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回歸「15元時代」,春節還會漲嗎?國家一錘定音

2019-12-02     陸水新知

很多人應該都注意到了,2020年的春節來得比以往要早,1月24日就是除夕了。而現在12月已經到來,也就是說離春節還剩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臨近春節,不少年輕人都擔心著過年回家又被催婚,不過今年父母們可能沒這個心思了,因為他們也在發愁:現在豬肉這麼貴,要是過年還沒降下來,拿什麼給孩子做臘肉、肉丸呢?

事實上,自11月以來,生豬價格已經「一降再降」。數據顯示,過去的一個月里,全國生豬的平均價格相較10月底的高點跌去了23%,北方地區的跌幅甚至達到了30%。

經過這一輪下跌,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的生豬平均價格已經跌破了15元/斤,11月29日的數據顯示,北京新發地市場的白條豬批發平均價為17.25元/斤,降到了一個月以來的最低點。

生豬的價格降了,白條豬的批發價也降了,按理說下一個就該輪到我們吃的豬肉了。目前一些地方的豬肉已經跌到了二十多一斤,照這個趨勢下去,豬肉回歸「15元時代」似乎指日可待。

不過還沒來得及高興,豬價便出現了「反彈」的跡象。12月的第一天,全國生豬市場便全線飄紅,生豬均價再度突破16元/斤。12月2日,國內大部分地區的生豬價格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

這次上漲讓大家「春節吃肉」的希望又蒙上了一絲陰影。「跌跌不休」的豬價為何突然再度上漲?

據專家分析,臨近春節,一年中豬肉消費的最旺季也隨之到來,很多地方尤其是長江以南地區已經開始製作臘肉、臘腸,這對生豬的價格有一定的推動作用。而北方的雨雪降溫天氣也讓生豬採購增加了難度,價格隨之上漲。

專家表示,生豬供應短缺的局面在短時間內難以改善,豬價目前也已經基本觸底,很難再跌。不過好消息是人們對豬肉的需求高峰期還沒到來,豬價上漲的局面也還未成氣候。

很多人現在已經是聞「漲」色變,只想知道過年究竟能不能吃上豬肉。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官方已經給出了明確回應。

就在11月30日召開的全國畜牧業工作會議上,國務院明確表示,生豬的穩產保供就是現在「三農」工作的重大任務,要像抓糧食的生產一樣去抓生豬的生產,將各項政策措施全面落實到位,完成恢復生產的目標任務,以確保元旦和春節期間豬肉市場能得到穩定的供應。

也就是說不止春節,元旦期間的豬肉也是「管夠」的。而豬肉的供應穩定了,價格也就不會出現大的波動,不會再「一飛沖天」。

國家「一錘定音」,我們也可以放心了,至少過年可以吃上豬肉了。至於回歸「15元時代」,或許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DiUyG4BMH2_cNUgg5V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