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母機加速技術突圍,數控工具機賽道關注龍頭配置價值

2023-12-01   紅刊財經

原標題:工業母機加速技術突圍,數控工具機賽道關注龍頭配置價值

本刊特約 | 佐亨利

隨著我國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領域發展的提質升級,下游應用市場擴容的同時也對工具機的加工精度、綠色節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工業母機已經進入國產替代加速期。

11月17日,山東省政府發布《山東省工業母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7年)》,標誌著我國從政策層面對工業母機產業技術創新的大力支持,助力工業母機自主可控。從投資角度而言,萬得工業母機指數包含45隻成分股,近一月上漲10.02%,大幅跑贏同期滬深300的2.51%;而市盈率TTM分位點為28.04%,有較大增長空間,建議關注有擴張和創新能力的數控工具機龍頭企業。

工業母機國產崛起

中高端替代市場空間巨大

工業母機又稱工業工具機,是製造機器中的關鍵設備,廣泛服務於傳統機械工業、模具行業、汽車工業、電力設備、鐵路機車、船舶製造、航空航天等領域。作為國家第二產業的重要支柱,工業工具機的質量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關係到我國的工業基礎實力、產業升級和國防安全。

從全球視角看,無論在工具機的生產端還是消費端,中國都是最大的參與者和貢獻者。 2022年數據顯示,全球工具機行業總產值約為803億歐元。 在此背景下,中國工具機企業創造的產值高達257億歐元,占全球比重的32%,已經連續五年穩居世界第一。 在工具機供給和需求兩端,中國可謂「雙引擎效應」並存,是其全球產業鏈的絕對龍頭。

但是,在工具機品質和層次結構上,中國整體仍偏向低端產品。 根據數據,當前國內高端數控工具機市場有80%都被德國和日本品牌所占據。 這意味著,中國國產品牌進行中高端替代仍有較大市場空間。 與此同時,從進出口看,中國的工具機產品均價與進口存在明顯差距。 2023年1-7月中國工具機進口均價為8.5萬美元/台,而出口均價為0.06萬美元/台,差距巨大。 這從側面反映出國產工具機的品質和加工精度方面的短板。

近年來,我國高端數控工具機的國產化率僅為6%,主要依賴進口。 但受制於《瓦森納協定》,西方國家對中國限制和禁運高精度工具機,這給關鍵核心零部件的獲取帶來極大困難,存在「卡脖子」的風險,也制約著我國超精密加工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然而,強大的工具機產業離不開強勁的下游市場需求作為支撐。 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等製造業領域處於全球領先,這將帶動整個產業鏈的升級改造,給工具機企業帶來重大機遇。

其中,海天精工、紐威數控等從特定需求出發,攻克工具機技術難題,進而打開通用市場; 非上市公司北京精雕加工精度達到2μm級,可滿足絕大多數場景; 科德數控率先突破高端五軸聯動加工中心,且自製85%以上的關鍵功能部件,實現了自主可控。 秦川工具機、創世紀、拓斯達等企業也迅速崛起。 近日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首發亮相的國產五軸高端數控系統,具有響應速度快、精度高等特點,打破了國外長期的技術壟斷,實現了微米級的精密運動控制。

從貿易狀況看,中國工具機行業長期面臨較大逆差的局面正發生變化。 中國工具機工具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1-9月,中國工具機產品的進出口實現了11.1億美元的順差。 這標誌著在製造業升級的背景下,中國工具機正逐步實現從追趕型向自主可控轉變。 隨著國內工具機製造企業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高端工具機對進口依賴度正在下降,同時中國工具機兼具價格優勢,使得長期以來該市場的巨額逆差狀態發生扭轉。

據華泰證券研究院預測,2022-2025年間,國產中高端設備市場將以9%-10%的同比增速增長。 預計至2025年,國產中高端工具機市場約為500億元。

製造業復甦與周期共振

政策利好工業母機廣闊市場

從宏觀經濟角度看,作為製造業的「母機器」,工具機行業的景氣度高度相關聯整體經濟運行狀態。 數據對比發現,製造業PMI的變動對工具機行業具有一定的前瞻預測作用。 最近三個月製造業PMI持續回升並重新站上50臨界點,顯示製造業景氣度正在邊際回暖。 可以預期在經濟企穩回升的環境下,工業母機行業也將迎來一定程度復甦。

