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中國科技公司最貴的CEO?半個月前的一份榜單給出了答案。
2月14日,鈦媒體根據科技型上市公司的公開數據,統計出一份2020年《高管薪資排行Top50》。這些公司高管里,年薪4.34億元的小鵬汽車副董事長兼總裁顧宏地,打敗了4.28億元的騰訊總裁劉熾平,獲封新一代「打工皇帝」。
對此,小鵬汽車也有解釋,稱顧宏地的4億多年薪並不都是現金,還包括股權和期權,超過90%是幾年來累計的股權激勵總和。
在外界看來,顧宏地和劉熾平都是公司里,除創始團隊之外的二號人物。他們身處最高決策層,掌握著僅次於一號位的權力,成為公司做決定的大腦和執行命令的軀幹四肢之間,可以被忽略但絕不能缺失的中心樞紐。
權力更迭一直在市值最高的公司里連番上演,剛剛過去不久的2021年,金字塔尖的二號人物名單里,出現了一些新面孔,也劃掉了不少舊相識。
文 | 辛野
編輯 | 金湯
運營 | 月彌
二號人物的閃亮出場
舉起第一把火,或者第一把刀
一個典型的二號人物應該是這樣:公司順風順水時,隱於一號人物的光芒之下,但需要挺身而出的時候,他或者她,要拿出足夠的手腕與魄力,提「火」來見。
阿里如今的二號人物戴珊,還沒上任,需要「挺身而出」的時刻就早已等著了。
那是關於阿里淘系的多年隱疾。十餘年來,淘寶和天貓都是獨立運營的事業部,兩者之間築有透明的「冰牆」,中間留有單向通道,讓淘寶為天貓輸送流量,這也意味著為了資源,必有拉扯。
冰牆的外面是熱火朝天的電商市場,前有京東拼多多,後有抖音快手,電商世界內卷,讓阿里略顯疲態。
作為阿里的最高執行長官,張勇考慮過先在內部打碎這堵「牆」。2019年3月,阿里宣布,時任淘寶總裁蔣凡兼任天貓總裁,保持淘寶、天貓兩個品牌獨立發展的同時,打通兩個消費場景。只是在蔣凡任內,這份期待終究落了空。
今年1月6日,正式履新「中國數字商業板塊」負責人的第六天,戴珊發了一封內部信,宣布淘寶事業群和天貓事業群,整合為用戶運營及發展中心、產業運營及發展中心,和平台策略和運營中心。也就是說,如今,戴珊想要打破舊有模式,將它們全面融合。
戴珊現任阿里巴巴「中國數字商業板塊」負責人。圖 /視覺中國
執掌淘系後,戴珊的動作快且狠,第一把火就燒向積年累月的寒冰。而位元組跳動的梁汝波,新官上任後的動作與其說是「放火」,不如叫「舉起手術刀」。
2021年5月20日這天,張一鳴發了一封內部信,宣布自己卸任CEO,由梁汝波接任。
就這樣,梁汝波在當時成為了位元組的二號人物。據晚點LatePost獲悉,張一鳴卸任CEO後,還於2021年11月退出位元組跳動董事會,將席位也交給了梁汝波,但這一消息未獲官方證實,而張一鳴本人在5月的那封信里,仍給自己保留了「公司創始人」的位置,只是放下日常管理工作,「聚焦到遠景戰略、企業文化、社會責任等長期重要的事情上去」。
日常的管理交到了梁汝波這裡。
2021年11月2日,梁汝波先是調整了業務板塊的架構,其中最受關注的是,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搜索、百科以及國內垂直服務業務全部併入抖音。
緊接著,一個月後,位元組跳動又發布了一封內部郵件,決定整體撤銷人才發展中心部門——這也意味著,「手術刀」伸向了梁汝波最熟悉的HR團隊。2020年起,他開始負責集團人力資源和管理工作,也正是這一年多的時間裡,位元組跳動全球員工數從6萬人迅速膨脹至11萬人,用超配招聘的策略,讓公司轉起來,讓員工捲起來。
進入2021年後,位元組跳動開始痛苦收縮。也不止位元組,過去這一年,不確定性在網際網路瀰漫,大廠們密集地對最高權力層展開調整。除了梁汝波之外,京東的徐雷和拼多多的陳磊,也往前踏了一步。與之相對的,是原先活躍在公開場合的一號位,集體後撤。
中國最受矚目的一批公司,來到了二號人物掌權的時代。只是其中的交接,並不如理想般平穩、順利。
二號人物的誕生時刻
突如其來的,和醞釀已久的
過往的經驗表明,成為京東的二號人物,是一件只在理論層面存在可能性的事。因為,權力牢牢地握在一號位手裡,手握近80%投票權的劉強東是這家企業的絕對控制人。
