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級成績重要還是習慣重要?資深語文老師說了「三個真相」

2023-03-02     京媽說

原標題:一二年級成績重要還是習慣重要?資深語文老師說了「三個真相」

開學後,「神獸們」紛紛歸籠,老母親們也終於不用再盯著孩子上網課了。

不過這段時間我去接孩子,發現了個新問題:由於長時間上網課,加之一個多月的寒假,開學後不少孩子很煩躁、紀律差,幾乎每天放學時老師都在校門口給家長開小會強調。

課下我們幾個家長也討論過低年級孩子「習慣和成績」的問題。

有人認為: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分水嶺。一二年級孩子們的差異並不大,不必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過分在意,培養學習習慣才是關鍵。

但也有人認為:如果不重視拼音、識字、寫字和組詞這些基礎的積累,等到三年級開始寫作文、做更難的數學應用題,豈不是要「兩眼一抹黑」?

到底該怎麼看待這件事呢?我請教了一個 有十多年小學語文教學經驗的好朋友,她跟我說了有關這個爭論的三個「真相」,也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

真相一:成績,仍舊是衡量一個學生學習好壞的主要因素

現在提倡「雙減」,也就是減輕孩子的作業和課外培訓負擔,但並沒有提出要降低對孩子成績的要求。所以,一、二年級也好,五、六年級也罷,在校老師仍舊是以「學習成績」來判斷孩子是否掌握相應知識。

我朋友告訴我,他們學校進行 跟蹤調查發現:一般從一年級開始成績就很好的孩子,如果能一直保持到六年級,往往也能進入很好的初中。

哪怕是現在進行了派位的就近入學,成績優異的孩子也能進入到師資力量相對較強、均衡的「快班」學習。但那種在五、六年級能夠「後來居上」的孩子真的屬於鳳毛麟角。

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我朋友這樣說:「老師是跟著教學大綱平穩前進,他不會因為你的落後而在原地等你,所以如果一二年級沒有打好基礎,越到後面就越容易顯得『積重難返』。」

雖然現在要求低年級不考試、高年級不排名,但往往可以通過孩子上課時的狀態、課堂作業的完成情況和日常小測驗,來檢驗孩子的學習情況。因此,家長還是要多關注孩子這幾個方面,多和老師溝通。

真相二:孩子的自信心是在「成績一直很優異」中建立的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一種感受: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如果他有一道題不會做,特別是遇到無論你怎麼講,他可能都不會的題目,他下一次再遇到類似的題,不僅不想做,而且還會看著就「發怵」,很煩躁。

但如果孩子一旦「開了竅」,他就會顯得很「興奮」,而且做完後還可能主動和你交流,期待得到你的肯定。

其實,孩子剛進小學的階段,除了天生對學習的興趣外,若能通過 自主學習 體會到成就感和價值感,就更容易建立起信心和學習興趣。

就像上個學期,我兒子在家上網課時,語文老師提問了個問題:「你們還知道哪些活化石?」

我兒子舉手回答了「熊貓」,然後老師表揚他「很注意積累和課外延展」,讓他開心了很久,更喜歡上語文課了,課上不僅積極互動,還很專注;平時也更喜歡看各種科普書,積累知識了。

這在我看來,就是孩子 主動學習 得到老師的肯定後,進而 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和信心 的一種表現。

就像北京史家小學終身名譽校長卓立老師說的:一年級應該鼓勵孩子考100分,因為要讓孩子在入學時嘗到一點「甜頭」。

如果孩子一直在「我很棒,我是個好學生」的心理暗示中學習,他往往也會更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學習,就會形成一種 良性循環。

所以,無論是從老師對孩子的學習效果出發,還是對孩子的學習興趣、信心著眼,一、兩年級孩子的學習成績都是很重要的。

真相三:好成績等於好習慣,但好習慣不一定等於好成績

那麼,一兩年級時,我們家長到底是要重視學習成績,還是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呢?

其實,成績往往就能反映出孩子的學習習慣、狀態和態度的。學習成績容易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並不是「我認真」、「我努力」就一定可以取得的。

所以,我們做家長的更多的是應該 幫助孩子建立起好的學習習慣。如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注意老師的提問並積極發言,課後認真完成作業並及時鞏固練習等。

我朋友還說:「我們老師講課,往往很關鍵的知識點只有15分鐘的內容,所以讓一、兩年級的小孩子能夠安靜地坐住,用心地聽15分鐘課程也就差不多了。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能讓他在課堂上高效地聽老師講幾分鐘,絕對比你讓他多刷10道題更有效。認真高效的聽課,就得養成好習慣。」

我根據我朋友的建議,提前了解這一「秘籍」後,特別對我兒子進行了 專注力的訓練 。

比如讓他 堅持每天大聲讀書,5分鐘、6分鐘、10分鐘、15分鐘,根據情況逐漸增加時間;

每天至少半小時的閱讀,看完後讓他把看過的內容自己複述出來。

這樣不僅在循序漸進中提升了孩子的 專注力,而且還鍛鍊了孩子 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檢驗孩子看書的效果。專注力強了,孩子自然能在課堂上認真聽講。

【寫在最後】:作為二年級小學生的家長,我個人是覺得 這兩件事同樣重要好的生活習慣是學習習慣的基礎,好的學習習慣是優秀成績的基礎。這個問題你們怎麼看?也歡迎來留言討論分享你的觀點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90827a7d5ab4640c6ee0ae958235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