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稻盛和夫:抱怨無用,干就對了!

2023-08-23     筆記俠

原標題:追憶稻盛和夫:抱怨無用,干就對了!

內容來源:由編者整理匯總自網絡公開資料。

責編 | 少將

第 7647 篇深度好文:5215字 | 13分鐘閱讀

內容來源:由編者整理匯總自網絡公開資料。

責編 | 少將

第 7647 篇深度好文:5215字 | 13分鐘閱讀

商業思維

筆記君說:

8月24日,是世界著名企業家「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去世一周年。這位90歲的老人,於2022年走完了光榮輝煌、銘刻歷史的一生。為什麼我們要紀念他?

京瓷60多年來從未虧損過,破產重整的日航起死回生。他的經營哲學,不僅在商業史上造就了難以磨滅的成績,也在全球範圍內影響了數千萬人。

特別是在當下,很多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陷入了難以言說的困境;很多人在人生、事業、工作上遇到了挫折和難關。我們渴望走出逆境、扭轉人生,渴望美好的明天。

通過工作去解決,可能是唯一的正途。如何做好工作,是每個人每天都面臨的課題。而稻盛哲學一定會給我們帶來啟發——

極度認真地工作,能扭轉人生;成為自燃型的人,一步一步積累;當你竭盡全力時,神靈將會現身;樂觀構思、悲觀計劃、樂觀實行,等等。

本文摘錄了稻盛和夫對於人生、工作、努力等問題的思考,希望能幫助您過好當下、創造未來。

首先,我們簡要回顧一下稻盛和夫的人生歷程。

1932年1月21日,稻盛和夫出生在日本鹿兒島縣鹿兒島市。

年輕時的他屢遭磨難。先是初中升學考試失敗,接著患上肺結核,徘徊於死亡邊緣。拖著孱弱的身體第二次考初中又落榜,同時因為戰亂家屋又被燒成廢墟。

在回憶這些經歷時,稻盛如此評價:「在我15歲以前幼小的心靈中,接連的厄運讓我幾度喪失對生活的希望。」

然而,命運的考驗還在繼續。考大學、找工作,仍然給他帶來了不斷地失望和傷心。

畢業後,他去大企業求職應試屢遭挫折。最後經老師介紹,進了京都一家瀕臨破產的製造業小公司。上班後第一個月的工資沒有如期發放,公司給他和同事的答覆是:「請再等等」。

這一年,稻盛23歲。他哀嘆自己的命運,心中苦惱:「為什麼不幸和苦難一次又一次降臨到我的身上,我今後的人生將會是怎樣的呢?」

但稻盛和夫之後的人生,很多人可能都已經知道了。他在27歲創辦京瓷,52歲創辦第二電信(KDDI),兩家公司相繼進入世界500強。

2010年,78歲高齡的稻盛出任日本航空董事長,這家公司那時正在破產重建。僅僅一年的時間,日航從低谷走出,利潤創歷史新高,成為世界上盈利水平最好的航空公司。2012年重新上市。

這是稻盛人生中創造的3次奇蹟。

從23歲的苦惱到27歲創辦京瓷,短短4年,他的命運為何發生了如此大的轉折?究竟是什麼拯救了年輕時的稻盛?

稻盛和夫對此的回答是:「人生中發生的一切事情,全都是由我們自己的心靈吸引過來、塑造出來的。

在我對自己的境遇充滿牢騷、抱怨的時候,沒有一件事情的進展是順利的。但是,從我開始坦然接受命運,下定決心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那一瞬間,人生就從逆風變成了順風。

不管眼前的狀況多麼嚴酷,既不能怨恨,也不能屈服,而是要一以貫之地積極應對,這才是實現幸福人生的秘訣。

一、如何看待「工作」這件事?

1.人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心志

工作是為了獲得生活的食糧、為了吃飯、獲取報酬。很多人認為,這就是工作首要的意義。

為了獲得生活的食糧,是工作的重要理由之一,這沒有錯。但是,我們拚命工作,難道僅僅為了吃飯這一個目的嗎?