直到2018年下半年,京東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捲入涉嫌性侵的風波,巨大的陰影頃刻間籠罩京東。
據財新報道,當年12月22日凌晨4點,京東的公共關係部門無人入睡,員工們忙著告知媒體劉強東涉性侵案的最新進展:美國檢方決定不予起訴。
當事人劉強東也在兩個小時後發微博回應,一方面堅稱自己沒有觸犯任何法律,另一方面向妻子道歉,向「頂著輿論壓力工作」的每一位京東同事道謝。
徐雷是被感謝的對象之一,他成為京東風波中除劉強東之外,最受關注的高管。
面對著巨大的公關危機,和外界嚴峻的競爭環境——當時,拼多多、阿里強敵環伺,GMV增速下滑、年度活躍用戶數下降、利潤率下滑,伴隨劉強東案件審理懸而未決,京東的股價一度跌到發行價附近。
徐雷成了那個臨危受命的人。當年年底,劉強東終於決定放權,讓多個事業群負責人直接向徐雷彙報。
舊有的組織秩序被打散,內部變革也不平靜。據36氪報道,劉強東在內部會議上怒斥部分高管「人浮於事,拉幫結派」,並且放出狠話,「誰不服徐雷,就是不服我!」
2020年6月,京東在港上市,徐雷(左三)參加「雲敲鐘」儀式。圖 / 視覺中國
拯救組織於水火的任務,就這樣落到了新晉二號位身上。相比徐雷上位的突如其來,阿里老將戴珊走向台前,更像是醞釀已久的決定。據晚點LatePost報道,2021年的這次的組織架構調整,張勇思考了一年多,他親自設計了組織關係,下了很大決心。
這一年多,阿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萬眾矚目的IPO被緊急叫停,又因壟斷吃了一張182.28億元的罰單,阿里在資本市場跌入了急速下墜的通道:自從2020年11月螞蟻集團上市計劃擱淺,阿里股價削去近六成,市值蒸發了4000多億美元。
就在這樣的危急時刻,戴珊成了外界口中的「阿里新二號人物」,按照阿里2021年Q3財報數據,她管理的業務為集團創造了65%左右的營收。
二號位的身份曾經屬於蔣凡。美團創始人王興曾經斷言,要是能贏下和拼多多的這一仗,蔣凡就是「當之無愧的阿里CEO接班人」。
只是假設至今未成立,阿里關於拼多多的心病也一直沒找到好藥來醫。
2018年6月,馬雲尚未卸任董事局主席,當時還是二號人物的張勇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談及拼多多的威脅,直言阿里不可能再走回三塊九賣一雙日拋型的鞋還包郵的路,「你就當成(拼多多)在幫我開拓農村市場,教育用戶好了」。
後來的故事頗為打臉。2021年3月17日,拼多多發布了2020年全年業績,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年活躍買家數已達7.884億,而阿里的這個數字為7.79億。
優勢領域初嘗敗績,已經成為阿里董事局主席、CEO的張勇,比此前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個盯得住下沉市場的二號位。這個位置不再屬於蔣凡,反而是深耕B系,先後盤活淘特(原淘寶特價版)和淘菜菜這兩顆下沉市場棋子的戴珊,進入了最高層的視線。
從領先者變成了追趕者,張勇一改雲淡風輕,率領阿里變陣進攻。而棋盤另一邊,拼多多宣告取得階段性勝利的那一天,黃崢卻後撤一步,甚至辭去了明面上的一號位,即日起陳磊接任拼多多董事長,並繼續擔任CEO。
如同一塊巨石投入水體,驚詫和恐慌情緒迅速延宕至二級市場。消息公布後美股開市,拼多多股價瞬時閃崩18%。——這還是提前打了預防針的情況。
大半年前的2020年7月1日,黃崢就宣布卸任CEO,轉而將CTO、聯合創始人陳磊送到台前,這家外界眼中曾經與黃崢個人深度綁定的公司,第一次有了明確的二號位。
黃崢說,董事長的交接,原定於卸任CEO整整一年的時候完成,但「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甚至異化」和「內部業務和管理疊代」的加速,讓計劃在2021年3月發生。
他沒有提及的背景是,兩個多月前,倒在寒冬中的「多多買菜」員工,讓公司內外對「狼性」文化的批判聲音一度充斥輿論場,撕開了這家公司高速狂奔的另一面。
