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健康過年,老年人謹防「餐後低血壓」

2024-01-19     東方網

原標題:科普|健康過年,老年人謹防「餐後低血壓」

一年一度的春節馬上就要到了,在這闔家團圓、共享天倫的日子裡,總逃不了「每逢佳節胖三斤」的饕餮盛宴。這時,老年人就應該要注意了,面對美食要有「定力」,每餐切勿吃得太飽,警惕出現餐後低血壓。

一、什麼是餐後低血壓?

餐後低血壓是一種老年人特有的疾病。如果出現以下3種情況之一,就可以判斷是餐後低血壓:1.收縮壓在餐後2小時內較餐前下降20mmHg以上;2.餐前的收縮壓≥100mmHg,但餐後收縮壓<90mmHg;3.血壓的變化沒有達到前2條標準,但患者在餐後出現頭暈、乏力、嗜睡、胸悶,甚至黑朦、暈厥、跌倒等症狀,也可考慮為餐後低血壓。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高血壓的患者最容易發生餐後低血壓,餐前血壓越高,餐後發生低血壓的風險就越大。但是,在健康的老年人群中,同樣也可能出現餐後血壓下降的現象。

二、為什麼飽餐容易導致老年人餐後低血壓?

一般來說,年輕人的血壓自我調節機制還很靈活,所以,無論吃得多飽,都很少會出現「撐到暈倒」的現象,但是,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暴飲暴食之後就會容易出現低血壓,主要和以下幾點原因有關。

(1)外周血管阻力代償不足

正常情況下,人們進餐後,消化系統各個器官會被調配到更多血液來更好地消化食物,此時出現的一過性血壓下降可以通過心率增快、血管收縮等方式來代償,從而保證血壓的穩定。但是,老年人的心血管代償機制減退,就會導致回心血量和心排血量減少,出現血壓下降的情況。

(2)交感神經系統功能減弱

年輕人在進餐後,胃容量擴大後可通過神經反射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來加快心率、增加心臟收縮力、收縮外周血管而對維持血壓起到保護作用。但老年人的胃-血管反應減弱,餐後心率、去甲腎上腺素、前臂血管張力和肌肉交感神經活性等增加的程度均有所減弱,其交感神經功能代償不足,就可能無法對餐後血壓的下降作出及時調節。

(3)壓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

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比例極高,主動脈弓、頸動脈竇均極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壓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從而對餐後血壓下降不能迅速作出反應。

(4)神經內分泌激素失調

當人們在進食時,胃腸道在食物的刺激下會分泌出各種激素,包括緩激肽、胰島素、胰高血糖素樣肽、生長抑素等等,它們可以幫助食物更有效地被吸收,但同時也有影響血壓的作用。這些激素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出現分泌紊亂,就可能會增加餐後血壓波動的風險。

三、如何預防餐後低血壓?

既然這個低血壓與「餐」有關,那麼,我們在餐前、餐中、餐後該如何預防或者減少餐後低血壓這一情況的發生呢?

(1)餐前避免服用降壓、利尿等藥物

老年人常處於多病共存的狀態,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帕金森、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腎功能不全等疾病,常需要服用多種藥物,其中利尿劑、降壓藥等心血管或神經內科的許多藥物都會對血壓產生影響,此時就建議患有餐後低血壓的老年人避免在餐前服用有降壓作用的藥物,以防發生餐後血壓進一步下降。當然,具體的用藥方法還是應該聽從專業醫生的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治療方案。

此外,早餐是三餐中發生餐後低血壓機率最高的時段,加之許多降壓藥等心血管藥物都會建議患者在晨起時服用,因此,若平時已經出現餐後頭暈、乏力、嗜睡的老年人就應引起重視,諮詢醫生後必要時要調整服藥的時間及劑量,以免藥物作用而加速餐後血壓的下降。

(2)餐前適量飲水

老年人可以在吃飯前先喝1杯水,因為人體在增加鈉鹽和水分攝入的時候,是可以幫助機體升高血壓的。有研究顯示,若餐前飲水350-480ml,可以使自主神經損害患者的餐後血壓下降幅度減少20mmHg。但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應謹慎使用此方法,應在醫生指導下控制每日飲水總量及飲水速度。

(3)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更容易被腸道吸收,因此,在食用這些食物時,消化器官在短時間內會需要大量的血液運輸,而導致循環系統的血液供應減少,容易使血壓快速下降,誘發餐後低血壓。老年人在進食過程中,應減少稀飯、麵食等碳水化合物及糖類的攝入,同時少食多餐,避免每頓吃得太飽,控制食物溫度避免過熱,這些都有助於減慢血液向消化系統流動,從而減少餐後低血壓的發生。

(4)戒煙限酒

飲酒會使血管擴張、血容量減少,容易誘發餐後血壓下降,老年人在用餐過程中應儘量避免大量飲酒。此外,有研究表明,吸煙是餐後低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吸煙會進一步加重主動脈弓及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的敏感性下降。因此,建議老年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限酒,以降低餐後低血壓的風險。

(5)餐後適量活動

餐後步行20分鐘可增加心率和心輸出量來維持正常血壓,改善餐後低血壓的情況,但要避免立即進行過量運動,可稍作休息後再散步。不適合運動的老年人可在餐後選擇仰臥位,休息半小時,有助於維持正常血壓。另外,有研究者曾提出餐後適當飲用綠茶可以減少低血壓的發生,但其具體的作用機制及科學性還有待進一步證實。

總而言之,血壓是老年人健康的晴雨表,只要預防在前,注意飲食結構,加強自我監測,調整生活方式,就能減少餐後低血壓的發生風險。最後,祝願所有老年人健健康康,幸福過大年!

作者:蘇征佳,梁偉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老年病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763b3a9f9e828fa3155f5c694054f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