人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這是我的觀點。

日復一日勤奮地工作,可以鍛鍊我們的心志、提升人性。

只有通過長時間不懈的工作,磨礪了心志,才會具備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穩而不搖擺。

希望你們記住下面這句話:工作能夠鍛鍊人性、磨礪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

當一個人全身心投入當前自己該做的事情中去,聚精會神、精益求精,就是在耕耘一個人的心田,可以造就一個人深沉厚重的人格。

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無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歷盡艱辛、埋頭於自己的事業,才取得了巨大成功。

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在成就偉大功績的同時,他們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

2.「極度」認真地工作,能扭轉人生

原本我也不是一個熱愛勞動的人。我曾經認為,在勞動中要遭受苦難的考驗,這簡直是對人的折磨。

孩童時代父母常教導我:「年輕時的苦難,出錢也該買」。我總是反駁說:「苦難?能賣了最好」。

那時的我還是一個出言不遜的孩子。這樣的道德說教,同現在大多數年輕人一樣也曾不屑一顧。

進公司後,辭職的念頭以及「自己的人生將會怎樣」之類的迷惑和煩惱也困擾著我。

我決定專心投入工作,我居然一次又一次取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成為無機化學領域嶄露頭角的新星。

這時我甚至產生了「工作太有意思了,太有趣了,簡直不知如何形容才好」這樣的感覺,辛苦不再被當作辛苦,周圍人們對我的評價也越來越高。

當時我還是一個不到25歲的毛頭小伙子。

在這之前,我的人生可以說是連續的苦難和挫折。這不僅使得我的人生步入了良性循環,也在不久後迎來人生的第一次「大成功」。

二、如何形成工作的良性循環?

1.成為能夠自我燃燒的人

人也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點火就著的「可燃型」的人;

第二種是點火也燒不起來的「不燃型」的人;

第三種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燒的「自燃型」的人。

第一種是點火就著的「可燃型」的人;

第二種是點火也燒不起來的「不燃型」的人;

第三種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燒的「自燃型」的人。

所謂「自燃型」的人,就是從來不會「等別人吩咐了才去干」「因為有了命令才工作」的人,而是「在別人吩咐之前自發去干」的主動積極的人。

要想將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讓工作順利進行,就必須成為熱愛工作的「自燃型」的人。

要成為「自燃型」的人,在熱愛自己工作的同時,必須持有明確的目標。

像我這樣的經營者,整天考慮的就是,公司「應該做這個」「應該那麼幹才更好」這樣的問題。

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也可以自己心中描繪自己將來的夢想,思考:我想做怎樣的人、我想干怎樣的事等問題。

2.一步一步積累

多年以前,在京瓷滋賀縣的工廠里,有一位工人,初中學歷。「這事要這麼做」,當上司教他時,他總是一一記下。

他每天雙手粘黑,額頭流汗,只要是上司布置的工作,他總是日復他總是日復一日,不厭其煩地認真完成。

在工廠里他毫不顯眼,一直默默無聞,但從無牢騷,也從無怨言,兢兢業業,孜孜不倦,持續從事著單純而枯燥的工作。

20年後當我與他再次見面時,我大吃一驚,那麼默默無聞、只是踏踏實實從事單純枯燥工作的人,居然當上了事業部長。

令我驚奇的不僅是他的職位,而且言談中我體會到,他已經是一個頗有人格魅力且很有見識的優秀的領導。

「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你很棒!」我由衷地讚賞他。他看上去毫不起眼,只是認認真真、孜孜不倦、持續努力地工作。

