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荷蘭青年生活——《絕命飛輪》
今天聊聊荷蘭電影《絕命飛輪》。
片名Spetters (1980)。
荷蘭鹿特丹郊區,1980年。
雷恩(Rien)、伊夫(Eef)和漢斯(Hans)是三個來自工人階級的年輕人,他們夢想成名和發財,團結在摩托車越野運動的熱情和對該運動國家明星Gerrit Witkamp的欽佩下。
當美女炸薯條女孩Fientje搬到他們的城市,她也夢想發財,她把目光投向了似乎有最美好前途的三個朋友之一,雷恩……
這是保羅·范·霍文拍攝的第一部不是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
原本的標題是《好友》(Buddies),後來保羅·范·霍文的妻子建議更改標題。
電影標題「Spetters」源自一個已不再使用的荷蘭俚語,意思是「熱門」或「帥哥」,也指主角們的摩托越野車上的泥巴。
據說,導演保羅·范·霍文的妻子瑪蒂娜(Martine)為其俚語意義想出了這個詞。
該詞的另一個意思是濺射,就像電影中的小吃亭上所看到的油濺。
保羅·范霍文以電影挑釁者著稱。
《絕命飛輪》在荷蘭備受批評。這部開放式電影被貼上了殘酷、色情、反女性和反同志的標籤。
許多評論家指責該電影反對女性、反對同性戀、反對殘疾人和反對基督教。他們還稱其沒有道德觀念,過度墮落。
最初的劇本因為太粗俗而被荷蘭一家電影基金會拒絕。劇本經過重寫並獲得資金支持,但實際上,保羅·范·霍文只是將原始劇本作為拍攝劇本使用。
三個年輕人非常努力地尋找一條走出生活的道路。
這是一個非常父權主義的個人覺醒,年輕人認識到他們家庭化的父親所過的生活,鼓勵他們在不可避免的事情發生之前嘗試其他事情。
這種解放是通過摩托車實現的。
三位主角在摩托越野比賽中穿著的服裝反映了他們的性格:
雷恩是三人中最有天賦和勇敢的,穿著白色;
伊夫是矛盾的人,衣服是兩種顏色(紅色和黑色);
漢斯是傻瓜和懦夫,穿著黃色。
漢斯·范·托倫根(Hans van Tongeren)在電影發布後自殺。
這與他在電影中的角色很奇怪的相似,他在癱瘓後自殺。
保羅·范·霍文最初計劃讓雷恩的死亡非常噁心。這個場景將展示醫務人員從卡車的輪胎上取出他的身體部分,但在劇組人員的消極回應後,范·霍文改變了主意。
伊夫遭受強姦的地鐵隧道不是一個布景,而是一個真正正在施工的隧道。
為了拍攝這個場景,必須誘開專業警衛人員。
通過描繪在80年代荷蘭三位熱愛摩托車的朋友的普通故事,影片幾乎合併了青少年電影、青春劇的所有傳統情節:戀愛、好友之間的瘋狂、內在的競爭、與父母的衝突、對未來的焦慮等。
但每個元素都具有新的真實感。
導演繪製了一個真實而無遮掩的荷蘭日常生活圖景。
真實描繪荷蘭青年,
挑戰社會道德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