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生能考入這所大學,工作穩定、體面,半數能進央企

2023-04-06     阿秦明是

原標題:理科生能考入這所大學,工作穩定、體面,半數能進央企

一、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級建制,是全國重點大學,首批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985工程」,是工業和信息化部高校聯盟、全國高等軍工院校課程思政聯盟、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聯席會成員;北京理工大學前身是1940年成立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歷經晉察冀邊區工業專門學校、華北大學工學院等辦學時期,1949年定址北京並接收中法大學校本部和數理化三個系,1952年定名為北京工業學院,1988年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

學校設有19個專業,9個書院;開辦72個本科專業;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8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2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4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不含一級學科覆蓋點)5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省部級重點一級學科30個、省部級重點二級學科2個、國防特色學科方向10個、交叉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2個,有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點3個。曾創造了第一枚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第一輛輕型坦克、第一部低空測高雷達等「多個新中國第一」,在精準打擊、高效毀傷、遠程壓制、軍用信息系統與對抗等國防科技領域代表了國家水平,為鑄成世界一流的強大國防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點: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

學科評估

北理工」本科生一次就業率超過98%,其中65%以上本科生繼續深造。畢業生多以京、上、廣等超一線城市就業為主,到國家重點部門、重點單位和世界500強企業就業的畢業生超過70%,到航天、航空、電子、通信等領域就業的數量位列全國高校前列。

在「宇航」、「製藥」、「車輛」等軍工領域首屈一指,在智能仿生機器人、綠色能源、現代通信、工業過程控制等軍民兩用技術方面也具有明顯優勢,工程、材料科學、化學、物理、數學、計算機科學、社會科學先後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學科進入前1‰。武器系統與發射工程、車輛工程、信息對抗技術、機械工程、飛行器設計與工程等專業都是響噹噹的王牌專業。

重點單位:航空、航天及軍工企業、上汽、北汽、廣汽、京東方、中興集團、國家電網、寧德時代、京東、華為、百度等。

二、北京航天航空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科技大學。在2017年首批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建於1952年,時名北京航空學院,是由清華大學、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西北工學院(今西北工業大學)、廈門大學、華北大學工學院(今北京理工大學)、西南工業專科學校(今重慶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的航空院系。1959年學校被國家指定為全國重點高校,1988年4月改名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有2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3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74個本科專業;有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8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雙一流建設學科:力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

學科評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是中國最年輕的985院校,是中國航空航天的最高學府,其航空航天工程世界排名第一,是所有喜歡航空航天的考生最理想的求學之地。就業率連續多年都在95%以上,升學率在70%以上,就業行業信息、科研和製造業占比近70%,就業單位國企、科研單位、教育占比50%。

就業重點單位: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商飛、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中國船舶集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華為、百度、騰訊、位元組跳動、京東、阿里巴巴等。

三、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211工程,九校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是首批設有研究生院、擁有研究生自主劃線資格的高校,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

學校始建於1920年,1951年被確定為全國學習國外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兩所樣板大學之一,1954年進入國家首批重點建設的6所高校行列。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1999年被確定為國家首批」985工程「重點建設的9所大學之一。2000年與哈爾濱建築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哈爾濱工業大學。2017年入選「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名單。 哈工大有哈爾濱、威海、深圳三個校區。現有兩院院士39人,哈工大擁有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9個,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6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4個,黑龍江省重點學科(群)16個。本部以航天類專業為優勢,深圳校區以計算機為優勢,威海校區以船舶、海洋、汽車為優勢。

哈工大參與了探月工程等國家16個重大科技專項中的14項,在航天、機器人、小衛星、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標誌性成果。先後成功抓總研製並發射「試驗一號」「試驗三號」「快舟一號」「快舟二號」 「紫丁香二號」衛星,創下了中國國內高校研發小衛星五戰五捷的紀錄;在「神舟」號系列飛船研製過程中,哈工大攻克了KM6、返回艙焊接變形矯形技術、三軸仿真實驗轉台、航天員訓練用「模擬失重訓練水槽」、航天員出艙用反光鏡體等多項技術難關。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號系列飛船交會對接任務中,學校提供了20多項技術支撐。為此,哈工大獲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集體」榮譽稱號,是全國唯一的高校單位。2012年,哈工大榮獲「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成功紀念獎牌」

雙一流學科: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學科評估:

A+: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A: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A-:電氣工程、數學、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信息與通信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城鄉規劃學、軟體工程、

B+:交通運輸工程、物理學、建築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

B:電子科學與技術、統計學、生物醫學工程、風景園林學、公共管理、設計學

B-:外國語言文學

C+: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食品科學與工程

C:海洋科學、生物學、科學技術

本科生就業在95%以上,升學率在60以上。進入央企、國企、科研單位的畢業生占比45%左右。就業主要單位: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核工業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中國商飛、華為、中國石油、中國建築、國家電網等。

四、哈爾濱工程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簡稱「哈工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並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海軍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被教育部、總政治部列入「21世紀人才強軍計劃」。 學校源自1953年創辦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1970年,在哈軍工原址以海軍工程係為主體組建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1981年成為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1994年,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 以「三海一核」 (船舶工業、海軍裝備、海洋開發、核能應用)為特色。

學校設有17個學院(系、部),63個本科專業;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2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2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2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9個;有國家一級、二級重點學科各1個,國防特色學科10個,現有院士8人

中國國內第一艘實驗潛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艦載計算機、第一套條帶測深儀等數十項填補中國國內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雙工型潛器、氣墊船、梯度聲速儀等成果摘取過世界第一的桂冠;學校在船海核領域的水下機器人、減振降噪、船舶減搖、船舶動力、組合導航、水聲定位、水下探測、核動力仿真、大型船舶仿真驗證評估、三體船設計、水面無人艇等技術居中國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地位;是中國首座數值水池虛擬實驗系統的聯合牽頭研製單位,是中國第七代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兩萬箱超大型貨櫃船、智能船舶核心設計研發單位,是「蛟龍號」7000米載人、深海勇士潛水器水下導航定位系統國產化的裝備提供方,為中國首條三體搜救艇、萬噸貨櫃船、鑽井平台等新船型開發及深海工程裝備研發提供了全面的基礎技術支撐。

雙一流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

學科評估:

A+:船舶與海洋工程

A-:控制科學與工程

B+: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

B:馬克思主義理論、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

B-:儀器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及技術

C+:工商管理

C:土木工程、公共管理

C-: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

本科就業在90%以上,本科升學率在50%以上。本科生主要集中在國有企 業(48.14%),本科主要以製造業為主(23.52%),其次是信息傳輸、 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9.65%)。重點單位:中國核工業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信部直屬、部隊及直屬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89271528764963a8bfdc7062715d3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