正是這種堅持,使他從「平凡」變成了「非凡」,這就是「持續的力量」,是踏實認真、不驕不躁、不懈努力的結果。

正如托馬斯·愛迪生所言,成功中「天分」所占的比例不過只有1%,剩下的99%都是勤奮和汗水。

那些讓人驚奇的偉業,幾乎都是極為普通的人兢兢業業、一步一步持續積累的結果。

3.在苦難中獲取成長

艱難困苦正是機會——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認識。

為什麼?因為苦難能夠教育人,促進人的成長。相反,人在一帆風順的時候往往容易犯錯誤。

有不少獲得巨大成功的經營者,他們為成功的美酒所陶醉,陷於傲慢,犯了錯,以至於晚節不保,辛苦創建的企業走向衰敗,這樣的事例屢見不鮮。

雖說盛衰榮枯乃世間常態,但是令人心酸的悲劇仍屢屢上演,不正常似乎成了正常。

遭遇失敗和苦難的時候,不應牢騷滿腹,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忍受考驗,堅持努力,一點點積累小小的,然而是確鑿的成功,最後將逆境轉化為順境。

在成功和幸運的時候,要不驕不躁,抱著真誠的感謝之心,仍繼續堅持努力,使成功得以長期持續。

無論苦難或成功,都是對我們的考驗。苦難不會沒完沒了,當然幸運也不會永遠持續。

得意時不忘形,失意時不消沉,每天每日勤奮工作,這比什麼都重要。

在勝利和挫折的考驗中,每一天都拚命努力,這本身就是在孕育成功的種子。

三、拚命努力,要努力到什麼程度?

若想登山,只有從平地起,用雙腳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直至山頂。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就是這一步接一步不停地積累,最終可以征服海拔高達8000多米的喜馬拉雅山。

有人認為:「堅持如此單調乏味的努力,簡直就像傻瓜。在短暫的人生中,這麼一味苦幹的話,一定會落敗於人;而尋找輕鬆巧妙的捷徑快速取勝,才是明智的選擇。」

因此他們討厭腳踏實地的努力。這樣的人是無法取得事業成功的。

京瓷創建不到10年時,IBM給京瓷下了一批訂單,但對產品性能的要求遠超京瓷當時的技術水準。

我們千方百計歷盡艱難做出樣品,但全被客戶判定為次品,20萬個產品悉數退回,損失慘重。「努力已經達到極限了,實在無計可施了。」公司內瀰漫著無可奈何的氣氛。

那天夜裡,我到生產現場,見到了一位雙肩發抖、流淚抽泣、痛苦萬分、意志消沉的技術員。「今天你先回家吧!」我對他說。他卻站在爐前一動也不動。

看他那神情,我突然脫口而出:「你向神祈禱了嗎?」聽我說這話,他吃了一驚。

但是,當我把這句話連續嘟囔了幾遍後,他終於說:「我明白了。讓我從頭開始,再次努力試一試吧!」

他的情緒一下子變得輕鬆起來。他向我微微點了點頭,又投入了工作。

此後,包括這位技術員在內的開發小組,一次又一次克服了各種各樣的技術難關,最終做出了滿足客戶苛刻要求的高水平產品,而且2000萬個成品全部按客戶規定的時間順利交貨。

只有抱著強烈的願望,使出渾身的力量,這個時候「神」才會願意現身,才會向你伸出援手。

向困難的工作挑戰,或者想要實現很高的目標,那麼全身心投入工作是必須的,只有此時,懶得動彈的「神」才會出手相助。

努力的重要性人盡皆知。如果我問:「你努力了嗎?」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回答:「是的,我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但是,僅僅付出同普通人一樣的努力,是很難取得成功的。不管這樣的努力持續多久,這不過是做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只有付出非同尋常的「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驕人的成績。

所謂「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不是說「到這種程度就行了」,而是沒有終點、永無止境的努力。將目標一次接一次向前推進,就要進行持續的、無限度的努力。

平平常常的努力,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不可能獲得理想的成果,只有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才是人生和事業成功的最強動力。

四、我們該如何平衡樂觀和悲觀?

