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康養」可「旅遊」還「宜業」!這就是️我們生活的地方——呼和浩特!

2023-02-28     呼和浩特日報

原標題:可「康養」可「旅遊」還「宜業」!這就是️我們生活的地方——呼和浩特!

好消息來了!

呼和浩特又有一個全新的稱號

「中國康養旅遊城市」

具體內容

一起來看看

中國進入大眾旅遊時代,追求健康和精神享受,逐漸成為休閒度假游的主流。大健康產業與旅遊產業的融合,催生了康養旅遊,依託旅遊城市的養生目的地尤其受關注,除了具備度假休閒功能外,還可以進行治病養病、康體療養等活動,我們通常稱之為「康養城市」。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美麗中國行·康養旅遊推介大會上,呼和浩特市憑藉宜人的四季氣候、豐富的旅遊資源、悠久的歷史文化、厚重的城市底蘊獲評「中國康養旅遊城市」。

中國康養

旅遊城市

祝賀!呼和浩特市獲評「中國康養旅遊城市」

呼和浩特擁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是黃河上游、中游的分界點,享有「美麗青城 草原都市」之稱。同時,呼和浩特還是「藍天白雲常相伴,草原沙漠盡相融」的宜居之城,榮獲「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十大幸福城市」「全國美好生活城市」等多項榮譽。

近年來,我市全面建設宜居、宜業、宜學、宜養、宜游的高品質城市,探索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新路子,全力打造「美麗青城 草原都市」亮麗風景線,在呼和浩特文旅品牌形象宣傳推廣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推介會上設置了嘉賓致辭、主旨演講、宣傳推介、對話交流等環節,圍繞康養旅遊、康養提升與休閒發展等熱門話題展開觀點分享和討論。同時,全國多家媒體對推介會進行了全方位、多形式的宣傳報道,對呼和浩特的旅遊宣傳推廣和文旅品牌建設起到很好的推進作用,極大地提升了呼和浩特市在全國範圍內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如果說

腳下的萬畝敕勒川草原

再現了「敕勒川」的「歷史之美」

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成就了呼和浩特的「發展之美」

那麼

處處美景一定展現了呼和浩特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之美」

走在呼和浩特的大街小巷

公園、遊園、街頭綠地等自然美景一路相隨

一幅城在林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的

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近年來

呼和浩特致力於園林城市建設

讓城市綠化更多「彩」

首府四季皆有景

百姓的綠色福祉不斷增進

轉角遇見「美」

口袋公園裝滿「微幸福 」

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

生態園林體系要求

呼和浩特

以「精心」「精緻」「精細」為原則

「針灸點穴」、見縫插綠

加大「一見青芯」口袋公園建設力度

通過設計先行,精心謀劃

打造口袋公園精品園林空間

開闢老舊城區的「微綠空間」

強化微改造更新理念

全面帶動老城區城市功能修補

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多的綠色休憩空間

讓你轉角遇見「美」

2022年

我市新建的310個口袋公園目前已全部完工

美麗花境

猶如大自然的調色板

裝扮城市道路

讓呼和浩特更顯生機盎然

今年以來

呼和浩特

「以賽促技」「以賽促學」

在新華大街沿線選取19個點位營建美麗花境

集中展示園藝技能水平的同時

將美麗青城點綴得更加亮麗

水清、河暢、景美、岸綠、花香

為了營造優美的沿河景觀

在小黑河、大黑河建了多處浪漫花海

諸如

紫色的馬鞭草花海

金燦燦的油菜花海

深粉色的歐石竹花海

每一處花海浪漫爆表

滿眼皆綠

「道」處是景

依山而行

傍水而憩

穿林而游

踏草而嬉

2022年

呼和浩特市

新建、續建、改造的300公里城市綠道

包括市本級綠道建設100公里

賽罕區綠道建設70公里

玉泉區綠道建設40公里

回民區綠道建設20公里

新城區綠道建設70公里

目前

300公里的城市綠道已全部完工

「三環路全線貫通不僅讓我們回家的路更近了,也讓外地遊客來旅遊、品嘗美食更加便捷。」2022年12月25日,全長87.8公里的三環路實現貫通,市民張玉清高興地說。

近年來,我市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建設宜居、宜業、宜學、宜養、宜游的「五宜」高品質城市。如今的首府,城市持續煥發新活力,城市綜合競爭力、輻射帶動力大幅增強。首府正在全力為市民打造更好的城市、創造更好的生活。

「綠色氣質」提升「城市顏值」。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推進城市品質升級。2020年,大青山前坡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敕勒川國家草原自然公園」正式命名。2022年,圍繞黃河支流大黑河城區段流域全面打造大黑河郊野公園。「傍碧水而憩、穿花海而游、踏青草而嬉」——如今,我市「北有敕勒川、南有大黑河」的生態環境屏障和城市綠色生態鏈已然形成。

