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國半導體新規影響,阿里雲分拆IPO計劃擱置!股價大跌超9%!

2023-11-17   芯智訊

原標題:受美國半導體新規影響,阿里雲分拆IPO計劃擱置!股價大跌超9%!

11月16日,阿里巴巴公布了出色的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並宣布由於美國半導體出口限制政策的影響,其雲業務部門——阿里雲的IPO計劃被擱置。受該消息影響,阿里巴巴美股股價大跌9.14%。

今年3月底,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啟動1+6+N組織變革,成立雲智能集團、淘天集團、本地生活集團、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菜鳥集團、大文娛集團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個業務公司。

隨後,在今年5月,阿里巴巴公布旗下各業務的分拆上市計劃,其中阿里雲集團將在未來12個月內分拆上市,菜鳥集團的目標是在12個月至18個月內完成上市,本地生活集團(盒馬)則是預計6個月至12個月內上市的時間表。

對於阿里雲的分拆,當時張勇曾表示,「阿里雲作為一個獨立的平台能夠吸引到合適的外部融資,它的規模有朝一日甚至可能超過阿里巴巴。」

然而,在最新的三季度財報中,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受美國半導體出口限制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將不再推進雲智能集團的完全分拆。

今年10月17日,美國商務部升級了去年出台的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進一步將更多的高性能計算晶片列入了出口管制範圍。而阿里雲等眾多的雲服務廠商的業務對於高性能計算晶片非常的依賴,特別是在人工智慧加速晶片方面,目前市場主要被美國的英偉達所占據,此外美國的AMD和英特爾也占據了少數份額。相比之下,目前國產AI晶片仍存在較大差距,短時間內難以形成替代。

阿里巴巴表示:「美國近期(今年10月)擴大對先進計算晶片出口的限制,可能會對雲智能集團提供產品和服務以及履行現有合同的能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從而對我們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產生負面影響,給雲智能集團的前景帶來不確定性。我們認為,雲智能集團的完全分拆可能無法按照原先的設想提升股東價值,因此決定不再推進雲智能集團的完全分拆,而是會面對不確定的環境,專注建立雲智能集團可持續增長的模型。」

阿里巴巴強調,面向AI時代,阿里雲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長期主義的戰略投入。將堅決加大對阿里雲的投入強度,讓阿里雲心無旁騖專注於「AI+雲計算」發展戰略,儘可能減少不確定性因素對未來發展的不利影響。

在當天舉行的財報電話會上,有投資者提問,阿里雲的上市計劃是暫停還是永遠取消,市場形勢有所變化後,會不會重新考慮阿里雲的分拆。對此,阿里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並未做出明確回答。

蔡崇信僅表示,當時想做阿里雲的完全分拆,是想通過所謂金融工程的方式,顯現出該業務的真正價值,那時阿里雲所處的大環境,整個運營可預測,可以很透明地向投資人展示該業務的增長態勢,「在當前環境下,我們已經改變了策略,不再依賴金融工程來展示雲業務的價值,而是通過進一步的投資來實現增長,包括收入和利潤的提高。」

與此同時,阿里也表示,盒馬鮮生的首次公開募股計劃已暫緩,稱「我們正在評估市場情況」。

根據公布的財務數據來看,阿里巴巴在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2024財年第二財季(2023年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9%至2247.9億元,經營利潤同比增長34%至335.84億元。凈利潤266.96億元,而去年同期為凈虧損224.67億元;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凈利潤為401.88億元,同比增長19%。阿里巴巴稱同比增長主要是由於經調整 EBITA 增加,以及股權激勵費用下降所致。

其中,雲智能集團收入為37.89億美元,同比增長2%,但所得稅及攤銷前利潤為1.93億美元,同比增長44%。隨著客戶權衡支出,雲銷售增長在 2023 年陷入放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1月12日,由於阿里雲服務出現故障,導致「阿里全系產品崩了」,引髮網絡眾議。據阿里雲公告,當天阿里雲監控發現雲產品控制台訪問及API調用出現異常,阿里雲工程師緊急介入排查。事故發生三個多小時後產品均恢復正常。此事在某種程度上對於阿里雲業務的開展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在發生此次故障之前,阿里雲內部人士在5月爆料稱,阿里雲已開始進行組織崗位和人員優化,此次整體裁員比例約為7%,補償標準為N+1+1,未休的年假、陪伴假等均可折現。對此,阿里巴巴集團當時回應稱,「這只是正常的組織崗位和人員優化」。

此外,阿里巴巴昨日還發布公告,其創始人馬雲的家族 信託計劃本月晚些時候出售阿里巴巴集團近 10 億美元的股份。

財報還披露,阿里三季度員工減少了3720人。截至2023年6月30日為22.8675萬人,截至2023年9月30日,員工總數為22.4955萬人。

編輯:芯智訊-浪客劍