阿里、京東、拼多多,三大電商巨頭的處境冷暖自知,但從表面看來,無論是戴珊、徐雷,還是陳磊,無論是從幕後走向台前,還是從二號位直至接管一切,都與「危機」有關。
成為二號人物之前
赫赫戰功與溫吞謙讓
2021年9月,徐雷履新京東集團總裁,這是京東20多年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職位。這一次,媒體的標題終於確認,「京東有了二號人物」。
徐雷不像刻板印象里的二號人物那樣,低調、沉默甚至隱忍。2009年,他以營銷副總裁的身份加入京東,與傳統意義上的商務精英不同,徐雷聽搖滾、踢足球,紋身、打耳洞。如果不是非要穿西服的時刻,身材壯實的他大多會套著顏色鮮亮的潮牌衛衣、闊腿褲出現,腳踩限量款潮鞋,手腕、脖頸上繞著金屬鏈和佛珠、手串。
徐雷參加《脫口秀大會》。圖 / 網絡
在一些特殊時刻,徐雷是那個代表京東下場說話的人。
2017年雙十一,京東宣布從11月1日到11日,平台累計下單金額超過1000億,被阿里巴巴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暗諷,「不得不承認京東數學很好,只要京東自己願意,可以把一年的下單金額都算成雙十一跨年大活動的下單總額」。
徐雷在朋友圈回懟:「搞不明白,為啥你家可以提前預售20多天開賣然後算一天銷售額,我家不能正常開門做買賣只算11天購物季銷售額。」
除了罵戰,徐雷也有不少實打實的貢獻。2010年,由他主導推出了「618」,讓「618」成為了和雙十一併立的電商狂歡。
赫赫戰功,為徐雷的上位鋪平了道路。但這不是成為二號人物的充要條件,有時候,一號位的意志更為關鍵。
梁汝波的「手術刀」,是張一鳴遞過去的。這位創始人也知道,對於他的繼任者,不少人的認知還是一片空白。
那封宣布權位交接的內部信里,回答「為什麼是梁汝波」之前,張一鳴先用一堆頭銜——位元組跳動聯合創始人,從公司創辦之初陸續承擔產品研發負責人、飛書和效率工程負責人、集團人力資源和管理負責人等工作——科普了「梁汝波是誰」。
掌權之前,梁汝波的存在感,是位元組一眾核心高管里最低的。相較之下,另外兩位高管——位元組跳動(中國)董事長張利東、位元組跳動(中國)CEO張楠,似乎是位元組跳動二號位更有競爭力的候選人。
等到了真正亮相挑大樑的時候,梁汝波留給位元組內外的印象幾乎只有溫和技術男的標籤。甚至在某些時刻,他還顯現出溫吞的一面。
在一次「雙月CEO面對面」的全員會上,有員工提出關於雙倍工資到底怎麼算的疑問,梁汝波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有些躲閃,給人留下了「語氣和態度都有些卑微」的印象。
最後,還是張一鳴出面解了圍,「會改的,事情比較複雜」。
二號人物與一號人物的關係
上鋪的兄弟和「化學效應」
梁汝波站上權力高位後,外界後知後覺地關心起他的過往。
比一連串頭銜更有說服力的,是他和張一鳴的關係。一起考入南開大學,住一間寢室,一起畢業又一起創業,第一次是垂直房產搜尋引擎「九九房」,第二次是位元組跳動。
他們是同行者,也是親密的、可以互相支持的夥伴。除了內部信里提到的「接手我寫了一半的系統」外,他們還在大學裡共用一台電腦,一個買主機,一個買顯示器。
梁汝波見證了張一鳴近20年來幾乎所有的重要時刻,包括他追求女生,表白被拒還不放棄的故事。為此,梁汝波一度吐槽這位室友「有點奇葩」,後來那個女孩和張一鳴牽手了,還成為了他的太太。
張一鳴、梁汝波重遊位元組跳動誕生地,回憶最初創業時光。圖/ 位元組跳動官方視頻截圖
位元組跳動聯合創始人們的趣事,在交接那一刻才傳播開來。但幾乎是鏡像版本的故事,在另一家網際網路巨頭那兒,早已口口相傳。
同樣是大學室友,同樣是一起創業,甚至同樣是第二次一起創業,才迸發出更大的能量,張一鳴和梁汝波做出了位元組跳動,王興則拉著王慧文,締造了美團。
不同於梁汝波溫和低調多年,王慧文從最開始就以不可替代的姿態站在王興身邊,成為美團內外公認的二號人物。
美團受到質疑,王慧文是沖在前頭的那一個,還是用非常火爆、與溫和絲毫不沾邊的方式。
2018年美團進軍網約車,王慧文是急先鋒。媒體帶著各種質疑聲把他團團圍住:美團的邊界在哪兒?為什麼要做網約車?擴張的邏輯在哪裡?
