,最美的距離!
之歌,正在尋找人與人之間最好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