車有地方停了,孩子有地方玩耍了,老年人生活更方便了……越來越多的老舊樓院從「面子」到「里子」煥然一新。「宜居」城市建設,讓昔日眾多的老舊小區「破繭重生」。年逾古稀的巴達瑪其其格是老舊小區的居住者和宜居改造的見證者。面對嶄新的小區,老人豎起大拇指。「改造得實在太好了。」

2022年,我市確定改造392個老舊住宅小區,涉及住戶56326戶。目前,已全部完工。

除了改造老舊小區,我市開發包括毫沁營安置保障房在內的一系列保障房項目,安置回遷、保障高層次人才和新市民住房。

碩士研究生小韓來呼市工作後,申請了人才租房補貼。小韓說:「人才租房補貼政策真不錯,碩士每月能補貼800元租房費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我的負擔。」我市著力打造公租房、保障性住房、人才公寓、普通商品房等多層次、全方位住房供給體系,實施高校畢業生租購房補貼政策。

穩就業的同時,積極支持人才在呼創業。碩士研究生胡浩楠在金橋「雙創」示範區就挖到了一桶豐厚的「金」:2019年,胡浩楠碩士畢業兩年後與兩個合伙人入駐金橋「雙創」示範區(當時為金橋電子產業園),並先後孵化了3個本土網紅,全網粉絲約300萬左右,帶貨牛肉乾等特產約1000萬元。2021年,胡浩楠的公司走上正軌,目前已招募並組建了20人的高校畢業生團隊,在園區發展得越來越好。

我市堅持「做精做特一產、做大做強二產、做優做新三產」,推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新舊動能加快轉換,全力打造宜業城市。

如今,我市工業園區得到進一步優化整合,主導產業規模效應逐步顯現,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國乳業產業園兩大全鏈條升級項目強力推進,「兩個千億級乳產業集群」加速形成,首府正從「中國乳都」向「世界乳都」闊步邁進。

與此同時,綠色農畜產品加工、清潔能源、現代化工、新材料和現代裝備製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技術等「六大產業集群」加速發展,為吸引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整齊的桌椅、明亮的教室、寬闊的操場……2022年9月,北垣小學新雅校區迎來一張張朝氣蓬勃的面龐。

為實現高品質「宜學」城市建設,我市全面調整優化教育布局,持續增加優質教育供給,2022年又改擴建了呼市二中如意校區,9月開學時,二中東、西兩個校區的學生都能就近入學;同時謀劃建設了33所中小學、19所幼兒園,新增9.7萬個中小學學位、1.3萬個幼兒園學位。

在「宜養」城市建設中,我市還利用自治區優質醫療資源,結合醫聯體、醫供體等醫療資源,加強老年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同時大力培養多種形式的創業模式,開展養老服務。

目前,我市共有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場所211處,31個街道級養老服務綜合體全部建成並投入運營,街道級養老綜合服務中心覆蓋率達100%,市四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覆蓋率達80%以上。

2022年,我市又出台了建設「宜養」城市三年行動方案,努力把呼和浩特市打造成為北方地區適宜養生、養身、養心、養老的「宜養」之城,吸引更多人到「美麗青城、草原都市」定居康養。

「冬天最放鬆的運動就是滑雪了,帶著家人一起享受這樣的休閒時光,是最幸福的事情。」位於賽罕區榆林鎮的馬鬃山滑雪場全新升級亮相,眾多滑雪愛好者走進滑雪場,體驗冰雪運動的樂趣。

呼和浩特旅遊資源豐富,區位優勢良好,是除石家莊外距離首都北京最近的省會城市,也是華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遊客集散地。把首府建成北上草原、西行大漠、南觀黃河、東眺京津的重要旅遊目的地、集散地,是「宜游」城市建設的最終目標。

馬鬃山滑雪場的啟動運營,掀起了冬季冰雪旅遊新熱潮,大黑河郊野公園體系建設讓人們休閒憩息有了好去處。如今,通過不懈努力,北部敕勒川、南部黃河灣景觀文化旅遊帶建設推進順利。

與此同時,早已按下「快進鍵」的呼和浩特工業游、四季游、紅色游、研學游、生態游等旅遊業態通過多年的不斷完善,正在跑出「加速度」……

呼和浩特緊緊圍繞

「宜居、宜業、宜學、宜養、宜游」

城市建設要求

不斷總結經驗

積極補足發展短板

持續打造「美麗青城、草原都市」

著力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和首府首位度

讓這座美麗的城市更有溫度

生活更有溫情

市民更有幸福感

來源:郭秀芬綜合 圖片:阿拉騰 段磊 王劭凱 楊彩霞 等

統籌/張臻 校讀/郭秀芬 初審/王方 終審/阿拉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94fb2bf3b0a5a9af4b56f4c67904f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