王慧文砸過來一連串質問:你們看不懂美團?看懂阿里了麼?樂視看清了嗎?特斯拉呢?什麼時候明白京東的?你們是怎麼看清亞馬遜的呢?
有人說,亞馬遜存在多種可能性。王慧文突然用力拍了一下桌面,「對了,我們就是亞馬遜」。
對於王興,王慧文展現出最大程度的信任。商業作家李志剛曾在文章中提到,2010年底,王慧文加入美團網,王興承諾了他的股份。2011年融資的時候,阿里的投資人來對美團做盡職調查時問王慧文,你知道你在美團網的股份嗎?
回答是大概知道。投資人又問,你們簽協議了嗎?回答是沒有。
不擔心嗎?「不擔心,這(股份)是王興親口告訴我的。他說有就有,我相信他。」
至於王興怎麼看他?火爆的、直來直去的王慧文,說過一些「大實話」。外賣大戰初期靠燒錢補貼,但不可能永遠那麼多,「要是一單補貼5元錢,王興還不把我給解僱了?你以為我們倆就是靠兄弟感情維繫到今天?」
王興(左三)、王慧文(右二)。圖/ 網絡
一號位和二號位的互補,不只在美團。滴滴在某些特定的歷史時期,也深受其惠。
不同於睡一個寢室上下鋪的兄弟,滴滴的程維和柳青,初見時一個是從阿里中供鐵軍殺出來的銷售,深諳狼性和肉搏;另一個出身名門,哈佛畢業,高盛任職12年,在投資界攀到金字塔尖。
2014年夏天和Uber的競爭壓力,讓程維決定力邀柳青加入滴滴。後來的故事,就是柳青在三個星期內幫助滴滴完成了F輪7億美元的融資。滴滴的天使投資人王剛說,「他們這個組合是很快見到了化學反應和疊加效應的」——程維有市場敏銳度、深入一線的執行能力,這些是柳青缺乏的;但柳青有人脈、有國際視野,在資本市場呼風喚雨的能力,程維也不具備。
在滴滴,CEO程維和總裁柳青,組成了「雙老闆制」。另一家實行「雙老闆制」的網際網路公司是快手。故事開始於兩名內斂程式設計師的相遇,一個是經歷了33個失敗項目的宿華,另一個是GIF應用快手的創始人程一笑。他們在投資人組的酒局上一拍即合,決定一起做一個記錄真實世界的產品。
宿華因為更擅管理成為了快手CEO,程一笑則保留聯合創始人的名頭,潛心產品。他們總是一起出現,無論是開啟重要戰役的內部信署名,還是面向股東和投資人的會議。
但縫隙也漸漸出現。2020年6月快手臨近上市,老員工在內網開懟,除了「信息不透明」「派系林立」等問題,還有對兩位老闆的發問——
「難道宿華和一笑兩個人之間在這一兩年沒有那麼多較勁嗎,還像2017年以前那樣的親密嗎?」
宿華和一笑沒有回答。但自從2018年下半年日活用戶數被抖音趕超後,快手周身一直籠罩著焦慮。尤其是2021年上市後,這層焦慮被一跌再跌的股價襯托得更為厚重。
一則後續是,2021年10月29日,宿華宣布卸任CEO,繼續擔任董事長,聯合創始人程一笑接任CEO。
宿華(左)和程一笑(右)。圖 / 尹夕遠
二號人物會怎樣出局?
