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幕運動中,倒幕4強藩立下大功,他們的後人如今怎樣了?

2023-11-23     掌柜講歷史

原標題:倒幕運動中,倒幕4強藩立下大功,他們的後人如今怎樣了?

19世紀60年代日本正是幕末大混亂的時期,長州激進派無法接受溫和改革的路線(當時的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其實是開明改革派,一度很受外藩歡迎),於是聯合薩摩,掀起了倒幕運動。薩摩之所以下決定結盟長州是因為他們斷定幕府滅亡只是時間問題。除了長州、薩摩之外,土佐、肥前兩藩也參與其中。

薩摩藩島津氏,長州藩毛利氏,土佐藩山內氏,肥前藩鍋島氏,倒幕四強藩在倒幕運動中立下大功,很多人可能很好奇,這4大家族的後人如今都怎樣了呢?

幕末時期,倒幕四強藩的4位藩主分別是薩摩的島津忠義、長州的毛利敬親、土佐的山內容堂、肥前的鍋島直大。這4位藩主看似名氣很響,但其實沒啥存在感,這和當時的一個制度有關,就是所謂的參覲交代制度。

當時的幕府推行參覲交代制度,藩主因此常年不在藩內,藩內事務漸漸由高級藩士把持,藩主實際上已經被架空。薩摩藩真正管事的是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等,長州則是木戶孝允、大村益次郎等,土佐的是後藤象二郎、板垣退助等,肥前的是大木喬任、大隈重信等。

比起倒幕四強藩的4位藩主,這幾位在日本近代史上的存在感很高。這幾位藩士後來都成了新政府的骨幹力量。倒幕戰爭成功後,在這幾位的主導下,新政府建立起來,並於1871年廢藩置縣,日本的封建制度由此徹底從形式上終結了。

藩主的領地沒有了之後就什麼都沒了,所以日本政府為了補償這些人同年設定了皇族、華族、士族、平民的四等制,其中華族就是舊藩主與舊公卿。到了1884年,政府頒布華族令,將華族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級。其中,薩摩島津氏,長州毛利氏封公爵,土佐山內氏,肥前鍋島氏封侯爵。公爵侯爵有貴族議會(即上議院)的一個固定名額。

1945年日本戰敗大改憲法,華族也被廢除了,藩主基本沒有什麼特權了,不過相較於普通平民,這些藩主靠著幾百年積累的人脈名聲都混得風生水起,特別是倒幕四強藩,他們的後人雖然遠離政界,但在商界都有很高的地位,比如薩摩藩現任當主島津修久現在是島津興業董事長,長州藩現任當主毛利元敬則是毛利博物館館長,已去世的肥前藩前當主鍋島直要是原鍋島陶器社長,土佐藩現任當主山內豐功現任山內興業董事長社長。

很難說這些藩主後人如今能夠混得這麼好和祖上福蔭有多大的關係,畢竟祖宗積德但子孫也得惜德,也得有才能扶得起。不過,有個好的祖先還是比沒有的好。

倒幕4強藩在倒幕運動中立下大功,他們的後人如今怎樣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53c647a37a8cf1980f6a14995e265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