從設備更換周期性看,傳統工具機的使用壽命和更新周期約為8-10年。 按10年計算,2011年前後為上一個工具機換代高峰,2020年進入新的輪迴拐點,現階段正處在新一輪更新周期的黃金期。 2021年,我國金屬加工工具機的消費總額已達到2800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幅增長31.39%。 對於新能源汽車、光伏等新興行業,其技術變革更加迅猛,對工具機設備的更新疊代周期也更短,換代速度更快。

工具機行業庫存周期與存貨周期一致,一般在3年半左右。 當前工具機行業還處於主動消化舊庫存的下行階段。 2017年後工具機產量進入下滑通道,2020年4月左右步入新一輪建庫上行周期,至2021年5月達峰迴落,隨後持續去庫存近一年之久。 2022年金屬成形工具機新增訂單出現一定回暖,金屬切削工具機也較為緩和。 但2023年上半年,在宏觀經濟承壓影響下,整體訂單仍較弱。 不過隨著年底經濟企穩向好,下游需求預計將回升,有助於新一輪庫存周期的啟動。

從政策利好來看,2023年國家層面頻頻發力支持工業母機的發展。 除去11月山東印發的產業扶持《行動計劃》,9月三部委聯合發布了享受增值稅優惠的工業母機企業清單,6月工信部印發《製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提出要聚焦提升製造業關鍵基礎材料、工業母機等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它們都提出要大力支持工業母機的自主研發、應用推廣和產業升級。

展望2024年,在宏觀經濟企穩回升、行業迎來雙周期性拐點的共振疊加效應下,再加上國家政策對工業母機的大力支持,預計2024年我國工業母機相關市場規模將超過5700億元。

數控化率亟待提升

投資宜聚焦專注產品研發龍頭

數控工具機作為搭載數字控制系統的自動化工具機,代表了工具機產業進步的方向。 但是2022年中國金屬切削工具機的數控化水平僅為48%,而已開發國家在這一指標上遙遙領先。 早在2018年日本工具機數控化率就接近90%,德國和美國也分別達到了75%和80%。 我國工具機數控化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與此同時,隨著我國製造業人力成本的持續攀升,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利潤空間被逐漸壓縮。 近年來我國製造業職工平均年薪快速增長,2022年已達9.75萬元。 而製造業從業人數已連續7年下滑,比2013年高點減少了28.91%。 這促使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建立自動化、智能化的數字化車間,以減少對人工的依賴。 隨著製造業成本提高、企業自動化生產需求增多以及國家政策要求等原因,數控工具機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成為推動工業變革和科技進步的「利器」。

作為五軸數控工具機的龍頭企業,科德數控長期專注於五軸聯動數控工具機及相關係統產品的研發和製造。 2023年1-9月,公司實現營收2.93億元,同比增長41.62%,歸母凈利6500萬元,同比大幅增長94.31%。 其中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同比更是高達116%的爆髮式增長。

業績增速的背後,是公司產品結構和銷售結構持續優化,高端工具機和海外收入比重提升帶動了整體盈利水平的擴張,2022年高端五軸工具機產量同比增長45.57%。 同時,科德數控正在積極擴大產能,2023年2月發布增發預案用於大連基地新建智能化產線。 項目竣工後,將大幅提升公司的整機產能,有效解決目前的產能瓶頸限制,公司預計將在高端數控工具機國產化替代的紅利中獲得更多增長動力。

海天精工作為數控工具機龍頭,長期專注於中高端產品研發製造。 近三年公司經營持續向好,研發投入行業領先,並在核心零部件上實現自主可控。 今年前三季度,海天精工實現營業收入25.1億元,同比增長6%;歸母凈利潤4.6億元,同比增長近19%。 業績穩步增長的背景,是公司在降本增效方面持續發力,三季報顯示毛利率和凈利率有明顯提升。

同時,通過推進數字化改造、優化供應鏈體系提高資產運營效率,海天精工的盈利質量也得到進一步提高。 產品端公司也在持續進行技術疊代和性能升級,近期發布的新品BFH2030D雙五軸高銑應用於大型一體化壓鑄件加工,充分體現了公司在國產替代中把握汽車等產業鏈升級機遇的前瞻布局。 海外市場方面,最近海天精工加快了在土耳其和東南亞設立的海外營銷服務網絡,有助加速全球化市場拓展。

(本文已刊發於11月25日《證券市場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本刊立場。本文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