主動的,和被動的
大公司的人員流動,是再平常不過的場景,但最高權力層的變動,尤其是二號人物的離開,往往被形容為人事震盪。
2020年12月18日,是王慧文在美團的last day。十年前的這一天,32歲的他加入當時規模不過兩三百人的美團。十年過去後,他從聯合創始人、獨立董事和高級副總裁的位子上退休,美團也成長至萬億規模。
退休的消息,當年年初就公布了。對於42歲就退休這件事,王慧文的解釋主要是處理不好工作與家庭、健康的關係,以及不熱愛管理卻不得不管理讓他很痛苦。
同樣是40多歲,阿里陸兆禧的退休,是另一個故事。比起王慧文在美團留下的灼灼印記,陸兆禧擔任阿里CEO的兩年,稱得上如履薄冰。
2013年5月10日,馬雲在「淘寶十周年」晚會上動情宣布,夜裡12點過後,正式卸任阿里巴巴CEO一職。繼任者正是陸兆禧,看上去他做了充分的接位準備,在B2B、支付寶、淘寶、阿里雲等業務一號位都有過歷練經驗。
馬雲扶他上馬後,再送一程,「接馬雲這個位置是非常難的,我能走到今天是大家的信任……我相信,我也懇請所有的人像信任我一樣,信任新的團隊,信任陸兆禧」。
只是,兩年之後,2015年5月7日晚,當時還是阿里董事局主席的馬雲以公開信的方式宣布:5月10起,陸兆禧將卸任阿里巴巴集團CEO一職,出任集團董事會副主席;而1972年出生的原集團COO張勇,將出任阿里巴巴集團第三任CEO。
馬雲特別感謝了陸兆禧的付出,再度強調「做性格鮮明誇張的馬雲以及如此龐大複雜一日千里的集團的第一任接班人,他這兩年需要承擔巨大的壓力」。
這一次,馬雲沒有再提「信任」二字。從外界的角度看過去,這兩年並不是單純像他所說的那樣,是「業務突飛猛進」的兩年,更多的還是馬雲對陸兆禧的信任,不斷被挑戰的兩年。
馬雲和陸兆禧一起出席會議。圖 / 視覺中國
最受外界質疑的,是陸兆禧主推的阿里社交產品「來往」。
那兩年,正是微信高舉高打,占領大批用戶並試圖進入電商、支付、生活服務等多個領域的時候,陸兆禧做出了判斷,認定缺少社交產品的阿里必須補上這一環。
2013年9月上線的「來往」,成了承載反攻希望的「戰略級產品」。馬雲用一封公開信熱情地站台,「我們家領導和我已經把家裡所有有手機的人,包括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全強迫安裝上來往。每個阿里人11月底前必須有外部來往用戶100個,沒有100個是肯定沒有紅包」。
結果是,微信的地位幾未動搖。到了2013年底,網絡上傳出網易丁磊在一封內部郵件中,對市面上幾個即時通訊軟體的評價,「微信5分,易信0分,來往負分」。沒過多久又是春節,微信紅包上線並大獲成功,馬雲形容這是「偷襲珍珠港,計劃和執行完美,讓我們教訓深刻」。
剩下的任期里,很難再找出陸兆禧的高光時刻。在那之後,馬雲把陸兆禧的CEO和自己的董事局主席都給了張勇,幾年後,張勇又把蔣凡的大淘寶給了戴珊。
正如王興評論的那樣,外界都認為蔣凡在阿里原本有個光明的未來。他的出局,除了業務層面的考慮,和2020年4月轟動全網的出軌張大奕傳聞不無關係。
當時阿里成立了特別調查組,確認沒有利益輸送的同時,認為蔣凡在公司重要的崗位上,因個人家庭問題處理不當,引發嚴重輿論危機,給公司聲譽造成重大影響,因此取消阿里合伙人身份並予以記過、降級。
自那之後,蔣凡學會了低調,直至這次的暫時「出局」。
二號人物的難題
一號人物的影響,如影隨形?
