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無癌」?

2024-10-18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0月18日報道澳大利亞「對話」網站近日刊發一篇文章,題為《威爾斯王妃想要保持「無癌」,這是什麼意思?》,作者是澳大利亞沃爾特與伊麗莎·霍爾醫學研究所基因工程學和癌症學博士研究生阿瑪莉·庫雷、血細胞和血癌高級研究員約翰·拉馬爾卡。文章摘編如下:

英國威爾斯王妃凱特宣布,她目前完成了一個療程的預防性化療。數月前,王妃首次透露正在接受一種未指明類型的癌症治療。

在肯辛頓宮發布的視頻中,凱特王妃說,她專注於盡自己所能保持「無癌」。她承認自己的抗癌之路還沒有結束,「康復和治癒的道路很長」。

雖然我們不知道王妃患癌或治療的細節,但這提出了一些問題,即我們如何宣布某人完全擺脫了癌症?「無癌」和保持「無癌」是什麼意思?

無癌和病情緩解有何區別?

醫學上,「無癌」意味著兩件事。首先,這意味著使用現有檢測方法無法在患者體內檢測到癌細胞。其次,患者體內沒有殘存的癌細胞。

這些聽起來可能基本相同。但「無癌」的第二個方面可能很複雜,因為想要確定治療後有沒有癌細胞殘存下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只需要幾個殘存的癌細胞,癌症就能復發。但這些細胞可能無法通過檢測被發現,並且可能休眠一段時間。仍然殘存一些癌細胞的可能性意味著,說患者「病情緩解」比說「無癌」更為準確。

緩解意味著沒有可檢測到的殘存癌細胞。一旦病人的病情緩解了一段時間,他們通常就被認為是完全「無癌」了。

凱特王妃不一定是從嚴格的醫學意義上說此番話的。儘管如此,她顯然表明自己在康復之路上邁出了有希望的一步。

病情緩解期間會發生什麼?

在病情緩解期間,患者通常會接受監測檢查,以確保癌症沒有復發。檢查會因患者及其癌症類型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

許多檢查只是觀察不同的器官是否有癌細胞,但檢查的複雜程度不同。

有些癌症可以用肉眼發現,比如皮膚癌。在其他情況下需要科技手段:結直腸癌需要結腸鏡檢查,乳癌需要乳房X光檢查,肺癌需要CT掃描。還有分子檢測,用血液或組織樣本中的蛋白質或脫氧核糖核酸(DNA)檢測癌細胞的存在。

對大多數患者來說,需要在數年裡定期接受檢查。監測性檢查將確保及早發現癌症復發的情況,從而給予患者成功治療的最佳機會。

5年可能是患者抗癌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對於大多數類型的癌症來說,病情緩解5年後,癌症復發的幾率顯著下降。此後,監測檢查的頻率可能會降低,因為患者可能被認為癌症復發的風險較低。

因為很難判斷癌症何時被「治癒」,臨床醫生可能會用「5年生存率」來代替。該指標衡量的是癌症患者在確診5年後存活的可能性。

例如,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女性(所有年齡段)的腸癌5年生存率為70%左右。這意味著,如果有100名腸癌患者,5年後預計70人仍然活著,30人死於這種疾病。

這些統計數字並不能告訴我們具體到個案的情況。但是,在不同患者之間比較他們在接受不同癌症治療後的5年生存率,可以幫助臨床醫生作出如何最好地治療患者的複雜決定。

癌症復發的可能性受多種因素影響,這些因素會隨時間變化。例如,大約30%的肺癌患者即使接受了治療也會復發。另一方面,乳癌在初次確診後的2年內復發率約為15%,5年內復發率降至10%。10年後復發率降至2%以下。

不過,這些都是概括性的——復發率可能會有很大差異,這取決於患者罹患的是哪種癌症、病情進展程度、是否擴散等因素。

如何做到「保持無癌」?

癌症如何發展以及是否復發會受到一些我們無法控制的因素影響,比如年齡、種族、性別、基因和激素等。

不過,有時候環境因素是我們可以控制的。這包括暴露在太陽紫外線照射下的時間長短,或吸入煙草等致癌物。

生活方式也有影響。不良的飲食和營養,缺乏鍛鍊和過度飲酒都可能導致癌症的發展。

研究結果估計,超過一半的癌症可以通過定期篩查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更不用說預防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臟病和糖尿病)來預防。

降低癌症風險的建議適用於所有人,而不僅僅是對像凱特王妃這樣接受過治療的人——這些建議包括不吸煙、飲食營養均衡、經常鍛鍊、少飲酒和不要過度暴曬等。(編譯/王海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9031a4702f5f99fb32628fdfd56ea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