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3步驟:事前規劃,事中修煉,事後復盤

2023-09-26   富書

原標題:成事3步驟:事前規劃,事中修煉,事後復盤

文|洱哆(富書專欄作者)

很喜歡作家馮唐的一句話:「管理是一生的日常,成事是一生的修行。」

人一輩子,都是在事上磨的,是在不斷經受各種歷練的。

小到一件具體的事,大到一個階段性的工作,甚至是把整個人生當作一個項目來運營,都可以有「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學會成事三部曲,離成功更進一步。

事前規劃,掌穩船舵

看過這麼一個小故事。

一家公司招聘員工,第一關是筆試。

試卷上一共有500個選擇題,卻只能在90分鐘內完成。

絕大部分應聘者拿到試卷之後,就開始奮筆疾書,等到結束鈴聲響起時,才答完一半。

只有幾個人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筆試。

是他們能力超強嗎?

不是的。

而是他們有規劃意識,在動筆做題前將整個卷子瀏覽了一下。

試卷的最後寫著:只需要完成前50題和第500題,即可通過本次測試。

有的人低頭走路、步履匆匆,有的人先看路、再出發。

公司通過一張試卷,就篩選出了在完成任務前懂得先有所規劃的人。

《孫子兵法》有言:「謀定而後動。

遇到一件事情,不必急於去做,而是要先提前規劃,再著手行動。

沒有規劃的人,行動往往是慌亂的。

曾經的我也不會規劃:

出行前不做攻略,不知道高鐵站和火車站之間還有一小時車程,一路慌慌張張差點誤了飛機。

面對工作沒有計劃,一會兒乾乾這個、一會兒乾乾那個,因為分不清優先級,每天都在被領導和同事催促。

後來我嘗試用一張紙,清晰地寫下我的計劃。

這趟旅行會到哪幾個地點,分別乘坐什麼交通工具,需要花費多長時間;

今天一共有多少項工作,每一項計劃花多長時間,有哪些是比較緊急要完成的。

只是花上幾分鐘做個規劃,就能讓生活變得清楚、有條理。

有規劃的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心裡都有一張地圖、一份導航。

他們清楚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可能會有什麼風險,該在哪裡稍作停留。

事前規劃,才能掌穩船舵、行穩致遠。

事中優化,更加靠譜

做好一件事情,不但要有提前規劃的意識,還要有在事情中不斷思考和調整的優化能力。

羅振宇分享過一個實習生的故事。

曾經有一位大三的學生,到羅振宇的公司實習,做客服崗位。主要的工作任務就是接電話和處理各種瑣事。

有時候,打來電話的客戶態度強硬、語言粗魯,連老員工都忍不住火冒三丈。

可這位大學生卻總是耐住性子,一一解答問題,並且琢磨怎麼樣回答得儘量簡潔、準確。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實習期結束後,他將一份自己總結的文檔共享在工作群。

這份文檔裡面記錄了實習期間接到過的電話、遇到過的問題。

年輕人將其分類,並有針對性地寫上自己關於如何回答、如何溝通的想法。

羅振宇看到這份文檔後,十分震驚。

他沒有想到,一個實習生,能夠在短短几個月之間,除了完成基本任務之外,還能不斷思考如何優化工作,並且形成詳細的文字報告。

他立刻向實習生髮出邀請,請對方來公司做客服部負責人,工資也由對方來開。

僅僅是一個文檔,為何獲得公司老闆的盛讚和認可呢?

因為這體現了一個人在工作中強大的自主思考能力,也是一個人靠譜的體現。

很多事情,看起來簡單、機械、重複。

有的人選擇中規中矩的做法,應付了事、不出錯。

而有的人會在做的過程中不斷思考,不斷摸索優化改進的辦法。

前者往往都是原地踏步,慢慢地甚至會對手頭的事情喪失熱情,對事情的意義產生懷疑。

後者因為不斷鑽研、不斷優化,努力探索事情的「更優解」,也逐漸被更多人看到和認可。

很多時候,成事的本質之別,僅僅只是優化能力之別。

就像兩位同時出發的司機,都載著重要嘉賓、都遇到了堵車。

一位沿著原路線慢行,嚴重遲到,還將原因歸結於堵車;另一位抓緊研究路線,在下一個路口果斷轉彎,臨時換道,準時到達了活動現場。

優化能力,是不斷思考的能力,是及時調整的實力,是堅信「船到橋頭自然直」的魄力。

懂優化的人,更靠譜,也更接近於成功。

事後復盤,不斷精進

曼德拉說:「我沒有失敗過,要麼贏得勝利,要麼學到東西。」

一個人要練就「不敗」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學會復盤。

山姆·阿爾特曼是ChatGPT的開發者和執行長。

這位被稱為「ChatGPT」之父,正在影響著全人類發展進程的「符號性」人物,才剛剛38歲。

8歲時,他就學會了編程。

9歲的生日禮物,是一台嶄新的電腦,這讓他對信息技術和網際網路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之後,他進入世界頂尖學府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工智慧和計算機科學。

可他卻沒有讀完大學,而是輟學和好友創業,開了一家最終估值達到1.75億美元的社交媒體公司。

並最終以4300萬美元將該公司出售,從此實現財務自由。這一年,他27歲。

29歲,他擔任美國最大創業孵化器YC公司的總裁。

30歲時,就與馬斯克等人聯手創辦OpenAI,躋身全球頂尖創業者之列。

阿爾特曼的人生,可謂一路開掛。

他成功的秘訣,除了有強烈的目標感之外,更重要的是,強大的復盤能力。

每經過一段時間,他都會對照自己的計劃,逐一復盤完成了多少、完成的如何。

正是因為有強大的復盤能力,這幫助他始終將自己的能力、行為等聚焦在設立的目標上,不會偏離。

其實很多人的成功都離不開復盤。

聯想創始人柳傳志說:「我的優勢是什麼呢?是勤於復盤。」

「復盤」是聯想公司發展的三大重要方法論之一。

主持人董卿也很善於復盤。

一次主持節目,她覺得自己沒有發揮好,節目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回家後,她就自己一個人,花了三個小時,把節目從頭到尾在腦海里重演了一遍。

這樣的復盤,讓她發現自己可以改進的地方,為下一次主持提供了有效經驗。

看過一個高贊評論:「復盤思維可能是唯一一個,通過後天不斷努力就能填平智商差距的思維能力。

它讓我們不斷向內審視自我,讓每次經歷、每份教訓都變得很有意義。

復盤能力,往往決定著我們能夠走多遠。

請不要只埋頭走路,也留一些時間停下腳步。

回望和總結來路上的得失與成敗,就像給自己做一個錦囊,帶上它,大步前行。

愛因斯坦說:「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

要想成功,除了努力和踏實,也一定要有正確的方法。

所謂成事法則,就是不斷循環這三個步驟。

事前做好規劃,找准方向再出發;

事中不斷優化,遇到變化也不慌;

事後記得復盤,精益求精方致遠。

願我們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之法。

作者簡介:洱哆,富書專欄作者,富小書的人,本文富小書,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