低調是二號人物的必要武器嗎?大機率如此。二號人物的疊代史里,低調的往往走得更遠。
畢竟,差事不輕鬆,二號人物做好現任管理執行工作的同時,「老闆」的影響如影隨形。在大公司的權力轉移中,最耐人尋味的,還是一號人物的態度。
2022年的第一個月,TikTok傳出全球營銷主管被開除的消息。
經證實,這位名叫Nick Tran的主管已經離職,但TikTok方面不僅沒說原因,還客氣了一番:衷心祝他未來一切順利。不過據虎嗅援引Pandaily報道,這人就是被開除了,還惹得張一鳴很不高興,原因是2021年底,他主導的「TikTok Kitchen」系列營銷活動上線,搞得外界以為TikTok要進軍餐飲界。
上述報道里提到,張一鳴與位元組跳動CEO梁汝波、TikTok現任CEO周受資討論這個消息,「我最近在媒體上看到了,也被朋友問是怎麼回事。我很鬱悶,不想回答,也不知道怎麼回答,這不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了」。
張一鳴對這類活動的定性,是「膚淺的噱頭營銷」,「既成為負面的、笑話的新聞傷害品牌,也給業務帶來嚴重損害」。
從用詞和語氣看得出來,張一鳴很生氣。哪怕卸任位元組跳動CEO那會兒,他已經宣布放下公司日常管理,等到具體業務出了問題,這位創始人還是衝到了第一線,對現任管理層耳提面命。
而幾年之前,百度的二號人物更是閃現又閃離,與一號人物若即又若離。
2017年1月17日,百度宣布任命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為百度集團總裁和COO,負責產品、技術、銷售及市場運營。原先向李彥宏彙報的總裁、副總裁們,一併改為向陸奇彙報,而陸奇則向李彥宏直接彙報,成為百度歷史上權力最大的職業經理人。
那時的百度到了不得不變的關口。2016年4月,魏則西事件讓百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李彥宏頂著壓力發了反思信,「從管理層到員工對短期KPI的追逐,我們的價值觀被擠壓變形」。
陸奇到來之後,李彥宏曾對媒體表態,「基本所有的業務都放陸奇這兒」。陸奇在百度內部也的確掀起了一場變革風暴,通過「全面診斷百度護城河」等一系列行動確定主線業務,裁撤冗餘的人和事。
但僅僅過去一年多後,陸奇的變革戛然而止,2018年5月18日,百度官宣了他即將離任的消息。科技評論作者潘亂在《百度沒有文化》一文中提到:「在內外輿論和資本市場反饋層面,陸奇的確成功將百度的印象從一家銷售公司重新轉變成技術公司。但陸奇並沒有獲得與其高位相匹配的權力,甚至沒有人事權和財權。」
陸奇和李彥宏的分歧,寫在一些細節里。在成為百度COO後的一個採訪中,他說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是all in」,後來「All in AI」也在陸奇對外展示的PPT中被放大、加粗,成為百度新時期的戰略方向。
但在2018年1月,陸奇還未離開百度的時候,李彥宏對媒體表示從未說過「All in AI」是百度的標籤,「我這人說話還是傾向於留有餘地……希望大家不要把一件事情絕對化」。
陸奇的離任,也讓那些對他彙報的權力關係,重新收束到一號人物李彥宏手中。事實上,組織架構已經不再是透視大公司最高層權力變化的唯一窗口,有遠見的創始人會通過各種機制的設計,確保公司的控制權還在自己手中。
關於如何與一號位和平相處,從2006年就開始輔佐馬化騰左右、地位固若金湯的劉熾平更有心得。
2007年,《南方日報》記者就曾問過他: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你有沒有活在創始人的陰影下?
「要說陰影,我覺得是沒有的。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我想的是怎麼把公司治理好,最終的成績是我看重的,而其他的諸如名氣什麼的我並不在乎。」這是來自連續多年拿到超高薪酬的,「最強打工人」的標準答案,要低調、要隱忍,不要追求太多,不要想得太多。
劉熾平(左二)和馬化騰(左三)。圖 / 視覺中國
參考資料:
1、《年薪4億的中國最貴科技CEO是誰?我們對高管薪資做了個排行》,鈦媒體
2、《阿里新二號人物:戴珊的三把火》,騰訊深網
3、《戴珊演講:HR如何讓員工和孤獨的CEO同心?》,湖畔大學
4、《張一鳴退出位元組跳動全球董事會,梁汝波與八名核心高管走向前台》,晚點LatePost
5、《京東入冬》,財新周刊
6、《張一鳴 人機進化論》,人物
7、《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的「雙面人生」》,顯微故事
8、《美團上市 影子王興》,藍洞商業
9、《美團外賣兩年300萬單怎麼做到的?》,新經濟100人
10、《滴滴:一個有關野心和速度的故事》,GQ
11、《滴滴快的柳青:這個不曾失敗過的女人,正與不曾打破的舊體制博弈》,福布斯中文
12、《滴滴往事》,極客公園
13、《阿里巴巴新任CEO張勇是誰,前任陸兆禧在過去2年又有什麼功過?》,好奇心日報
14、《張一鳴「飛書」,TikTok開除全球高管》,虎嗅網
15、《百度沒有文化》,亂翻書
16、《百度巨變:陸奇來了,馬東敏也來了,李彥宏呢?》,財經
17、《劉熾平:我沒有活在馬化騰的陰影下》,南方日報
每人互動
你對誰的「上位」印象深刻?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