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新能源汽車市場內卷不斷升級,各大車企價格戰、配置戰也是一輪又一輪,就是在這無盡的內卷之中,理想汽車已經實現了季度盈利,蔚來也是靠著降價突破兩萬輛大關,這些造車新勢力經過這麼多年的摸爬滾打,如今已經成為了新能源市場的頂流,這對於那些還沒把車造出來的百度、小米等新勢力來說,確實是需要加把勁了。
日前,據吉利控股集團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吉利控股集團和百度聯手打造的「汽車機器人戰略合作項目」迎來重要進展,吉利控股發布汽車機器人品牌「極越」,該品牌定位為吉利控股旗下高端智能汽車機器人品牌,首款車型命名為「極越01」。
針對百度與吉利的合作模式,還有集度的未來規劃等問題,「汽扯扒談」也是聯繫到了極越相關人士,其表示,百度吉利從21年3月開始合作,先建立了合資公司集度——聚焦高階智能化解決方案研發,現在又建立合資公司極與越,一直不是百度造車、或者集度造車,一直就是定的吉利杭州灣智慧工廠(與極氪共線),準確的是吉利造車。百度、集度做的都是智能化技術賦能,並不是直接下場造車。
極越向前,集度向後
對於橫空出世的極越來說,其並非是吉利的獨立品牌,而是同樣屬於百度、吉利的戰略合作範疇——兩者的合作發生了重要轉變。
目前集度作為百度AI技術的提供方,主要負責產品定義和科技研發。極越負責對外,主導品牌的經營管理、市場布局等工作。具有生產資質的吉利,則負責汽車的生產製造。
兩年前成立的集度,正承擔著高階智能化解決方案研發和創新的重要任務,而這些成果也將完整賦能給極越品牌車型。
按照規劃,吉利控股集團將基於全球領先的SEA浩瀚架構,發揮其在研發、製造和供應鏈管理等領域的競爭優勢,深度融合汽車智能化、網聯化技術,負責生產製造智能化領先的汽車機器人。
百度集團將把最領先的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文心一言等AI技術能力,全面開放給集度,並最終賦能給極越。雖然看起來有些複雜,但這樣的業務分工使得各家公司的業務布局變得更加明確,同時也解決了集度汽車沒有生產資質不能量產的最大難題。
在發布極越品牌之餘,當天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信息傳遞出來:極越汽車已經拿到了汽車生產資質。根據工信部網站正式發布第374批汽車新產品公示,由吉利控股集團、百度集團聯手打造的「極越01」赫然在列,這標誌著集度汽車機器人的量產交付越來越近了。不過極越究竟能夠為市場帶來怎樣的驚喜與答案,或許即將上市的「極越01」將為我們一一揭曉。
百度這是要學習華為問界?
2021年3月,集度成立並獲得超3億美元啟動資金,百度和吉利分別擁有55%和45%的股份。2022年1月,集度宣布完成近4億美元的A輪融資,該輪融資由百度和戰略合作夥伴吉利共同增持。
背靠百度與吉利兩大巨頭的集度發展速度也是非常快,同年6月,公司就發布了產品的油泥模型圖。一年後,概念車「集度ROBO-01」面世。2022年10月,售價為39.98萬元的ROBO-01探月限定版成了集度首批規劃交付的車型——集度汽車CEO夏一平表示,產品大規模交付的節點是2023年的三季度。
只不過由於生產資質問題,集度的量產車遲遲不能兌現。根據工信部2022年初發布的《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委託生產試點工作的通知》顯示,新能源汽車代工模式下的委託方與受託方均需要具備生產資質才能代工生產,也就是「雙資質」。這百度吉利的合作中則意味著,如果集度沒有生產資質,則不能直接委託吉利代為生產。
所以百度為了保留造車火種,不得不將造車主體讓渡給具有資質的吉利。8月9日,吉利和百度關聯公司合資成立了「杭州極與越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元,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兼CFO張權擔任執行董事,集度CEO夏一平擔任總經理。與曾經建立「集度汽車有限公司」時百度持股55%、吉利持股45%的股權結構有所不同,在「極與越」中,吉利方面持股65%,百度方面持股35%。
這一變更使得百度從曾經的主導者,變成了如今的技術參與者,從此百度向集度全面開放AI底層技術能力,吉利通過SEA「浩瀚」架構包攬車輛的硬體素質,造車模式也是與華為問界有些類似,但話語權應該沒有華為那般強勢,雖然對於百度來說有一種被迫轉變身份的感覺,但好在是可以讓傾注了多年心血的造車夢繼續下去了。
汽車行業分析師劉強表示,百度或將走上華為「造車」之路,即自身不造車,但要為車企從智駕、智艙等方面賦能。未來吉利與百度的這種模式若能成功,還會有其他車企想同百度合作造車,百度僅需按照「吉利百度模式」同車企再成立一家新公司,如法炮製,進而即可實現整車的量產上市。
雖然集度變成了極越,但對於百度與吉利都是並沒有太大影響,對於百度來說,其將繼續以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文心一言等AI技術能力賦能新能源汽車,還是會深度參與到新能源汽車浪潮中的;對於吉利而言,極越的出現讓吉利有了更多的牌可打,同時與百度的合作也會使得其智能化實力進一步提升,進而提升其品牌實力與品牌溢價能力,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