開拓新事業並讓它獲得成功的人,多數是天性樂觀的人,他們能夠開朗明快地描繪自己的未來。

「頭腦里閃過這樣的念頭,按現在的情況實現的可能性不高,但要是拚命努力的話,一定能夠成功。那麼,幹起來吧!」這種性情樂觀的人容易接近成功。

因此,在推進看來非常困難的新事業時,我經常起用這種「盲目樂觀的馬大哈式的人物」。

他們雖然頭腦簡單、有點「馬大哈」,但聽到我新的設想時,馬上就會天真地表示贊同:「這很有意思,一定得干!」甚至當場捲起袖管,躍躍欲試。我常常委派這樣的人擔任新項目的領頭人。

頭腦聰明的人中,悲觀論者居多。這些人頭腦敏銳,自以為有先見之明,似乎在事情實行之前就能判斷成敗。

因此,當和他們提到新的構想時,他們往往下消極否定的判斷:「這很難」,「實現的可能性不大」。

悲觀派雖然有一定的先見之明,但他們的消極態度往往抑制了項目的實行力和推進力。

而樂觀派正好相反。雖然看到前景中有暗淡處,但他們卻有前進的動力。所以,在項目構思和開始階段,我會借用樂觀派的力量,讓他們當牽頭人。

但是,當這種構想進入具體計劃時,再全部委託樂觀派就很危險。因為樂觀派的動力容易失控、陷入莽撞,或誤入歧途。

這時就要委託性格謹慎、深思熟慮、對事物善於觀察的人當副手,事先設想到所有的風險,慎重細緻地建立起實際的行動計劃。

不過,一味謹慎也不行。這些人在設想的困難和障礙面前,往往鼓不起實施的勇氣,所以計劃一旦進入實行階段,又要回到樂觀論,必須採取堅決果斷的行動。

「樂觀構思、悲觀計劃、樂觀實行。」我認為,這就是向新課題發起挑戰最好的方法。

總結:人生的方程式

我的工作觀乃至人生觀,可以用一個方程式來表達,它就是:

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參加工作以後,我不斷思考:「像自己這樣平凡的人,如果想要度過一個美好的人生,究竟需要什麼條件呢?」

同時,觀察周圍,既有工作和人生都很成功的人,也有很失敗的人。看到這種情形,我就想:「為什麼有的人人生和工作都很順利,有的人卻不順利,這中間有沒有什麼法則可尋呢?」

在京瓷創業後不久,我就想出了這個方程式。此後我就遵循我的方程式努力工作,在人生道路上不斷前進。

所謂「能力」,就是指智能、運動神經或者健康等,它是先天的。

但「熱情」可以由自己的意志決定。我把「熱情」發揮到極致,持續做出了無限度的、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很多曾經取得巨大財富的人,後來又失敗的原因,就在於「思維方式」變成了負值。

負面的「思維方式」不改正,不管有多少財富,你都不可能有幸福的人生。

要度過幸福的人生,要把工作做到最好、事業做到最大,就無論如何必須具備正確的、正面的「思維方式」。

比如,積極向上、具有建設性;善於與人共事,有協調性;性格開朗,對事物持肯定態度;充滿善意;能同情他人、寬厚待人;誠實、正直;謙虛謹慎;勤奮努力;不自私,無貪慾;有感恩心,懂得知足;能克制自己的慾望,等等。

如果你能持有正面的「思維方式」,滿懷「熱情」,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把自己所持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我可以保證,你的人生一定會碩果纍纍,一定會幸福美滿。

熱愛自己的工作,你就會全身心投入;全身心投入,就會產生良好的工作結果。

這種工作態度和工作結果不但能獲得周圍人的肯定,而且會讓你從內心感到滿足並產生自信。

而這又會成為動力,激勵你更努力地投入工作……這樣的良性循環,不僅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從某種意義上講,它甚至就是成功的充分條件。

這就是我最重要的人生經驗之一:

轉變自己的心態,從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到喜歡、熱愛乃至迷戀自己的工作,命運就從這裡開始發生了變化。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9月16日,筆記俠「AI新視野,增長新勢能」第二屆新商業智能大會,將在杭州寶盛水博園大酒店舉辦。

眾多行業大咖、一線企業、初創公司在這裡聚集,分享彼此對AI的認知和經驗,幫你發現AI帶來的增長勢能,看到未來,融入未來,成為未來!

余票不多,先到先得。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55aeaa7c225b748520570470172dc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